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未來若干年,預計我國醫藥市場增長將趨緩,醫藥流通企業間競爭更加激烈;藥品集中招標采購政策的完善以及醫藥電商的興起,將沖擊現有醫藥流通模式,推動醫藥流通行業的變革。醫藥流通企業要在這樣的環境中取得競爭優勢,需要開展收購兼并,加速外延擴張;需要開拓業務領域,抵御市場風險;需要發展電子商務,創新經營模式;需要加強內部管控,提升經營績效。
關鍵詞:醫藥流通企業;經營管理;發展戰略
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口約占全球的五分之一,醫藥終端市場規模已達1.5萬億元。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醫保體系不斷完善、民眾生活水平提高及對健康的日益重視,可以預見,國內醫藥市場將保持穩步擴張的態勢,藥品流通行業發展前景可期。
1我國醫藥流通行業發展現狀
一是行業集中度不高,企業數量過多。我國藥品流通行業最大的特征是小而散,企業數量眾多,大型企業少,市場集中度不高。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數據,2015年底,全國共有藥品批發企業13508家,藥品零售門店44.81萬家。藥品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0億元的批發企業15家,前100家的主營業務收入之和占全國市場的86.1%;其中,前3家的主營業務收入之和占全國市場的30.9%。浙江現有醫藥批發企業330家,其中英特集團和華東醫藥兩家龍頭企業的年銷售額均超過150億元,年銷售額在1.5億元以下的占企業總數的80%。反觀歐美發達國家及日本的醫藥流通行業,企業數量不多,但規模大、市場集中度高。美國醫藥市場約占全球市場的40%,全美醫藥批發商、分銷商總共不到50家,規模最大的3家企業占有96%的市場份額。德國共有10家大型藥品批發企業,規模最大的3家企業占有60%~70%的市場份額。法國共有藥品批發企業8家,規模最大的3家企業占有95%的市場份額。日本共有藥品批發企業79家,規模最大的4家企業占有80%的市場份額。顯而易見,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醫藥流通行業具有強烈的整合需求和極大的整合空間。有研究機構提出觀點,國內醫藥批發企業數量從現有的1.3萬余家減少一半是比較合理的。二是行業整體利潤率偏低,零售毛利率好于批發業務。醫藥流通行業還有一大特征就是毛利率普遍比較低。從世界范圍看,歐洲藥品批發商的平均毛利率在9%左右,凈利率在1%~2%。美國最大的醫藥保健分銷企業——麥克森公司2013~2015財年的凈利率分別為1.1%、0.9%、1.2%。日本醫藥批發商的平均毛利率不到7%。我國醫藥流通行業的毛利率與日本大體相當,在6.7%左右,大型企業的平均凈利率高于美國。綜合相關企業的公開數據,2015年,國藥控股的毛利率為8.20%、凈利率為2.51%;上海醫藥毛利率12.1%、凈利率3.2%,其分銷、工業、零售的毛利率分別為6.14%、50.78%、15.99%;九州通的毛利率7.50%、凈利率1.40%,其中批發業務的毛利率為7.11%,零售的毛利率為17.87%;南京醫藥批發業務的毛利率4.86%,零售的毛利率為22.52%;英特集團的毛利率為5.44%、凈利率為0.89%??傮w看,醫藥流通行業的毛利率較低,大型企業盈利能力較強,規模小的企業經營壓力較大。
2醫藥流通行業發展所面臨的政策環境
隨著國家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入,相關政策的效應將不斷顯現,給醫藥流通行業帶來深刻影響。公立醫院改革相關舉措,將扭轉過往幾年醫藥市場高速增長趨勢。隨著公立醫院改革的深入,破除以藥養醫、取消醫院藥品加成、嚴格控制醫藥費用、遏制醫藥過度用藥等政策,將抑制藥品消費的過快增長。據統計,近5年來,我國藥品流通行業銷售同比增長呈現逐年下降趨勢,2010年為24.6%,2011年為23.0%,2012年為18.5%,2013年為16.7%,2014年為15.2%,2015年為10.2%。我國藥品流通行業銷售同比增幅逐年回落,既有基數不斷加大的原因,更是政策作用的結果。藥品消費市場保持中低速增長將會變成常態。對企業來說,要獲得高速發展,就需要通過收購兼并尋求外延擴張之路。新的藥品采購機制和醫藥電商的興起,將加快流通行業的洗牌。藥品采購招標制度的改革完善、流通領域“兩票制”的實施,將進一步規范藥品流通秩序,壓縮中間環節,降低虛高藥價。同時,國家推出“互聯網+”行動計劃,鼓勵醫藥電商發展,支持探索電子處方等網絡醫療健康服務應用,利用互聯網提供藥品配送等,簡化藥品交易渠道,暢通藥品銷售和使用信息,縮短藥品產業鏈,形成新的藥品供應生態體系。而這些政策必定會對市場帶來擠出效應,同時也給收購兼并帶來更多機會。
3醫藥流通行業要如何提高市場競爭力
根據醫藥流通行業的特點以及所處的政策環境,醫藥流通企業要找準定位,把握機遇,充分用好政策紅利,擴大市場占有率,提高經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首先,實施并購重組,加速企業擴張。從位居國內醫藥流通行業前三甲的國藥集團、華潤醫藥、上海醫藥的發展軌跡看,國藥集團、華潤醫藥、上海醫藥都實施了積極的外延并購策略,通過收購兼并實現迅速擴張。浙江英特藥業過去幾年也實施了一系列的并購,擴大了市場份額。在未來醫藥市場總容量增長趨于穩定的大環境下,各個市場主體之間此長彼消、不進則退。藥品流通企業,尤其是有一定實力和規模的企業,應該把收購兼并這一擴張戰略放在重要位置,在有效整合現有分支機構或營銷網絡的基礎上,主動出擊,通過收購兼并占領更多市場。而在收購兼并的過程中,要注意選擇有助于市場份額快速提升的優質公司作為收購兼并的目標,如具有較強輻射功能的區域優質醫藥公司,區域市場占有率較高、與醫院粘合度強的地方企業。當然,收購兼并這樣的企業代價也很高,但當前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尤其是資本市場,為這種收購兼并提供了可能。其次,開拓業務領域,增強競爭能力。上海醫藥集團作為一家從區域性公司發展起來的全國性龍頭企業,在深耕主業的同時,大舉布局相關產業,取得明顯成效,呈現出了穩步健康發展的態勢和較高的行業影響力,是醫藥流通企業發展的優秀范例。一方面,要咬定主業目標不放松,深耕主業尋求與生產企業和醫療機構的有效合作,發掘新的業務模式。另一方面,在深耕主業的同時,還應積極拓展業務:圍繞主營業務,延伸上下游產業鏈,擴展相關產業發展,增強競爭力,提高抗風險能力,譬如涉足醫藥制造業、醫療服務業、健康產業等。第三,發展電子商務,創新經營模式。我國醫藥電子商務進入門檻較高,網絡銷售品種受到限制,物流配送效率較低,網上售藥不進入醫保,這些因素嚴重制約了醫藥電商的發展,與國家鼓勵發展電子商務、互聯網+和信息經濟的取向相悖。因此,在加強監管的前提下,支持醫藥電商發展是必然趨勢。而醫藥電子商務亦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國內不少知名醫藥流通企業未雨綢繆,在醫藥電商領域開展布局,如九洲通、國藥集團、上海醫藥、英特藥業等。截止到2016年8月底,全國已獲得《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的企業752家,其中B2B199家,B2C553家。醫藥流通企業發展醫藥電子商務,一是要建設好企業自身的信息化平臺,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醫藥流通模式的創新,提高信息、產品、資金在上下游機構之間的流轉效率,改善服務,達到擴大市場份額和降本增效的目的。二是要積極創建B2B、B2C服務平臺,順應銷售模式的轉變,構建網上醫藥“社區”,開展O2O服務,依托平臺開拓健康管理服務;對接醫院處方分流,對接互聯網醫療用藥需求。第四,加強內部管控,提升經營績效。醫藥流通企業毛利率偏低,運營成本較高,企業管理水平直接影響經營績效。因此應加強內部管控,提升經營績效。增強全員質量意識,完善質量安全制度,提高安全管理人員專業素養,落實質量安全責任,加強全過程監管,確保不出任何質量問題。這是企業的立足之本,也是企業的發展之源。
參考文獻:
[1]中國醫藥商業協會.藥品流通行業相關統計數據.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378,389.
[2]浙江省醫藥行業協會.浙江省藥品流通行業“十二五”時期發展分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158,161.
[3]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國際領先的藥品流通企業發展模式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362.
作者簡介:
王家群,女,1988年2月出生,安徽省力瑞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安徽工商管理學院MBA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