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淑清 勇頌東
摘要:小學生心里健康教育是根據小學生生理、心里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心里素質,促進小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和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英語教學;心理健康;學困生;激發興趣
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心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學生心里健康教育是根據小學生生理、心里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心里素質,促進小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和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要學會運用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的相關理論,根據英語教育的特點和小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通過課堂教育教學措施,幫助小學生獲取心理健康的認識,指導小學生身心正常發展,增強全體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在達到提高心理素質的同時,真正提高英語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這一雙重目標。
二、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與方法
(一)以教師人格魅力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要被學生接納,首先要靠教師的言傳身教,注意自身形象,增加學生信任感。由于小學生還處在偶像崇拜階段,接受建議的過程也受到“光環效應”的影響。
例如,北京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第9課講授了生日這一話題,學生對這一話題很感興趣,并且愿與同學們分享他們當時喜悅的心情.其中有一個學生這樣說到:The best present is a computer. My mother gave it to me on my ninth birthday. I like it very much .
大部分學生所談到的他們最喜歡的禮物都來自于父母和家人,但他們在談及這些禮物時并沒有表達對父母和家人的感激之情。所以我又順勢問學生:
T:Do you know when your mothers/fathers birthday is? What do you usually do for your mothers/fathers birthday?
學生沉默片刻,我轉化話題What can we do for parents birthday? 沉悶的氣氛一下子打破了。學生們踴躍發表自己的見解:get them some flowers, help parents with the housework, say Happy birthday to them and so on.
作為一名教師率先垂范,以身作則,通過對學生有效的引導,對學生進行尊敬長輩,關心長輩的教育。教育學生心中要有他人,學會關心他人,營造一種愛的氛圍。
記得有一次課上,在教學“What does your father do?”這個內容,我請學生依據實際情況用“開火車”的形式說說家人的工作,表現的機會到了,同學們自然不會輕易放過。“My father is a doctor .”“My mother is a teacher .”“My uncle is a boss .”氣氛很活躍。這時,一個學生站起來別別扭扭地說:“My mother is a cleaner .”這位學生的媽媽是一位街道清掃工。其他學生偷偷地笑,而她則低著頭,臉紅紅的,好像做了什么錯事。
這時我抓住機會對學生進行心里健康教育,我說:“是的,我們家人的職業各不相同,有的體面過人,有的默默無聞,但只要是勞動著的就是光榮的,都值得我們尊敬。”同學們深受教育。在接下來的歌曲時間里,我請同學們把書上的歌詞用實際情況替換,這位同學就這樣自豪地唱道:“My father is a worker , my mother is a cleaner , I love them so . ”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只要你處處留心,事事用心,你就能夠掌握它。因此,教師在學生們心目中的形象將直接影響教育教學的效果。
(二)營造健康的心理環境,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
心理學家羅杰斯指出:“創設良好的教學氣氛,是保持有效進行教學的主要條件,而這種良好的教學氣氛的創設又是以良好的人際關系為基礎和前提的。”因此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是非常重要的,讓學生清除過于緊張的焦慮情緒,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
記得在一次低年級教學中,我在黑板上畫出兩個長方形,一個長方形中間畫一個桔子,另一長方形中間畫一只奶牛,讓學生分別猜一猜是什么飲料?同時出示兩個杯子,一杯裝入桔汁,另一杯裝入牛奶,杯中分別插入兩個吸管,這時,學生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對于能先說出果汁和牛奶的正確發音的學生,我獎勵這兩個學生親自來品嘗果汁和牛奶的味道。再出示卡片練說單詞:juice和milk后,把卡片貼在黑板上,讓學生用自己的小卡片也來擺一擺、說一說,并展開豐富的大討論:你知道有什么味道的果汁或牛奶嗎?你見過什么顏色的果汁或牛奶嗎?學生們積極思考、開動腦筋,如:西瓜果汁、藍綠色果汁、可可奶、草莓味牛奶、棕色牛奶(加入巧克力)……有的學生還用句型I like …進行練說,更增加了語言的一定難度(能做到活學活用、實在難得)。
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與管理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和諧、合作的氣氛有助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三)克服學生的心理障礙,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
教師要多了解學生的實際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幫助他們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礙,比如:膽怯不敢開口、怕說錯被人笑話、畏難情緒等,幫助他們克服學啞巴英語的壞習慣。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會把全班同學分成每4人為一個小組,讓學生輕松愉快地進行交際,培養良好的交際心理,與人協作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這一內容時,我首先出示了一張菜單,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盡可能地讓組內每個同學都積極參與進來,組內同學團結合作,互相幫助,大膽說出自己喜歡吃什么食物,每個同學的積極性都很高,學習有了興趣,自然而然就順利得多。這時我讓一個小組做示范,其他小組也想親自試一試,那交際就自然開展起來,學生學習語言的目的就實現了。
在小組內同學們心理上并不那么害怕講英語,基本上都能開口與其他人協作,學生在自我表現的過程中證實了自己的價值和能力,獲得成功表現的心理體驗。
(四)運用激勵方式,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
運用激勵的評價方式,提高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在進行課堂評價時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體現尊重與愛護,關注個體的處境與需要。通過課堂評價,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課堂學習狀態,體驗進步與成功,從而產生進步的動力。
1、口頭語評價
平時,我堅持使用鼓勵性的語言評價學生,每當Free talk突然無聲時,我輕輕地走進學生,小聲地鼓勵:“Don't be afraid. Never mind.”每當孩子們表現很好時,我及時說“Very good!”“Well done!” “Great!” “You are clever.”以示表揚。每當孩子出錯時,我會面帶著微笑說:“Really? Please think it over!”別小看這些簡單的鼓勵和表揚,它能很好的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特別是一些對英語不太感興趣的學生,一旦聽到老師在課堂中用到這些詞句后,原來枯燥無味的內容在他們眼里也會變得異彩紛呈。
2、榮譽性評價
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注意力難以保持。為了有效控制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我常采用榮譽激勵性評價方式,如刻五角星、獎紅花、發貼紙、蓋印章、贈送小禮品等多種方式。這種評價對中等學生和后進生尤為適宜。他們能在評價中逐漸體驗進步,重新認識自我,從而積極參與,樹立自信。我們班的魏立峰頑皮、好動,常常影響周圍的同學無法上好課。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如果上課時他能得到五角星,就會與平時判若兩人,認真聽課并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
3、體態語評價
課堂上教師還可通過自己豐富的肢體語言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如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積極大膽,發音準確,我就對他點頭微笑、拍拍他的肩、摸摸他的頭,或說“Youre very clever”等等。
教師要善于運用激勵的評價方式,充分肯定其成績和進步,抓住閃光點,走向誘導、鼓勵,使學生感到我能學會,我是成功者。
(五)在教學中多關注學困生,調動學困生學習興趣,建立自信心
要提高小學英語學困生的積極性,必須追求教學活動的趣味性,教學活動的高效性與趣味性緊密聯系,機械、枯燥的活動形式導致學困生更加不想學習英語;而沒有實效的趣味活動是決不可取。因此,我在教學中精心設計生動活潑、形式多變的課堂教學活動。
1、利用思維導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把思維導圖引入到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 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活躍課堂氣氛。通過思維導圖的提示,孩子們很愿意開口說英語,既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又提高教學的質量。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把與主題相關的詞匯呈現給學生,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的理解,也有利于他們進行自主學習,并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family,food,animals, color 等詞時,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系統的整理知識模塊,還能幫助學生抓住重點。
2、利用多媒體教學,在教學環節中增加趣味性
比如在進行課文教學時,我經常使用和教材配套的教學光盤,有時候也采用自制課件來進行教學,通過聲、光、電的完美結合,用生動形象、真實的畫面、優美動人的語言和音樂,來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刺激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從而實現教學目標,達到教學目的。例如在教“Do you want a banana?”這一內容時,我就運用實物展示、課件輔助教學的辦法,讓學生利用生活中常見的食物進行操練,很好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3、通過教授繪本教材,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平時的教學中,我會通過教授繪本教材,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學習英語,即注重了師生情感的交流,又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每個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欲望,并強烈想得到別人的關注和贊美,而繪本故事的情節豐富,人物角色鮮明,語言重復性強,并富有內涵,非常適合表演。例如讀了《A wolf or a sheep》后,根據繪本講述的故事內容設置表演場景,提供角色頭飾、服飾等道具,讓學生配上自己獨特的肢體動作、語言、表情等來表現對故事的理解。繪本表演中,學生們把wolf的神情、動作表演得惟妙惟肖。
在英語教學中,幫助學困生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健康心理和高尚情操的必要條件。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加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動學習心理健康的有關知識、課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總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是很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和教育也應是每個英語教師的素養之一,要利用學科內容的特點和優勢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課堂教學之中。作為英語工作者,平時在進行英語教育的同時,還要重視培養學生心理健康,增強學生道德觀念,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為新時代培養健康合格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英)托尼.巴贊,李斯譯.思維導圖[M].北京: 作家出版社,2000.
[3]劉兆吉.高等學校教育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北京心理衛生協會學校心理衛生委員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8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