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
摘 要:職業教育的宗旨是培養具有基本專業理論知識和熟練操作技能的,適應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的應用性、技能型人才。但傳統教學模式是理論教學與實習教學分別進行,各自為政,互不干涉。理論教師注重理論知識講解,實習教師注重實際操作,理論教學與實習教學嚴重脫節,不但給學生的學習造成很大困難,也造成了重復教學和資源浪費,更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應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針對這一問題,積極推行一體化教學改革,對教學質量的提高和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根據高等職業教育特點,以"一體化"教學模式,構筑高職人才培養新模式,使高職人才向復合型、多技能或特長型方向發展。
關鍵詞:一體化;培養;探討
為了更好的促進學風的建設,我們系針對《電子技術基礎》這門課程實施了一體化教學改革,一體化教學是我們系教學改革重點,利用學校現有的資源我們將《電子技術基礎》這門課程進行了改革,主要是體現“教、學、做”為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目前我們正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讓一體化教學走向正軌。
一、《電子技術一體化教學》課程改革目的
改革的目的:以前我們的課程安排都是先講理論課,然后在安排實訓課,這樣學生學完理論才能動手操作,時間一長等到實際操作時理論知識也就忘得差不多了,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理論與實踐脫軌,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高,學習主動性也較差,其次就是考核方式也有待改進,傳統的考試都是通過試卷來評定學生的成績,很片面,不能體現學生的綜合的素質及實際能力,所以為了更好地讓學生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進行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充分體現“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的給學生帶來的好處。
二. 電子技術一體化教學的實施方案
首先在我們機電工程系的電子技術專業中選出兩個班級作為試點班,共計60人,通過“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使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達到能通過學習電子工藝基礎理論,掌握基本技能,并通過焊裝實習產品,熟悉電子產品設計、生產工藝過程,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完成一個作品激發學習興趣、更有成就感。
三、教學團隊的組建
一個教學改革的團隊至少有3人,必須由系里的領導牽頭、精通電子的專業的教師及在企業有實踐經驗的師傅,一門“一體化”的課程要由兩個老師配合來完成,一個懂理論,一個懂實踐,這樣才能更好的駕馭課堂。
四、確定培養目標
1認知與技能型——技術工人能力培養
基本內容:掌握用電常識、操作規程,規章制度、安全意識,消除隱患,預防為主
焊接技術:掌握焊接的機理、種類、操作方法,質量標準、可靠性、考核標準
元器件選擇、測試與應用:掌握封裝形式、技術參數、測試方法,檢驗標準、合理選用,成本與可靠
印制板設計與制造:
設計:規范、合理、可靠、可行
制作:手工制作與批量生產
突破傳統、引入現代高科技
SMT——世界主流工藝技術
引入業內行業標準
IPC(美國電子工業聯接協會)標準
實習內容:結合真實產品、強調商品概念
實習產品選擇標準:完整、實用、興趣、低廉、時尚
2.綜合設計型——工程師素質培養
要點:綜合設計、工程意識、自主學習、團隊精神、工程素質
(1) EDA實踐——體驗工程師產品設計流程
(2) 校內科技賽事——課、賽結合的獨特方式
(3) 課程改革與工程師認證———電子工藝工程師認證
關鍵:軟硬結合、真刀真槍、設計與制作
五、制定教學計劃
六、建設《電子產品設計》一體化教室
我們學校的《電子實訓室》有電工電子綜合實驗臺設備10臺,可以完成電子產品的制作實驗實訓操作,平均每兩個人用一套設備;目前需要建一個機房,至少要有30臺電腦,可供學生學習EDA軟件,獨立完成電路原理圖的設計;有條件可以組建STM實訓室,可完成表面貼裝焊接。
七、教學模式的創新
《電子技術基礎》這門課程以往我們都是在教室上課,現在我們把教室搬到實驗基地,把教室布置成學習區,實驗操作區,理論講完學生可以直接動手實踐,這樣充分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達到“教、學、做”一體化。模擬工廠的管理方式,實行堂堂考核,學生能夠充分的體驗到全新的教學氛圍。
首先,從課時上進行調整,本門課本學期根據教學需要我們的都改成大課,這里所謂的大課就是一上午或一下午的上課模式,這樣由于時間比較集中便于開展模塊化教學,其次從教師配備上,以往的教師上課都是一門課配備一個主講教師,實施教改后我們打破常規,每門課配備兩名教師,其中一名主講教師,一名實驗實訓指導教師,這樣對老師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需要有很強的理論與實踐操作經驗。
八、制定一體化教材
改變了本課程傳統的教材學科體系的陳舊模式,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去重新構件教材的編寫框架,主要把三本教材的內容進行整合,把教材內容進行項目化。在每個項目教學過程中體現的課程的知識點,使理論與實踐真正的結合在一起,這樣學習更有目的更有針對性,每個模塊都開發了任務單、資訊單、信息單、實施單、評價單5個單子作為教材框架的支撐。
九、制定好評價標準
本門課沒有期末考試,我們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自我學習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社會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專業能力上對學生進行考核,每個模塊任務細化為幾項,根據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給予評價。
十、產學研結合
通過一體化教學,達到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是辦好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必由之路。目前這些企業做為本專業的實習基地,不斷從技術資料、外聘教師、學生頂崗實訓等方面給予寶貴支持,為使學生“上崗就能頂崗”做出了重要貢獻。
為了加強校企產學研結合、提高師生動手能力,我們還打算以此為契機,逐步開展校企合作培訓,合作產學研等項目。
十一、一體化教學改革達到的效果
作為高職教育,學生學會的應該是技能,是動手能力,是工作能力和社會能力,應該最適合使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法來進行教學,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可能需要一個過程,我認為應該這樣去將一體化教學法慢慢的貫穿到自己的教學當中去。這種教學模式教學目標明確,針對性和操作性強,以培養人的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以職業實踐活動為導向,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尊重學生的價值,張揚個性,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聯系實際問題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針對性,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充分體現了職業技術教育的性質和特點。
參考文獻:
1吳言《項目教學法》 職業技術教育2003年7月.
2丁超男《電工電子教學改革的實施與探索》科技創新導報2011(35);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