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萍
[摘要] 目的 探討疼痛護理在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中應用的教學體會。方法 選取來該院的實習生22名,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用傳統帶教法進行疼痛護理在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中應用的教學體會的臨床教學,觀察組采用綜合性教學方法進行臨床教學,比較觀察兩組的實習效果。結果 兩組實習生的教學病例患者滿意度,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為81.82%,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為93.94%,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對照組實習生的考核平均分為(72.14±6.09)分,觀察組為(88.47±5.88)分,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實習生開展疼痛護理在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中應用的教學體會,采用綜合性教學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加強護理專業知識的學習與鞏固,而且可以接觸廣泛的臨床實際病例,有助于累積臨床經驗,有利于實習生更快適應及勝任臨床護理工作,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疼痛護理;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教學體會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3(c)-0125-02
臨床護理教學課程是護理學專業學生進入臨床實習的階段,在此之前該專業的學生已接受全面系統的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進入臨床實習后,參與到真正的臨床的過程,從而將理論知識轉化成臨床實際的本領[1]。帶狀皰疹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皮膚黏膜感染性疾病。后遺神經痛是帶狀皰疹的主要臨床癥狀,其發病人群主要集中在中老年,尤其是50歲以上的老年人發病率高達75%。目前,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已成為醫學界的一大難題,如何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尤為重要[2-3]。該院采用綜合性教學法,對實習生進行疼痛護理在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中應用的臨床教學,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6年8月來該院進行實習的本科學生22名,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11名,女性7名,男性4名,年齡22~25歲,平均年齡23.5歲;觀察組11名,女性6名,男性5名,年齡21~25歲,平均年齡23歲。兩組在年齡、性別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016年8月—2017年8月來該院接受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患者6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3例:女性18例,男性15例;年齡40~64歲,平均年齡52歲;病程60~110 d,平均病程85 d;疼痛部位:頸部4例、頭面部11例、腰腹部及胸背部18例。觀察組33例:女性16例,男性17例;年齡39~64歲,平均年齡51.5歲;病程55~108 d,平均病程81.5 d;疼痛部位:頸部5例、頭面部10例、腰腹部及胸背部18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及疼痛部位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對照組患者是對照組實習生的治療對象,觀察組患者為觀察組實習生的治療對象。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的實習生采用傳統教學法進行臨床的實習教學,實習生進入科室后,向實習生介紹完科室基本情況后,將實習生分配給不同班次按照大綱要求,開展疾病的理論知識與疼痛護理教學工作,并且定期對實習生進行考核。
1.2.2 觀察組 觀察組的實習生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綜合教學法進行教學,具體教學內容如下。
(1)實習生到科室后要結合個人特點進行教學實踐,試將病例教學法應用于臨床護理實習中,因患者對疼痛的感官不一致,很容易出現與和外部評判不一致的現象,可能會造成疼痛評估的不準確性。因此,借鑒長海痛尺標準進行評分,它將疼痛分為6個等級,具體如下:①無痛:即沒有任何疼痛感;②輕度疼痛:有疼痛感,但是可以忍受,不會影響到正常的睡眠和生活質量;③中度疼痛:疼痛感對睡眠造成一定影響,需要止痛藥方能正常入睡;④重度疼痛:疼痛感需要麻醉止痛藥緩解;⑤劇烈疼痛:疼痛感除了影響睡眠外,并且還出現其他的癥狀;⑥無法忍受:疼痛感嚴重影響睡眠,并且還伴有其他的癥狀或者被動體位。通過患者的評分、患者的面部表情、肌緊張程度、軀體姿勢以及其他血壓、呼吸數值和脈搏等數值進行共同的疼痛評估,最終將疼痛程度分為:1~3分的輕度疼痛、4~6分的中度疼痛、7~10分的重度疼痛。(2)教學理念要貫穿于實驗設計,實習的目的掌握臨床護理的知識, 重點掌握護理知識3個方面。①心理護理是建立護患關系的橋梁,對于帶狀皰疹患者而言,后遺神經痛的疼痛感會造成患者的心情多變,難以溝通,對護理與治療都帶來極大的阻礙,因此護理的首要是進行必要的心理護理,讓患者認識到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特點,了解癥狀的改善辦法,并給患者講述止痛藥的作用,讓患者對恢復充滿希望,從而積極配合各項治療與護理工作的進行。②舒適度護理是提高患者的環境條件,讓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的方法;該護理方法需要在采光、溫度、濕度和通風上進行控制,方能減少因外來環境因素的刺激而加重病情;同時醫護人員講話需控制音量,控制每項護理操作中的力度,注意交流方式及儀表等方面問題,讓患者感受到關懷,并且用良好的精神面貌打動患者,讓他們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疼痛控制是疼痛護理的關鍵環節,根據疼痛評估結果,將患者的疼痛護理進行簡單劃分,對于疼痛程度小于6分的患者,進行轉移止痛法、呼吸止痛法和松弛止痛法的方式,其中轉移止痛法是指通過聽音樂、講故事、聊天等方法來轉移患者的注意力的一種方式;呼吸止痛法是指采用有效地呼吸方式來緩解疼痛,如疼痛時深吸一口氣,緩慢呼出后,再進行慢慢吸氣和慢慢呼氣的循環方式,讓患者雙目閉合,進入比較平靜的狀態;送至止痛法是指通過松弛肌肉的方式而緩解疼痛,如打哈欠、深呼吸、嘆氣、閉目養神等方法。
1.3 觀察指標
1.3.1 滿意度 根據滿意度評價表評定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滿分100分),大于80分為滿意;60~79分為一般,小于60 分為不滿意,滿意度=(滿意+一般)/總人數×100%[4-5]。
1.3.2 考核評估 實習教學結束后,采用操作技能考核的方式,讓大家進行實踐操作,并通過筆試考試的形式,評估實習教學的效果。操作技能考核與專業知識的筆試考試總成績為100分,其中操作技能考核成績為40分、專業知識的筆試考試成績為60分[6-7]。
1.4 統計方法
觀察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的數據,應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完成數據的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實習生的教學病例患者滿意度結果
兩組實習生的教學病例患者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明顯好于對照組(χ2=10.794,P=0.02),見表1。
2.2 考核評估結果
觀察組實習生的考核平均分明顯高于對照組(t=12.509,P=0.02),見表2。
3 討論
帶狀皰疹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皮膚黏膜感染性疾病,其臨床癥狀具有突發性和明顯疼痛感的特點,呈現單側分布、延神經帶狀分布、密集成群的分布狀態。后遺神經痛的發病機制是受損皮膚的神經突出呈現外露狀態,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侵蝕了神經髓鞘的粗纖維,造成髓鞘脫落,引起生物電流的短路,最終造成患者疼痛難忍的癥狀。后遺神經痛的發病人群主要集中在中老年,尤其是50歲以上的老年人發病率高達75%。
該研究采用綜合性的教學方法,通過讓實習生逐漸熟悉科室環境及工作狀態,并且逐步開始接觸疼痛評估方法和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患者常見的心理狀態;學習及掌握舒適度護理和疼痛控制護理,具備實際疼痛護理的能力。除了掌握臨床實踐的技能外,還需進行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的考核,來評估教學方法的效果。通過采用綜合性教學,對疼痛護理在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中應用的教學體會,不僅可以加強臨床護理專業知識的學習與鞏固,而且可以接觸廣泛的臨床護理實際病例,有助于累積臨床護理經驗,有利于護理專業學生更快適應及勝任臨床護理工作,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蓮花.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患者護理體會[J].養生保健指南,2016(25):216.
[2] 魏延玲.綜合護理在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9):218.
[3] 劉竇,楊慶華,范文靜.知信行模式在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患者護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哈爾濱醫藥,2015(4):311-313.
[4] 葉笑.25例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護理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2):174-175.
[5] 譚銀華,楊仁燕.疼痛護理在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課養生保健指南,2017(32):7.
[6] 黃曉哲,張素紅.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護理干預效果[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1(2):19-21.
[7] 孫麗華.護理干預對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療效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2,31(16):159-160.
(收稿日期:2017-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