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貴 肖明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是對整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質量保證,也是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主要動力。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存在教學評價不足的問題,給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質量帶來負面影響。本文從生態學理論出發,分析生態學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生態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教學質量
作者簡介:肖貴、肖明,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5)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綠色發展視閾下大學生生態意識塑造研究”(編號:17C0573)、教育部2016年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新常態下大學生生態倫理教育的路徑創新研究”(編號:16YJC710044)和2018年度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委員會課題“建設美麗新湖南的生態倫理路徑研究”(編號:XSP18YBC27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8)32-0027-03
教學評價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首先,教學評價是教學信息的反饋,能使教師了解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優勢和弊端。其次,作為教學質量的衡量標準,教學評價能使學生了解自己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知識的掌握程度。但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不足的問題需要教學工作者加以分析和改進。
生態理念是我國傳統思想文化的一部分,如老子主張的“天人合一”與莊子主張的“天與人不相勝”等都是樸素的生態思想。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肆意開采和使用自然資源,嚴重擾亂了自然界秩序。為了保護自然環境,研究自然關系,出現了專門研究自然界的學科,即生態學。當前意義上的“生態”其實是一個生物學理念,指一定區域內所有生存的動物、植物及其生活環境之間的關系,強調自然界各個要素之間功能與作用上的統一,有和諧共生、動態平衡、聯系互動之意。在生態學視域下,對于生態理論的研究方向不斷拓展,形成了生態學研究領域的生態思維,并將生態內涵中有機互動、復雜多樣和系統聯系等思想滲透到人類社會中,用平衡性、多樣性、系統性等觀點去認識并分析問題,從而用系統的方式解決復雜的關系問題。生態學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評價分為教師的教學評價與學生的學習評價兩部分,包括教學內容體系、教學方法體系與教材內容體系等要素,再由這些要素構成相互聯系的評價系統,具有明顯的生態系統特征。
一、生態學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
1.缺乏多樣性。從當前的高校課程教學實際來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評價僅采用一張測評表,或是開展教師與學生參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座談會,讓專家、教師、領導等聽課后進行評價,這種教學評價方式十分簡單,不能清晰地反映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真實的教學效果。由于這種教學評價方式具有程序性與主觀性特征,使教學評價結果缺乏合理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是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各種原因綜合影響的結果,如果注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的評價,不采用多樣性的教學評價方法,就難以反映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全貌。
2.缺少多元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是較為復雜的一個系統工程,包括教師自評和互評、領導與專家評價、學生自評、社會評價等,通過學生、教師、專家、領導及社會共同組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中互相影響又互相統一的主體評價體系。特別是隨著高?!绊椖繉?、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改革的逐漸推廣,學生和教師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行為出現多元化特點,原來固有的教學評價體系無法滿足教學改革要求,教學評價結果應更加科學與合理。
3.缺乏科學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同于其他學科,既有概括性,也有抽象性,具有虛實結合的特點。教師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知識灌輸的教學評價容易完成,但對于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抽象性教學評價就較為困難,尤其是使教學評價規范化、科學化與合理化,并具有一定可操作性就更為困難。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長期以來都是采取定性評價的方法,這種定性評價難以體現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例如,許多高校設計教學評價指標時,都設有“執行教學計劃”這個評價指標,并包含“差距較大”“基本符合”“嚴格執行”三個選項。對于“嚴格執行”這一選項評價較為容易,對于“基本符合”這一選項就會產生很大歧義,很難統一評價標準。不同教師對“基本符合”的理解不同,導致了教學評價難以體現科學性與合理性。另外,部分高校還會對教學評價進行定量。如有些高校設計了學生對教師的打分評價方式,用來反映教師的教學效果。這種定量評價方法看似通過具體數字展現教學評價的客觀性,實際上很難體現出教師的教學水平。
4.目的不明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的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通過課程傳授學生理論知識,二是提高學生道德水平與思想素質。從這兩方面來說,前者只是一個平臺或載體,后者才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目的。一切傳授知識的行為都是為提高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做準備的。但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這兩方面容易發生本末倒置的現象,理論知識的傳授被教育工作者密切關注,但提高學生思想素質與道德品質的環節卻被忽視。
導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注重知識教育、忽略細想道德教育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一點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的發生本末倒置和生態缺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導向偏差導致教育工作者認知上的生態缺位,大部分高校還未認識到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其他學科相比的特殊性,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進行評價時,沒有獨立的評價體系,都是采取通用的評價模式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模式導向下,教師追求知識傳授完整、學生答題完整,但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知識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產生什么影響等卻沒有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中得到體現。
5.缺少權威性。教學評價的信息來源是進行評價過程的重要一環,對評價過程有著重要意義,教學評價信息對教學評價結果的公平性與真實性有很大影響。要保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的準確性,就要求信息來源途徑暢通、信息鏈完整。目前,高校的教學評價信息來源包含不確定因素,一方面教學評價主體無法深刻領悟評價要求,信息準備不足,缺少影響教學評價結果的重要信息;另一方面,教學評價信息不可靠,無法正確反映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現狀。另外,信息處理方法缺陷、關鍵性信息遺失等因素,都會對教學評價的信息來源的可靠性造成影響。
二、解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問題的對策
1.評價方式多樣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方式要依據其課程特點與學生的思維方式來確定。固有的教學評價采取的方式都是學生填寫表格、組織座談會,或是邀請知名專家提供意見等,這些教學評價方式都不能準確反映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全貌,也不能全面反映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因此,教育工作者應采用綜合評價的方式,將過程性評價與結論性評價相結合,不斷優化并完善網絡評價方式,不斷更新教學評價指標,努力達到評價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目的。
2.評價主體多元化。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評價,應建立獨立的督導教師、專家、學生實習單位評價主體。督導教師應來自不同專業,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行教學形式的評價。領導應通過談心、聽課等方式對教學、科研能力進行全面測評,學生和教師同行依據教師在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上的講授情況與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學生實習單位對其個人能力加以評價,主要考核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制定相應制度規范,定期進行培訓工作,選擇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從而實現公平、客觀地評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目的。
3.完善教學評價體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標準的制訂,既要有政治性、意識形態性與價值選擇性,又要體現政治功能,滿足學生個人發展的需要。從教師角度來看,考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師素質都要有具體量化的標準和可操作性。從學生角度來看,不僅要考查傳統評價指標,還要考查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創新能力等。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體系,使教學評價結果更為準確。
4.統一教學評價目標。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同于其他專業學科,其內容有明顯的特質,既有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也有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要從教材體系轉化到教學體系。盡管學生學到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知識,但容易出現知行分離的現象。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不僅要對學生學到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知識進行評價,而且要對學生是否做到身體力行、知行統一進行評價。
5.評價結果權威化。為了更好地體現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評價作用,應把校內評價與社會評價有機結合起來。建立專門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機構,通過教學評價機構的主導作用,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人員進行相應培訓,提高教學評價人員素質,規范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人員行為,降低教學評價人員評價的主觀性,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的結果更加具有說服力和可靠性。
總而言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實踐教學中獲得了一定的進步,教學評價在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谏鷳B學視域,高校應系統地探索和改革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方法,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作為教學評價的核心,從而解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中出現的問題,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更具時效性。
參考文獻:
[1] 曲一銘.講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適應新媒體環境[J].奮斗,2018,(7):35.
[2] 許洋毓.新時代成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研究[J].成人教育,2018,(4):76-79.
[3] 萬茗.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根植基地實踐模式研究[J].咸陽師范學院學報,2018,33(2):100-104.
責任編輯 秦俊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