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賽
[摘要] 當前,隨著醫療體制的深入改革,人們的法律意識、維權意識不斷增強,并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這種環境下,為了避免醫療糾紛、護患糾紛的出現,就需要強化護士的法律意識,讓其具備較強的社會責任感,靈活處理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已確保護理安全,推動醫院的持續化發展。該文分析了護理安全管理現狀,面臨的困境,提出提升護士法律意識的對策。
[關鍵詞] 強化;護士;護理安全管理;法律意識
[中圖分類號] R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3(c)-0067-02
近些年來,隨著農村合作醫療體制、城鎮職工醫療體制的逐漸完善,患者的法律意識逐漸增強,不僅對醫療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會護理工作提出了相關要求。而從當前護理安全管理現狀看,由于護士缺乏相應的法律意識,且不具備加強的社會責任感,不能有效出來各類應急事件,導致護患糾紛、醫療糾紛逐漸增加。因此,就需要加強護士的法律意識,通過高效的護理安全管理,來降低各類糾紛的出現,確保護理工作的正常進行。
1 護理安全管理現狀
當前護理安全管理現狀不容樂觀。①護士在工作過程中,未對各項操作規程進行嚴格執行,導致違規操作現象時有發生,不僅增加了醫療事故,也使得醫療糾紛發生率大大提升。而究其原因,是由于護士缺乏較強的社會責任感,沒有“慎獨”的意識,在操作中,不能按照“三查七對”等規章制度進行,導致護理過失等事件的發生。②很多護士法制觀念較為單薄,不能轉變自己的工作觀念,也不注重提升自身的溝通技巧,常因為說話不嚴謹而引起患者及其家屬的不滿,也不能認真學法,在處理醫療糾紛過程中,容易處于被動地位[1]。③很多護士缺乏相應的危機意識,在工作過程中,不注重細節,也忽略了患者的基本需求,容易造成患者及其家屬的不理解,從而大大增加了護理風險。
2 護理安全所面臨的困境
當前的護理安全管理工作還面臨著諸多困境。①由于很多醫院護士崗位缺編,使得護理質量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尤其在當前社會下,隨著護理工作強度的增加,及護理要求的提升,使得護士在工作過程中面臨著較大的心理壓力。而很多醫院為了確保正常工作的開展,只能使用部分招聘護士,而由于招聘護士沒有豐富的工作經驗,應急能力差,再加上工作強度大,沒有合理的薪資報酬,導致護士工作積極性受到了打壓,不利于提升的護理質量,容易造成護理不安全事件的發生。②在當前患者及家屬法律意識的不斷增強下,很多患者開始運用法律來衡量護理行為、后果,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且很多患者在就診過程中,希望被理解、被關注,而在此時,若是患者對其需求不了解,也不能滿足患者的心理狀況,容易造成誤解,并降低護患之間的信任感,使得醫療糾紛的出現[2]。③在各項醫療新技術、新儀器、新項目的涌現之下,護理安全被提出了全新要求。雖然醫院的發展離不開新技術與新項目的支撐,但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護士承擔更多的風險,尤其是當前不了解新技術、操作方法,或是在使用某種儀器設備時,沒有對患者進行高效溝通、宣教,就會導致患者的依從性降低,并容易有所疏忽,進而致使醫療糾紛的出現。
3 提升護士法律意識的對策
醫院是一個開放的綜合性場所,每天接診的患者較多,且不同患者有不同的生活背景、生活習慣,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導致醫療糾紛的出現。同時,在各類侵入性檢查模式及治療模式的廣泛應用下,護理風險更是大大提升[3]。而增強護士的法律意識,有利于確保護士自身權益不受到侵害,并提升其社會責任感,讓其在工作過程中有意識的規范自己的行為,強化風險管理,明確工作權責,在法律范圍之內承擔相應的責任,讓各項護理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從而降低醫療糾紛。當然,要提升護士的法律意識,還需要從多方面著手。
3.1 加強普法宣傳力度
為了有效增強護士的法律意識,還需要醫院增強普法宣傳的力度,通過案例分析、相關法律知識的系統學習,讓其辨別是非,提高應急處理能力。尤其是要組織其學習《護士管理辦法》及《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療責任保險法》與《傳染病防治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并對其法律知識掌握度進行考核,讓其明確自身的職責,嚴格遵守法律程序,規范自己的言行,避免差錯事件、不規范事件的發生。同時,護士也要注意主動學習相關法律知識,防范醫療糾紛的出現,并在糾紛出現時,學會用法律手段來維護護患兩方的正當權益。當然,醫院也要注意對護士加強業務培訓,通過優質的護理服務,過硬的技術水平來滿足患者的基本需求,尤其是資質較低的護士,更是要在普法宣傳的同時,強化業務培訓,并組織相應的模擬護理訓練,通過崗位職責考核,并將多形式的技能培訓融入其中,來提升護士的業務技術水平、法律意識,以免護理中各類糾紛的出現[3]。
3.2 制定嚴格規章制度
為了對護士的工作進行規范,醫院要注意制定出嚴格的規章制度,并確保其合理性、適用性、高效性,對權責進行明確的劃分,讓各項護理工作得到順利的進行。而護士要在工作過程中,以嫻熟的技巧、準確的操作進行。在遇到急救患者時,還需要構建有效的靜脈通道,確保藥品的及時輸入,并嚴格遵循“三查七對”制度,在執行口頭醫囑時,還需要復述一遍,尤其是藥名、劑量、給藥方式、濃度等,以免誤操作而發生差錯事件,使得醫療糾紛的出現。而作為醫院的管理者,還需要對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狀況進行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問題所在,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讓護士工作質量得到持續性的改進。與此同時,管理者要注意培養護理人員的“慎獨”意識,并了解護理行為跟法律法規之間的關系,以及提升法律意識對于防范醫療糾紛事件的重要性。
3.3 提升護士綜合素養
護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學科性,且實操要求較高。而良好、優質的護理行為可以為診斷治療提供可靠依據,并提升預后效果,縮短病程,避免患者不良事件的發生。因此,要提升護理人員的綜合素養,并增強其服務意識,能夠準確、周到、及時地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并確保護理工作的科學性、嚴謹性。很多患者在住院過程中,由于對醫療操作傾注了全部的希望,希望自身病情得到有效改善,因此,容易出現諸多不良情緒,加之在病痛的折磨下,容易偏激[4]。因此,護理人員要學會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并有專業的操作技術、和藹的語氣,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務,已提升其安全感,滿足患者的生理、心理護理需求。另外,大多數護患糾紛都是由于護士不注重溝通技巧導致。因此,護士要提高自身的語言修養,并多學習心理、心理、社會學等方面的知識,了解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通過有效溝通,來引導患者,幫助其樹立康復的信心,并讓其克服心理障礙,避免刺激性語言而對患者造成較大的影響,最終導致不必要糾紛事件的發生。
3.4 增強護理危機意識
為了避免不良事件的發生,并降低護理安全風險,護理人員要做好各項救治物品、器械、藥品的的準備工作。尤其是危重患者,更是要對其各項體征變化情況進行密切的觀察,并與患者家屬進行有效溝通,取得其信任與支持,避免在搶救過程中,因對治療措施不理解而影響到救治、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急救物品、器材要處于高效備用狀態,在接班時需要認真檢查,并做好交接工作,以免重復操作,或是漏操事件的發生。另外,在工作中,護士還需要做到“四定一保持”,包括定人保管、定期檢查及定位放置、定期消毒,并保持完好,在下班前對各項消耗藥品、物品予以及時補充,對精密儀器進行定期維護保養。
3.5 提高文書書寫質量
護理文書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是支持醫生、護士的相關證據,而規范書寫有利于避免護理糾紛事件的發生。所以,為了提升文書書寫質量,醫院要對護士加強教育、管理,讓其了解規范性文書的重要性,并能夠及時、正確、真實地書寫文書,包括患者的入院時間、救治狀況、用藥狀況、患者轉歸等,并認真核對,定期抽查,對于存在的漏洞、問題要進行及時分析討論,并提出整改措施,讓其法律觀念的得到有效提升,讓護士在護理工作過程中,可以客觀、公正、準確、完整地記錄,以免不必要糾紛的出現。而針對危重癥患者,在搶救治療時的口頭醫囑,要提醒醫生在6 h內予以補寫并簽字。且簽名時要寫全名,并書寫時間,確保字跡的工整、清晰。
4 結語
近些年來,在人們法律意識、維權意識的逐漸增強下,護理安全開始面臨著諸多挑戰。而在這種環境下,就要求護士強化自身的法律意識,并懂法、學法及守法,嚴格遵守相關的規章制度,并對自身的行為進行規范,提高社會責任感、綜合素養,強化護理安全管理,讓護理質量得到有效提升,從而消除護理不安全因素,避免醫療差錯事故的發生。同時,提高護士的法律意識,能夠讓其在工作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并學會維護護患雙方的合法權益,確保各項護理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 李巖.低年資護士的護理安全管理及防范對策思考[J].疾病監測與控制,2016,10(2):172-174.
[2] 張文霞.精細化管理在骨傷科患者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18):3717,3720.
[3] 朱林萍.安全文化在手術室護理安全與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4,20(30):108-109.
[4] 陳少珍,楊淑華.護理工作中安全護理與自我防范措施[J].中國傷殘醫學,2014,22(8):267-268.
(收稿日期:2017-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