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林
作文一直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學生只有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具備一定的文學積淀,才能夠寫出高質量的文章。但普遍存在學生對寫作不感興趣,加上平時沒有積累寫作素材,作文內容空洞等問題,導致文章結構出現問題,內容脫離實際,影響了文章的質量。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寫作,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學生順利掌握寫作技巧,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一、指導學生積累新鮮貼切的寫作素材
文章寫作通常是圍繞一個話題對日常積累的素材進行整理、編輯、再加工。在寫作過程中,經常有學生表示自己在寫作時經常感覺到有很多話想寫,但是不知道應該怎么下手,不知道應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與想法。出現此種不會表達或詞不達意的情況,主要還是因為日常素材積累不足,腦海中沒有真實的內容作為吃撐。且現如今初中語文寫作的題目與生活的關系越來越緊密,因此,教師需要幫助學生積累一些形象貼切的素材,這也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點。那么如何指導學生積累新鮮貼切的寫作素材呢?詩人杜甫曾經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從中可以看出,閱讀是獲得寫作素材的最佳途徑,也是最重要的途徑,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從閱讀中獲得經典素材,讓學生明白,寫作不是素材的簡單拼湊,而是應當反映出社會問題,因此,想要寫出好的作文,必須注意積累寫作素材,素材的主要來源可從新聞、或雜志中獲取。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引用了美女蛇的故事:“先前,有個讀書人……”這正是魯迅先生習慣性積累素材的結果,在寫作的過程中,才能夠熟練的運用故事、典故等。但是從魯迅先生的文章中,我們也能夠看出,魯迅先生不僅拘泥于過去的故事,而是通過引用的故事或典故為描寫現實社會做鋪墊,例如“這故事是我覺得做人之險……飛蜈蚣”。
教學實踐表明,學生最還害怕的就是寫作,因為學生平時不經常接觸課外讀物,無法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因此在寫作過程中,學生總是覺得手忙腳亂,無法下手。即便學生已經想到了完整的寫作思路,但因為缺乏相關素材的支持,導致作文華而不實,猶如一棟沒有筋骨的建筑,隨時會倒塌。因此對于學生來講,最為關鍵的就是增加閱讀面積,積累豐富地寫作素材,如此一來不僅能夠提高寫作質量,還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在積累素材的過程中,應當注意選擇素材,教師可為學生提供最新,且最有價值的文章,引導學生仔細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素材,當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遇到難題時,教師應及時幫助學生。此外,學生還可利用課余時間向報社投稿,通過此種方式能夠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有了專業編輯的指導,寫作水平就能夠得到很大的提升。
二、指導學生掌握牢固表現手法
在寫作過程中,可運用一些小技巧來為文章增色,例如,在文章的開頭是作文的點睛之筆,學生如何去寫作,才能夠抓住讀者的眼球呢。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就應當巧妙的為學生講解一些表現手法:第一,點題開頭法,即開篇直接切入主題,統領全文,由此避免出現跑題的情況;第二,定情開頭法,人類是感性動物,在寫作過程中,以情動人,且奠定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調,也能夠帶領讀者進入情感情境中;第三,寫景開頭法,“一切景語皆情語”,在開頭借助寄情于景的手法也可提高文章的感染力;第四,開頭設置懸念,通過懸念來吸引讀者,繼續往下看,且在后續的寫作中,學生也能夠借助典故等來充實文章祖逖,由此增加文章的文學藝術色彩。
在語文教學中,很多學生不愿意寫作文,主要原因就是作文篇幅較長,在寫作的過程中無話可說,很容易出現重復,語句不通等情況。還有些學生在讀題后腦海中沒有構思,就開始胡亂拼湊,嚴重影響了文章質量。為此,教師就應當要求學生在保證論據充分時合理的運用表現手法。例如,在寫作時,運用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由此時文章更具說服力。合理的運用表達方式就能夠使文章的語言更加活潑,且還能夠體現出學生的文學素養。
三、指導學生在生活中堅持寫日記
堅持寫日記能夠提高學生的品質,同時還可培養學生的寫作水平。通過每天記日記,能夠達到積累的目的,能夠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與思維層次,使學生在今后的寫作中自然的做到層次分明,脈絡清晰。當學生將寫日記當作一件快樂的事情后,那么寫作也就不是問題了。通過長期寫日記,就能夠使學生的精神得到滿足,加上持之以恒的練習,就能夠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將寫作變成生活的重要內容。例如在現實生活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多寫日記,每天都積累一點收獲,由此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應當多引導學生,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長此以往,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還可培養學生堅韌的品質。
綜上所述,在語文作文教學中,加強寫作指導,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多指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積累寫作素材,長此以往,學生就能夠發現寫作的樂趣,提高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