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艷
[摘要] 目的 討論質量控制小組管理模式用于中醫護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在病區設立4個質量控制小組,而后建立護士長、責任組長、專科質量控制組長,質量控制員四級質量控制體系,對院內日常的護理管理工作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護理質量控制,評判標準:滿意評分、投訴評分、質量評分、缺陷評分、各項質控得分、風險事件發生情況。結果 實施后護理滿意評分、護理投訴評分、護理質量評分、護理缺陷評分明顯優于實施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后各項質量控制總體平均得分為94.8分,高于實施前平均分的93.4分;實施后總發生風險事件為3例,實施前為14例。結論 將質量控制小組管理模式用于中醫護理管理中可使得護理管理工作更加的標準化,值得推廣。
[關鍵詞] 質量控制小組管理模式;中醫;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 R472.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12(a)-0088-03
隨著現今醫院對優質性護理服務理念的不斷深入,與患者健康觀念的轉變,中醫護理越發凸顯出其得天獨厚的優勢,中醫的護理理念注重“以人為本”與“辯證施護”,具有一定的靈活度與個性化[1]。護理質量是考量醫務人員護理能力的重要指標,現階段,結合實際情況來看,中醫臨床護理醫務人員相對較多,其工作的時間段也具有集中的特點,要是僅僅依靠護士長個人進行整個護理工作的管理是比較困難的,實施質量控制小組管理模式可使護理管理工作更加標準化與系統化,該模式的實施可顯著提高中醫護理質量[2],對此,該文對質量控制小組管理模式用于中醫護理管理中的方法與作用進行了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4個病區共50名護理人員作為該次護理管理評價對象,其中護士人員有35人,護師人員有15人,年齡25~50歲,平均年齡(37.5±1.0)。2015年5月—2016年5月實施傳統的管控模式為實施前,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采取質量控制小組管理模式為實施后。
1.2 方法
1.2.1 成立中醫護理質量控制小組 可依據醫院護理部每季度相互交叉檢查的內容,將日常的科室質量管理分為病區管理及優質護理管理小組、安全用藥及搶救車管理小組、住院患者分級及急危重癥管理小組、中醫護理文書管理小組,而后在每個護理質量控制小組中選拔出3名質量控制員,質量控制員的選拔是通過科室的考察(考察的內容包括:所考察人員的專利理論知識水平是否過硬、其綜合素質水平是否優良等指標)與投票選出專業能力水平較高的護師擔任,形成護士長、責任組長、專科質量控制組長,質量控制員4級質量控制體系,而后對醫院日常的護理管理工作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質量控制,在此過程中負責全面進行質量控制的體系為護士長與責任組長,日常的護理質量管理檢查以及監督工作由質量控制員負責,而剩余體系中的專科質量控制組長進行對專科各項護理工作的質量控制[3]。
1.2.2 每組護理質量控制的內容 每組護理質量控制的內容主要包括有以下4點:①病區管理及優質護理管理小組:該小組負責病區環境的干凈、整潔性,查看物品使用是否經過無菌操作、物品管理是否達標、廢物處理是否合格等,并關注優質護理模式的實施情況。②安全用藥及搶救車管理小組:檢查搶救車的備用狀態是否良好,搶救藥品的安全性以及搶救器械的完好度[4]。③住院患者分級及急危重癥管理小組:檢查對患者實施的各項基礎護理工作是否到位,對患者病情的掌握是否及時與準確,并發癥預防措施是否完善,以及安全管理、健康教育是否進行等。④中醫護理文書管理小組:檢查護理記錄單、護理方案實施單、醫囑單等內容[5]。
1.2.3 質量控制標準 質量控制標準可依照護理部制定的各項質量控制標準進行[6]。
1.2.4 質量控制員的責任 質量控制員可依據護理部制定的各項質量控制標準,每周不定時地對各病區的護理管理工作進行檢查與督促,將各項檢查結果進行整理與分析,對存在問題的應提出改進措施[7]。而后將檢查結果交于護士長,由護士長在每周例會上對質量控制的結果進行講評,對于護理管理工作做得好的護士或小組應提出表揚,對護理管理工作存在問題的護士與小組應提出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每月對各病區的護理質量數據進行匯總與分析,并作為醫院醫護人員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8]。
1.3 觀察指標
①觀察實施前后的滿意評分與投訴評分情況;②觀察實施前后的滿意評分與投訴評分情況;③觀察實施前后的各項質控得分情況;④觀察實施前后的風險事件發生情況。
1.4 統計方法
該文中出現的計量評分數據均以通過SPSS 22.0統計學軟件的檢驗與分析,計量資料的表示方式為(x±s),用t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實施前后的滿意評分與投訴評分情況比較
實施后護理滿意評分(84.11±1.02)分明顯高于實施前護理滿意評分(78.48±1.20)分;實施后護理投訴評分(7.38±3.14)分明顯低于實施前護理投訴評分(20.13±3.3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實施前后的質量評分與缺陷評分情況比較
實施后護理質量評分(90.70±4.58)分明顯高于實施前護理質量評分(70.44±2.63)分;實施后護理缺陷評分(6.75±3.44)分明顯低于實施前護理缺陷評分(10.60±5.45)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實施前后的各項質控得分情況
實施后各項質量控制總體平均得分為94.8分,高于實施前平均分的93.4分。
2.4 實施前后的風險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實施后總發生風險事件為3例,實施前為14例。
3 討論
病區的質量控制主要是通過將職能專一、工作固定的護士長工作模式轉變為護士長-負責相關人-專科質控負責人-質控員4個分級的護理管理方式,來使得護理管理工作通過4個環節之中的層層負責,可進一步明確醫護人員的職責范圍,并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出,以此作為下一次檢查的重點工作內容,及時將整改效果進行檢查追蹤。護士長在每周進行工作總結的過程中,對本周發生的問題進行概括,并找出問題發生的共性及根源,并提出整改意見,由此對護理工作進行全方位無死角的監管[9]。病區質量控制小組對于增加護理工作專業化水平具有很大意義,病區的治療控制小組在進行具體的臨床管理后,護理部的護理檢查工作都有很大的提升,通過直接參與各項管理的工作機制,不但可以對護士進行針對性的培養,有利于發掘骨干,也是調動廣大醫護人員工作積極性的主要動力。
病區質量控制小組體系的不斷完善與建立,對醫務人員個人的工作質量都有了一個公正合理的評分,可以為后期的績效考核提供依據,從而體現客觀、公正的工作理念[10]。
綜上所述,將質量控制小組管理模式用于中醫護理管理中可使得護理管理工作更加的標準化,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艷玲.質量控制小組管理模式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58):224,226.
[2] 陳琪紅,陳菊萍.質量控制小組模式用于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效果[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26(11):104-105.
[3] 馬春燕,何曉蘭,卡力比奴·艾尼.質量控制小組管理模式在中醫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 18(13):217.
[4] 王曉飛,劉巖.質量控制小組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作用評估[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30):149-150.
[5] 王進華,孔德明.質量控制小組管理法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醫藥論叢,2017,15(8):181-182.
[6] 魏小妹,朱瑞芳.量控制小組管理模式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實踐運用[J].結直腸肛門外科,2016,22(S1):42-43.
[7] 吳娟娟.質量控制小組管理模式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4):218-219.
[8] 張錦芳.優質護理質量控制小組模式在外科護理管理中的開展效果[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6,24(2):119-120.
[9] 李春榮.質量控制小組管理模式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5,12(13):111-112.
[10] 周新春.手術室護理管理中質量控制小組管理模式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30):385-386.
(收稿日期:2018-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