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萍
【摘要】初中數學教學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關鍵時期,教師應注重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想法,多與學生交流,在課堂上教師應隨時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重視學生反饋的信息,將學生的意見與建議形成具體的文案,根據這些反饋信息來改進教學方案,并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加以應用,從而能夠更好的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培養其數學思維,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即時反饋策略 初中數學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1-0162-02
前言
課堂教學中的即時反饋,既是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又可以在反饋的過程中發現學生新的解題思路或存在的問題。對于學生新穎的解題思路,應給予表揚;對于學生解題存在的問題,教師應及時進行正確的引導,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數學不同于其他學科,對學生思維的維度要求比較高,因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即時反饋策略的應用會使教師更加重視學生的想法,關注學生針對一個題目的理解程度,注重學生的課前預習、課堂提問、小組合作探究等等,更加關注學生對教師教學方式的評價,將學生的反饋信息作為自己教學的反思,以便不斷改進教學的方式方法,更加注重細節問題,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1.通過課前預習來反饋學習信息
現在數學教學很大一個問題就是不重視學生問題反饋,學生的問題得不到及時的糾正,就會造成后期的學習停滯不前,學習偏差越來越大。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來調整教學安排,設計導學學案應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目標,導學案的內容應包括課前預習的所有內容,從定理、公式的推導,范例,當堂練習以及小結入手。根據學生的做題情況來了解其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方案,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來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例如,教師在設計課前預習學案時,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應滿足大多數學生的學習要求,知識點的覆蓋面要廣,難度要適中,同時還要兼具思維性。
2.充分利用課堂提問反饋信息
課堂提問是一節課的關鍵環節,它能夠暴露出學生在學習中的各種問題,也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奠定基礎。教師應重視課堂提問,提前準備好要提問的問題,例如二次函數這一課,考核的是二次函數的圖像與性質,教師就可以針對這一內容展開提問:二次函數與一次函數有什么區別?二次函數的圖像什么形狀的?在對稱軸的左邊,函數圖像是怎么變化的?在對稱軸的右邊,函數圖像是怎么變化的?或者是以小組探究的方式來針對問題進行討論,彼此交流思想,以活躍學生的思維。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與學習能力設計有針對性的問題,也可以與實際的生活實踐相結合,轉換課堂的提問形式,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回答完問題以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來進行總結與反思,教師與學生相互提問,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而提高課堂的學習效果。及時反饋在課堂中發現的問題,做到當堂問題當堂解決,使數學課堂能夠實現學習效率的最大化。
3.小組合作探究反饋信息
小組探究的教學方式能夠極大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應積極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應跟進學生的討論與學習,對于學生反饋的信息全部接受,對于偏離學習目標的小組進行指導,點撥,把握小組合作的大方向,實現小組學習效果的最大化。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節時,教師可以組織小組進行合作學習,讓小組成員根據判定定理進行驗證,為什么AAS,SAS可以驗證三角形全等,而ASS則不行,而小組成員之間互相指導,共同提高,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發揮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從而實現學習目標。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來不斷改進教學方案,從而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結束語
綜上所述,即時反饋策略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極大的促進數學教學效果的提高,課前預習、課堂提問、小組合作都是實現這一策略的有效方式,有利于實現課堂效果的最大化,打造高效優質的課堂,教師也針對學生反饋的信息作出即時的調整,實現自身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杜玉祥.數學問題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131.
[2]張奠宙, 孔企平.未來展望:2010 年的中國數學教育[J].數學教學通訊,2001,(1):1-5.
[3]雷莉.如何將問題導學法有效的應用到初中數學教學中 [J].讀與寫(上,下旬),2015(20):391.
[4]李麗.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J].課程教育研究,2015(2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