易方蓮 易松濤
【摘 要】目的:探究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并對其預防措施展開討論、分析。方法:研究采取社會調查方式,選取時間段為2016年7月至2017年11月期間,選取樣本容量為50例,全部患者均為依據相關診斷標準實現確診處理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收集患者臨床診治相關資料并對資料展開回顧性整合、分析,探究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并對其預防措施展開討論、分析。結果:通過對患者相關資料展開分析處理可知,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包含家族遺傳病史、合并心臟病、年齡高于六十歲、合并高血壓、存在酗酒習慣等。結論: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包含家族遺傳病史、合并心臟病、年齡高于六十歲、合并高血壓、存在酗酒習慣等,通過對應預防措施可以實現對患者心臟病、合并高血壓、存在酗酒習慣等危險因素的有效改善,促使患者心腦血管病癥發生的可能性顯著下降,確保患者獲得良好的預后結局,同時對患者生存質量及生活質量的改善具有積極作用及重要意義。
【關鍵詞】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預防
【中圖分類號】R5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1-03--02
心腦血管疾病,通常被稱作是循環系統疾病,是指一系列與循環系統相關聯的病癥,循環系統是機體內承擔血液運輸功能的器官及組織的統稱,系統主要包含心臟、動脈血管、靜脈血管及毛細血管等[1]。本次研究通過社會調查方式選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1月期間50例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作為研究樣本,探究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并對其預防措施展開討論、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治療措施
1.1 一般資料 研究采取社會調查方式,選取時間段為2016年7月至2017年11月期間,選取樣本容量為50例,全部患者均為依據相關診斷標準實現確診處理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選取患者中包含腦出血情形患者31例,腦梗死情形患者19例。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齡最低為43歲,最高為76歲,平均為(64.93±3.29)歲。
1.2 治療方法 收集患者臨床診治相關資料并對資料展開回顧性整合、分析,調查內容包含患者性別、年齡、是否存在家族遺傳史、是否存在吸煙習慣、是否存在酗酒習慣、是否合并高血壓情形、是否合并心臟病情形、是否合并糖尿病情形等。探究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并對其預防措施展開討論、分析。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軟件對試驗中產生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使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使用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就本次實驗結果來看,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包含家族遺傳病史、合并心臟病、年齡高于六十歲、合并高血壓、存在酗酒習慣等。如表1所示:
3 討論
目前,心腦血管疾病患病人群呈現逐年上升趨勢,這種升高趨勢與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及心腦血管病癥危險因素增多具有密切聯系,有研究表明心腦血管病癥發病率隨患者衰老程度而呈現指數增長趨勢[2]。相關研究顯示,情緒應激反應與心腦血管發病率具有一定關聯性,其中主要致病情緒包含焦慮、孤獨、壓抑、憤怒及悲傷等,因此應采取適當措施實現對情緒應激反應的有效控制,對患者心理狀態進行調節,給予患者心理疏導及心理干預,通過健康教育宣傳提升患者對心腦血管病癥的認知,給予患者鼓勵,提升患者對抗病癥的信心,減緩患者的心理壓力[3]。合理規劃患者飲食,確保飲食營養均衡,提升患者飲食過程中水果、雜糧及蔬菜的攝入量,對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及高膽固醇額高脂肪酸等食物的攝入量實施嚴格控制,確保飲食少油煙,并以清淡為主。在對患者實施血脂功能調節處理過程中,可以借助于口服魚油的方式[4]。對患者開展適當的運動訓練,包含慢跑、散步、有氧運動、游泳等,運功方式的選擇需要依據患者個人實際情況而定,合理規劃患者運動時間及運動強度,以便提升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患者體重,實現對患者血脂水平及血壓水平的有效調控作用。本次研究采取社會調查方式,選取時間段為2016年7月至2017年11月期間,選取樣本容量為50例,全部患者均為依據相關診斷標準實現確診處理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收集患者臨床診治相關資料并對資料展開回顧性整合、分析,探究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并對其預防措施展開討論、分析。研究發現,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包含家族遺傳病史、合并心臟病、年齡高于六十歲、合并高血壓、存在酗酒習慣等。
綜上所述,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包含家族遺傳病史、合并心臟病、年齡高于六十歲、合并高血壓、存在酗酒習慣等,通過對應預防措施可以實現對患者心臟病、合并高血壓、存在酗酒習慣等危險因素的有效改善,促使患者心腦血管病癥發生的可能性顯著下降,確保患者獲得良好的預后結局,同時對患者生存質量及生活質量的改善具有積極作用及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梁翠蘭.對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及預防方法探討[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34):87-88.
彭燦.老年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及綜合護理分析[J].養生保健指南,2016,(52):122,111.
賈振嶺,李煒,張欣等.略談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及預防方法[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23):147-148.
譚學君.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及預防方法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7):1604-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