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教育模式中人才培養的理念和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的要求。在以素質教育為主導的教育改革浪潮中,體驗式培訓理念應運而生,并成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主流思想之一。本文闡述了體驗式培訓理念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意義,并對體驗式培訓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體驗式培訓;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體育教學
作者簡介:王琳,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江蘇 南京,210072)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8)29-0064-02
一、體驗式培訓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意義
1.拓寬了高校體育教學目標。一切教學行為,都是圍繞特定教學目標展開的。傳統教學模式中,由于教學目標受限,體育教育課程只著眼于課堂,而忽視學生未來的發展;只注重體育技術的教學,而忽視對學生體育精神和體育意識的培養,很難讓學生從體育教學中得到全面發展,獲得獨立品格。體驗培訓理念則不同,它開放性的教學環境及場景還原的教學特點,可以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教學體驗,從多層次、全方面給予學生知識講解和技術演練,而且體驗式培訓能創造條件,讓學生親身參與,大大加深了他們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在課堂中了解自身潛力和不足以完善品格。
2.正確定位體育在育人體系中的位置。《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發展報告》指出,近三十多年來,中國青少年體質持續下降。煩瑣的課程壓制了青少年對體育的追求,導致青少年肥胖、近視比例不斷攀升。這是由于傳統教育中,體育課程得不到重視造成的。而在體驗式培訓教學中,老師不僅僅是體育知識的傳授者,同時還是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熱情的激發者、引導者。體育課程也不再僅僅是“隨意”“玩開心”,而是真真切切的寓教于樂,在放松中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體驗式培訓教學課堂中,學生們通過活動能促進同學之間的溝通交流、學會如何與人相處、了解團隊合作在未來工作和學習中的重要作用,既能給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又能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完善人格。
3.有效符合教育改革現狀和目標。社會在不斷地變化發展,因此改革是一個永不過時的話題。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事業改革關系到國計民生,而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乃至整個教育事業的改革注定是一個復雜漫長的過程,改革對社會發展的巨大影響和不確定性要求我們在高校體育教育改革中必須做到大膽論證和小心嘗試。體驗式培訓教學理念既承接傳統教育的課堂知識灌輸,又開拓戶外教學活動,豐富課堂體驗,全方位地提升學生素質和能力,在推進體驗式培訓理念過程中,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把關,靈活掌握“傳統教學——體驗式教學”的側重變化,為教學改革的調整和推廣提供了良好的緩沖區,它是教育改革的一大創新和進步,同時也是目前最易為社會接受,也是最符合我國人才培養要求的教學理念之一。
二、體驗式培訓在高校教育改革中的應用策略
1.加強對高校體育教師的拓展培訓和要求。教育改革本質是教學模式的改革,教學模式的執行必然要落在廣大的教育工作者身上。因此,培養一批具有體驗式培訓教學意識和能力的高素質、高水平教師團隊,是高校體育體驗式培訓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在教師隊伍的選拔過程中,學校應將體驗式培訓教學意識作為考核教師能力的重要指標;在教師隊伍的培訓過程中,也應將體驗式培訓教育意識,作為教師培訓的重要方向,多開展相關的拓展訓練,定期組織和其他學校老師進行交流。
2.科學制定學習目標,準確把握課堂節奏。體驗式培訓教學并非絕對的“放飛自我”,而是讓學生在戶外活動中感受體育精神和掌握體育技能。這就要求教師除要擁有過硬的知識儲備外,還應掌握策劃活動并將需要教授的知識巧妙地融入其中的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思考、提問、參與、學習和成長。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教師能明確自己每一階段、每一個課程的教學目標,并做出合理的規劃安排。例如,當講授到野外生存相關課程時,教師可以優先讓學生在課堂上自己發言,闡釋他們能想到的注意事項,將他們的想法整理分類,并做好準備去野外進行嘗試。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起到的就是引導者的作用,發揮學生的自主意識。在實際的野外生存過程中,學生的準備如果有紕漏,教師可以進行補救,并在休息的時候適時地進行總結和相關知識的詳解以加深其印象;如果學生是通過自己的準備順利完成了任務,在最后總結時就應表示贊賞并著重表揚表現突出的學生。
3.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傳統教學由于采取“填鴨式”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存在被動學習、技能與實踐脫離等問題,使教學結果無法滿足我國人才標準的要求。體驗式培訓理念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是它和傳統教育的重要區別。因此在教師傳授課程前,不妨先向同學提出課程相關的問題,并由學生自行查閱研究解決,這一過程中教師的作用被隱藏起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被有效地釋放和培養起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則需對學生依舊無法理解的知識進行簡單闡釋,并讓其在接下來的體驗活動中進行實踐應用,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問題,這樣既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又能大大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從而幫助學生真正掌握知識。
4.采用小組合作模式,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合作和競爭是體育精神的重要精神,同樣是學生進入社會后必須學會的兩項重要技能,是教育的重要內容。分組學習在傳統教學中已得到了廣泛應用,它的互動性、競爭性、合作性的優點同樣可以發揮到體驗式培訓教學中來。在體驗式培訓教學過程中,開放式的教育學習環境以及身臨其境的問題探究,更能讓小組學習中的學生“放開手腳”,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們競爭與合作的能力和意識。如在開展越野行走的體驗學習中,就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考慮到性別、體能問題,每組盡量均衡。活動過程中,男女自行分工,解決攜帶物品,選擇路線等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們在學習中能認清交際合作的重要性,同時還能增進同學感情,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在活動后,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討論,分享各自的感想和收獲,通過這種分享的方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真正思考課堂知識和教學意義,同時給予其他學生不同角度的思想啟迪,豐富課堂內容,提高教學質量。
5.做好安全工作。體育活動本身是具有危險性的,體驗式培訓教學,將體育教學對課堂的依賴程度大大降低的同時,無形中也增加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危險系數,這是必須直視的問題。因此,在體驗式培訓教學過程中,學校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在盡量保持活動體驗的前提下把好安全大關。既要有安全的防護措施,做好緊急應急備案,又要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具體應落實到在必要的情境下,給學生配備足夠的安全保護設施,如安全帽,手電筒等;定期展開安全知識講座,提高教師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應急自救能力;在戶外活動中,和當地的相關人員提前聯系等。
綜上所述,體驗式培訓是在傳統體育教育模式教授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再創新,符合我國長期以來建立“人力資源大國”要求和方向。它不僅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促進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還鍛煉和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應用意識。同時,體驗式培訓理念的應用和推廣,也能有效改善教學環境和條件,為實現素質教育、進行高校體育教育改革打下了堅實基礎,開拓了新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李華.體驗式培訓理念對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啟發研究[J].電子測試,2015,(16):155-156.
[2] 郭堅.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體驗式培訓理念的運用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7(36):70-71.
[3] 梁雙雙.體驗式培訓理念對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改革的影響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4.
[4] 任釗,任佳.淺析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體驗式培訓理念的應用[J].陜西教育(高教),2017, (2) :43.
[5] 楊鋒,劉志龍.高等院校體育教學模式改革中體驗式培訓理念的應用[J].貴州體育科技,2017,(1) :17-19.
責任編輯 陳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