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水娜
[摘要] 目的 評估《基礎護理技術》課程教學中,“教學做一體化”模式的應用效果。方法 篩選某校2017級護理專業73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以不同教育方法為依據,對73名學生進行分組:實驗組(n=37名,以“教學做一體化”模式開展教學),參照組(n=36名,以傳統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同時觀察、比對兩組教學效果。結果 予以不同教學模式后,實驗組學生的理論成績得分(98.50±0.58)分、護理安全能力得分(97.60±0.65)分、護理技能成績得分(97.60±1.50)分,較參照組的(81.62±3.50)分、(80.70±2.60)分、(82.60±3.65)分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實訓中,參照組7名發生不良事件,而實驗組僅1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高校展開《基礎護理技術》課程教學時,建議選“教學做一體化”模式,可充分提升學生的理論能力及實踐能力,防治不良事件,效果確切。
[關鍵詞] 基礎護理技術;“教學做一體化”模式;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5(c)-0003-03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teaching, learning and doing integration" model in the teaching of "Basic Nursing Technology". Methods 73 nursing students of 2017 level in a schoo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On the basis of different educational methods, 73 stud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xperimental group(n=37), teaching model of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and practice", and reference group(n=36). The teaching effect was observ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Results After different teaching modes, the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cored theoretical achievement score(98.50±0.58)points,nursing care safety ability score(97.60±0.65)points, and nursing skill achievement score(97.60±1.50)point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81.62±3.50)points,(80.70±2.60)points, (82.60±3.65)points,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in the nursing training, there were 7 adverse events in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only 1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Whe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gin teaching "basic nursing technology" course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teaching and integration" mode be adopted, which can fully enhance students' theoretical abil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 prevent and treat adverse events, and have exact results.
[Key words] Basic nursing technology;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Doing" model; Application effect
高校對護理專業學生展開“基礎護理技術”課程教學時,采用不同護理教學模式,所產生的教學效果表現出差異,且對護理專業學生各項實踐、理論能力的提升效果也不同[1]。因此,對護理專業學生高校上應該提升重視程度,展開積極教學。此次將某校2017級護理專業73名分成兩組,分別以傳統教學模式、“教學做一體化”模式教學,現報道兩組教學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對象共73名,均為某校2017級護理專業的學生,以不同教學模式為依據分組:36例參照組,28名(女)/8名(男),年齡:18~26歲間,中間值(22±3.59)歲;37名實驗組,28名(女)/9名(男),年齡:18~26歲間,中間值(22±3.59)歲。對兩組基礎資料展開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均衡可比。
1.2 方法
1.2.1 參照組 36名學生選用傳統教學模式:老師先在教室講解護理技術基本知識、操作方法、操作目的、注意事項等,而后再到實訓室進行實訓講解,進行具體的操作演示及分組練習,最后安排學生進行課外練習,課程考核[2]。
1.2.2 實驗組 37名“教學做一體化”模式,方法為:(1)構建教學一體化實訓室:①進行“教學做一體化”,就需要加強對實訓中心的有效建設,并將其創建成兩個高度仿真模擬病區,各個模擬病區均設置相關的配備中心吸痰、吸氧、呼叫裝置模擬過病房、多媒體示教室、護士站、重癥監護病房、庫房、實驗準備室;②購入相應的醫療設備,如注射泵、心電監護器、洗胃機、輸液泵等,所選用的一次性消耗物品和醫院的一樣,如灌腸器、導尿包、吸痰管等,讓學生處在仿真醫院環境,選全真(或是仿真)設備完成相應的技能訓練,以提升訓練效果,確保實訓練習和臨床工作較好地結合在一起。
(2)選擇“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教學做一體化”是一種以“做”為主的課程教學模式,整個教學過程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重點培養學生的教學能力,并由大量源自臨床的真實案例當中設計教學任務,同時設計與護理工作相符的教學情景,于仿真實訓室指導學生通過任務的方式完成所設定的教學任務,在課后再安排學生進行強化訓練以及操作考核。具體操作方法為:①展示情境教學案例;②提出工作任務;③分解工作任務;④老師指導、幫助學生完成所設定的工作任務;⑤布置學生完成課外實訓。比如,學生在學習如何觀察體溫方面的內容時:教學情景案例可展示為:患者,張某,女性,40歲,由于1 d前淋雨受涼之后,出現發熱、鼻塞及流涕等相關癥狀到醫院就診,若你是護士,需予以患者哪些護理方法;分析具體的工作任務:患者發熱,護理人員先測量患者的體溫,之后按照發熱情況對其展開針對性的護理;分解具體工作任務:識別體溫計的具體構造,測量體溫,查看體溫計,讀取測量結果,體溫計清潔、消毒、檢查;解決教學工作任務:向每位學生發一支體溫計,老師指導學生一一完成以上工作任務,進行實訓練習。
(3)創建“教學做一體化”教學評價體系。“基礎護理技術”課程考核關鍵點在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選擇60%的技能考核結合40%的理論考核,具體方法為:技能考核于學生完成各項操作實訓之后,選相同的操作評分標準對學生實行自我、小組長考核以及老師抽查考核等,盡可能做到各項操作每個學生都能過關,在期未全部操作進行抽簽考核。
1.3 觀察指標
此次研究按照高校護理專業老師所制定的護理技能、護理安全能力、理論成績考核標準,對兩組理論、實踐成績做相應的評價,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能力越強[3];同時仔細查看實訓教學中,學生有無發生任何不良事件。
1.4 統計方法
選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數資料選擇百分率(%)表示。經客觀比對兩組護理專業學生“理論成績得分”“護理安全能力得分”“護理技能成績得分”等,分別采用t檢驗、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不同教學模式后兩組得分成績
采用不同教學模式后,實驗組“理論成績得分”“護理安全能力得分”“護理技能成績得分”,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比不同教學模式后兩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
采用不同教學模式后,實驗組37名護理專業學生:1名(2.70%)發生不良事件;參照組36名護理專業學生:7名(19.44%)發生不良事件(χ2=5.241,P=0.022)。
3 討論
有研究資料[4]指出,高效、安全、舒適的護理方法,不僅能幫助患者及早恢復健康,還能明顯降低護理期間伴發的各種不安全因素,對改善患者病情具有積極作用。因此,在展開基礎技術操作教學工作時,加強對護理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培養及教育就顯得非常重要。隨著臨床各種疾病的伴發,對不同類型的疾病進行治療時,配合相應的護理所起到的作用也非常明顯。對此,醫學類院校對護理專業學生展開護理教學工作時,需充分考察護理專業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還需加強對護理專業學生實踐操作技能方面的教育培訓,使其能夠較好地滿足護理工作要求[5]。
傳統教學模式主要是先講解理論知識,之后在安排實驗,理論和實踐是互相分離,所起到的教學效果并不是很明顯[6]。但選“教學做一體化”模式,主要把理論和實踐教學進行較好的融合,老師一邊講解一邊指導學生操作,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啟發其思維,同時也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確保教學效率明顯提升。
此次研究結果發現,予以不同教學模式后,實驗組學生的理論成績得分(98.50±0.58)分、護理安全能力得分(97.60±0.65)分、護理技能成績得分(97.60±1.50)分,較參照組的(81.62±3.50)分、(80.70±2.60)分、(82.60±3.65)分更高(P<0.05)。這是因為“教學做一體化”可為學生提升一個真實的仿真實踐平臺,經模擬臨床案例、病房、角色扮演、角色轉換、真人注射等,將護理過程轉變成仿真情景,互相了解后不斷提升自己的崗位能力,了解具備良好職業素質所起到的作用,從而提升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也能夠確保教學效果得以明顯提升,從而提高護理專業學生的職業素質及護理崗位能力,對培養高技能、實用型護理人才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7]。但是也會有部分學生不適應教學做一體化,這就要求具備一支專業能力較強、操作經驗較豐富的教師隊伍,通過為學生講解更加先進的教學理念及不斷完善教學基礎設施,豐富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教學資源等,讓學生更加積極地認識并了解該種教學模式所起到的重要作用[8]。為此,教學做一體化模式未能全面覆蓋基礎護理技術全部教學內容,老師應合理運用,以提升教學效果的同時,也提升學生的護理技能。
此次研究采用不同教學模式后,實驗組37名:不良事件發生1名(2.70%);參照組36名:不良事件發生7名(19.4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護理過程中發生不良事件,很有可能會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長,嚴重的會造成病人病情惡化,從而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這也是造成臨床護患糾紛發生的一個關鍵因素,因此,基礎護理技術操作過程中,做好護理專業學生的護理安全教育工作也很有必要。且在當前的臨床護理工作中,因不同患者間的個體存在明顯差異,護理危險因素相對多,這就易加大操作中不安全事件發生的幾率,對此,護理專業學生在護理過程中,老師對其展開專業能力、實踐操作技能培養的同時,通過教學做一體化對其實行護理安全教育也非常重要,且將不安全因素當中護理教學重點內容,并使護理專業學生多加重視,進一步強化護理專業學生的護理安全意識,以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的幾率。
綜上所述,基礎護理技術課程教學工作開展中,有效運用“教學做一體化”模式,可在提升護理專業學生理論成績、護理技能、護理安全能力的基礎上,防止護理期間不良事件的發生,可推薦。
[參考文獻]
[1] 李燦輝,毛海英.開放式教學模式在《基礎護理技術》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世界臨床醫學,2016,10(21):241-242.
[2] 王雪,杜海燕,陳玲,等.基礎護理技術“教學做一體化”模式的教學方法及應用效果[C]//2016年《中國醫院藥學雜志》學術年會,中國醫院藥學雜志編輯部,2016,20(15):105.
[3] 郭文穎.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在護理基本技術教學中的應用[C]//第三屆全國中西醫結合治療肝病臨床經驗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醫雜志社,2016,18(6):28.
[4] 馬文華,王慧玲,徐梅,等.基礎護理技術情景模擬在護理禮儀一體化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裝備,2014,25(4):30-31.
[5] 宋丹.“教、學、做”一體化在護理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旬,2014,18(2):113-114.
[6] 傅嫻,胡仁宜,張瑞修,等.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在兒科常用護理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28):75-77.
[7] 馬錦萍,李艷玲.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中提高護生自主創新學習能力1)[J].全科護理,2014,16(24):2285-2287.
[8] 王丹鳳,郭曉娜.ISPN引入《基礎護理學》理論與實訓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7,15(17):2156-2159.
(收稿日期:2018-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