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文莉
[摘要] 目的 探索分析持續質量改進在醫院護理管理中的實踐應用及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該院30名護理人員作為對照組, 2016年11月—2017年11月該院30名護理人員作為觀察組,患者數量分別為對照組46例和觀察組54例,給予對照組護理人員實施常規護理質量管理,而給予觀察組護理人員實施持續質量改進,分別觀察兩組護理人員的各種質量評分。結果 觀察組護理人員護理文件書寫質量評分、基礎護理質量評分、健康教育質量評分、溝通質量評分、消毒隔離質量評分、病房管理質量評分、藥物管理質量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醫院護理管理應用持續質量改進可有效提高醫務人員工作質量、職業素養,提升患者臨床護理效果和滿意度。
[關鍵詞] 護理質量;持續改進;工作質量;護理效果;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4(a)-0058-02
醫院護理管理中護理質量的評價至關重要,近些年,患者生活水平和質量不斷提升,使得對臨床護理質量要求逐步提高,因此,醫院對于目前醫院就診數量、質量等應嚴格要求[1]。為有效提高護理質量,2015年10月—2017年11月護理部進行了實施持續護理質量改進對醫院護理管理的效果觀察,持續護理質量改進主要包括評價方式、評價標準、反饋與改進、過程監控、安全保證?,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對該院護理人員實施非護理質量改進(對照組)和持續護理質量改進(觀察組),對照組中女性28名、男性2名,年齡范圍21~46歲,平均年齡為(30.4±4.01)歲;觀察組中女性29名、男性1名,年齡范圍20~48歲,平均年齡(31.1±3.69)歲。對比兩組護理人員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質量管理。
1.2.2 觀察組 給予觀察組患者實施持續護理質量管理,詳細內容如下:①護理文件書寫質量改進:要求護理人員字跡清晰、內容連貫,避免潦草涂抹,記錄內容嚴謹,直接反應工作質量、內容等,避免措詞繁瑣;②基礎護理質量改進:合理安排護理人員勞逸結合的工作內容,且對于晝夜排班者應避免護理人員之間相互串班,明確護理工作、崗位責任,以及劃分工作區域,做好患者護理安全和舒適性[2];③健康教育質量改進:要求護理人員針對本科室疾病,擬定相關健康教育宣傳手冊、PPT等,通過提升患者對疾病的掌握程度,進而提高患者臨床護理依從性;④溝通護理質量改進:護理人員應根據與患者溝通、交流情況,了解患者個人性格、心理,同時與患者溝通應采用和藹可親和言簡意賅語言,且應保護患者隱私,提升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改善護患關系緊張;⑤消毒隔離質量改進:應避免發生銳器刺傷,對于發生銳器刺傷后的應急護理,護理人員日常對病房、處置室等消毒,同時定期給予護理人員進行手表面和物體表面進行細菌檢測[3];⑥病房質量改進:對于術后初期患者應嚴格控制探視患者,且要求患者家屬應保持室內清潔,禁止室內吸煙和進食味道刺激食物污染空氣,以及及時傾倒患者排泄物,定時為病房進行通風;⑦藥物管理質量改進:對于保存條件、特殊藥物進行明確標識,同時根據使用途徑、是否處方、精神類藥物以及近效期藥物進行分類合理化管理,定期檢查藥品效期、數量。以上闡述的7點護理質量持續改進辦法,應由醫院護理部進行質量管理和評價[4]。
1.3 觀察指標
分別觀察兩組護理人員接受不同護理質量管理辦法后護理人員護理文件書寫質量評分、基礎護理質量評分、健康教育質量評分、溝通質量評分、消毒隔離質量評分、病房管理質量評分、藥物管理質量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評分。
1.4 療效判定標準
滿意度由醫院護理部人員根據各科室特點擬定滿意度調查表,每份問卷為百分制,采用非常滿意、滿意、一般滿意以及不滿意4個級別評價,其中非常滿意85~100分,滿意75~84分,一般滿意60~74分,不滿意60分以下,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00%,分數越高說明患者對護理滿意度越高。
1.5 統計方法
該次調查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計算處理,計量和計數資料以t檢驗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護理人員各項護理內容評分
觀察組患者各項評分分數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對臨床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為98.15%,對照組為86.96%,相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護理質量管理主要為患者制定人性化、人文關懷、精細化護理管理,提高護理管理質量的安全、高效性。而持續護理質量改進主要在護理工作中不間斷、持續性改進護理質量,不斷的完善和強化各項規章制度的應用[5]。通過該次研究發現,觀察組護理人員護理文件書寫質量評分為(95.1±4.92)分、基礎護理質量評分為(93.6±4.68)分、健康教育質量評分為(95.3±5.39)分、溝通質量評分為(94.9±5.29)分、消毒隔離質量評分為(93.5±2.01)分、病房管理質量評分為(96.6±1.98)分、藥物管理質量評分為(95.9±2.11)分,相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這結果足以說明對于各科室臨床護理管理應用持續性護理質量管理可有效提高護理人員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術,提升臨床護理滿意度和效果[6]。
該次調查通過實施持續護理質量改進后,各科室護理人員可根據自身原因進行針對性分析:①護理人員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可審視工作不足,各項操作前可全面分析問題,明確自身工作區域和責任,進而提升護理質量;②醫院護理管理人員對護理管理工作的評價,豐富評價項目、明細項目條款以及各條款應具有代表性和針對性,醫院管理者應根據各科室負責人共同根據科室特點完善規章管理制度,摒棄傳統護理質量僅依靠出勤率的評價標準;③醫院護理管理人員應持續對各科室護理人員工作進行改進,同時應注意各科室的監控-反饋-管理環節,同時告知護理人員除日常護理之外,還應注意患者心理評估和護理干預,促進護患關系融合,進而提升患者對臨床護理滿意度[7-8]。
綜上所述,應用持續護理質量管理可有效提高護理人員對自身工作中不足的反省和醫院管理者對各科室護理管理方法中的不足的審視,通過規范、系統、計劃性擬定持續護理質量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認知度,進而提升患者對臨床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何洪莉.持續質量改進在醫院護理管理中的實踐應用及效果觀察[J].醫學信息,2015,28(8):14-15.
[2] 羅文,陳玉梅,陳銀崧,等.持續質量改進在預防內科住院患者跌倒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3):84-86.
[3] 連愛華,張文萍,郭秀玲,等.持續質量改進在神經內科跌倒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兵團醫學,2015,46(4):70-72.
[4] 李雪,陳金華,盧蓉,等.持續質量改進在放射診斷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5,32(1):41-44.
[5] 張梅,劉海霞,姚見玉.基層醫院手術室質量管理及護理質量分析報告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3):419-420.
[6] 樊變蘭,王迎紅.持續質量改進在靜脈藥物配置中心護理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6,30(23):2938-2939.
[7] 王瑛,張艷.持續質量改進在危重癥患者護理質量管理中的實踐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35):6853-6854.
[8] 鄒依然,晏中錦.持續質量改進在ICU機械通氣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5):100-102.
(收稿日期:2018-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