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逸云 徐萬佶 吳夢吟 鐘曉華 王永彬 鐘曉妮
[摘要] 目的 了解不同利益群體對醫患關系的認知,為構建良好醫患關系提供依據。方法 2016—2017年對重慶市居民、醫務工作者及在校醫學生采用問卷法進行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 216份。并選取其中12名調查對象進行深入訪談。結果 相對于居民,更大比例(40.1%)的醫務工作者認為醫患關系非常緊張;在影響醫患關系主要因素的認知上,醫患雙方產生了較大的分歧,居民與醫務工作者的不同之處在于,居民認為高昂的醫療費用,醫生的個人修養水平不夠是主要因素,醫務工作者則認為是不合理的醫療資源分配與媒體的誤導。同時這三類人群都認為醫患之間溝通不暢是影響醫患關系的重要因素;在媒體作用認知上,39.5%的醫務工作者和22.5%的居民都認為媒體不夠客觀,容易引起大眾對醫務工作者的誤解。認為媒體有助于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居民占其總數的42.8%,而醫務工作者和醫學生分別占8.4%和15.5%;三類人群中的大多數都認為媒體輿論對醫患關系影響程度比較大;在對媒體報道的信任程度上,44.7%的居民和86.3%的醫務工作者都認為媒體報道不太可信,與醫務工作者相比,更大比例的居民會選擇信任媒體。結論 面對一些惡性醫患沖突時,法律是保護醫患雙方自身合法權益的有效武器。為了降低惡性沖突生的可能性,醫方與患方要加強溝通,同時媒體應培育具有一定醫療專業知識的媒體隊伍,做出中立、公正的醫學報道。
[關鍵詞] 醫患關系;媒體;認知;現狀調查
[中圖分類號] R19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5(b)-0055-05
Research on Cognition of Various Beneficial Groups on the Current Medical Relationship
TANG Yi-yun1, XU Wan-ji1, WU Meng-yin1, ZHONG Xiao-hua2, WANG Yong-bin1, ZHONG Xiao-ni2
1.Public Health and Management School, Chongqing Medical College, Chongqing, 400016 China;2.Sichuan Foreign Language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know the cognition of various beneficial groups on the current medical relationship thus providing basis for constructing the good medical relationship. Methods 1 216 pieces of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from 2016 to 2017 were recycled, and 12 cases of investigation objects were selected for deep interview. Results 40.1% of medical workers supposed that the medical relationship was very nervous compared with the residents, and the doctors and patients have a bigger discrimination on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of medical relationships, namely, the residents supposed that the dear medical cost and insufficient quality of doctors were the main factors and the medical workers supposed that the irrational medical resources distribution and mislead of media were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and all of them supposed that the obstructed communication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was the important factor, and 39.5% of medical workers and 22.5% of residents supposed that the media was not objective, which was easy to cause the mass to mislead the medical workers, and 42.8% of residents supposed that the media contributed to constructing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and the ratio of medical workers and medical students were respectively 8.4% and 15.5%, and the majority of the groups supposed that the effect of media on the medical relationship was bigger, and 44.7% of residents and 86.3% of medical workers supposed that the media report was not convincing, and more residents could select to trust media. Conclusion Faced with some malignant medical conflicts, the law is an effective weapon of protecting the legal benefits of both side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malignant conflicts, both sides need to enhance communication, meanwhile, the media should train the media team with a certain medical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make a neutral and impartial medical report.
[Key words] Medical relationship; Media; Cognition; Investigation of status
近年來,全國各地的大小醫院醫患暴力事件時有發生。中國醫院協會等機構于2012年12月—2013年7月期間的統計表明,我國暴力傷醫事件逐年遞增,每年每所醫院發生的平均數從2008年的20.6次上升到了2012年的27.3次[1]。醫患暴力事件對社會造成了十分惡劣的影響,如果不采取相應的手段,就會愈演愈烈,嚴重危害社會安定。唯有構建穩定的醫患關系,才能讓患者和醫務工作者都坦誠相待,沒有后顧之憂[2]。該文從居民、醫務工作者、媒體等各利益群體視角出發,了解其對醫患關系的認知,為構建良好醫患關系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對374名居民、299名在崗醫務工作者及實習生、543名在校醫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居民分別來自重慶南岸區、江北區、綦江區;醫務工作者及實習生分別來自重慶市6所醫院,其中1所二級醫院,5所三級醫院;在校醫學生來自重慶醫科大學。訪談對象共18名,包括:重慶市居民5名,重慶市三級醫院醫務科科員1名,重慶市二級醫院醫患關系科科長1名,重慶市三級醫院醫生1名,重慶市私立醫院醫生1名,重慶醫科大學臨床專業醫學生3名,律師3名,重慶市媒體工作者3名。
1.2 調查方法
該次調查采用方便抽樣方法,對居民、醫務工作者及在校醫學生三類群體,共發放調查問卷1 300份,回收有效問卷1 216份,有效率為93.54%。其中居民問卷374份,醫務工作者 299份,在校醫學生543份。同時,采取面訪的形式,對居民、醫院醫務科、醫生、醫學生、律師及媒體工作者進行調查(訪談)。
1.3 調查內容
主要包括醫患關系的感受、醫患關系影響因素、媒體報道的認知等3個方面。
1.4 統計方法
調查資料核對無誤后,采用Epidata進行數據錄入,采用R語言3.4.2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和分析
2.1 調查對象的基本信息
374名被調查的居民,初中及以下文化者57人,高中文化者88人,中專文化者38人,大專文化者59人,本科及以上者132人;本人從事與醫學無關的職業有246人,從事與醫學相關的職業有128人。被調查的299名醫務人員,其中就職于一級或二級醫院的有91人,三級醫院的有208人;在崗年限5年以下者有 148人,5年以上者有151人。543名在校醫學生中,臨床醫學相關專業335人,其他專業207人。
2.2 調查對象關于醫患關系的認知情況
2.2.1 對醫患關系的感受 由表1可知 ,居民和醫務工作者在醫患關系感受上有較大差異,40.1%的醫務工作者認為醫患關系非常緊張,僅有6.4%居民認為醫患關系非常緊張。居民,醫務工作者和醫學生認為醫患關系比較緊張或非常緊張的比例分別為53.5%、87.3%與70.6%。 有居民表示:“在我看來,當前的醫患關系形式不怎么樣,需要改革。因為我國目前多次發生醫患關系緊張打人事件,說明當前就醫時的醫患形式不能滿足醫生或患者的需求。”
2.2.2 影響醫患關系的具體因素 由表2可知,居民中,認為影響醫患關系的主要因素為:醫院亂收費、醫患溝通不暢、醫生臨床經驗不足、現行醫德醫風不正、政策與法律制度不健全等,占被調查居民的比例分別為67.5%、65.0%、52.3%、49.6%、45.8%。而對于醫務工作者,認為影響醫患關系的主要因素為:政策與法律制度不健全、醫療資源分配不合理、醫患溝通不暢、媒體誤導、醫院亂收費等問題,占被調查醫務工作者的比例為67.3%、64.6%、63.6%、62.0%、52.2%。在對我國醫療現狀的理解上,醫患雙方產生了較大的分歧,居民與醫務工作者的不用之處在于,居民認為過高的醫療費用,醫生的綜合素質不高是主要因素,醫務工作者則認為不合理的醫療資源分配與媒體的誤導是主要因素。在媒體誤導是否會影響醫患關系問題的調查中,62.0%的醫務工作者認為媒體誤導將影響醫患關系,而僅有29.0%的居民認為存在此問題。值得一提的是,不論是居民、醫務工作者還是醫學生,都認為醫患之間溝通不暢是影響醫患關系的重要因素。
從居民訪談中整體看來,居民仍對就醫體驗表達了不滿:“護士態度十分惡劣、對我們不理不睬。”“主要是醫生表面不要紅包,背后卻無醫德。”“醫生與患者直接缺乏誠信,患者認為醫生掙錢,患者花冤枉錢,但又不得不花。”
醫生談到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時表示:“最大的原因是病人花了錢,錢花了,治不好。醫學的無能和局限。錢花了,病治好了就沒有那么多意見了。”
醫科院校的學生們對于當前的醫患關系形式也連連吐苦水:“現在的醫生都要經歷至少5年的教育,又要實習,大多都是研究生,如果說技術問題的話應該是很少很少的,只能說醫生會面臨很多不能避免的突發狀況,不能預見的問題比如手術途中才發現的腫瘤之類的,也有一些規章制度的問題,使醫生看起來很不近人情。但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主要的壓力還是來自于患者及患者家屬的不理解吧,因為很多專業術語無法和他們溝通,導致他們對我們醫生的不信任和不理解,帶給醫生一些壓力。”
2.3 調查對象對媒體報道的認知情況
2.3.1 媒體輿論對醫患關系所起作用及影響程度的認知在表3中居民與醫務工作者和醫學生在媒體作用上產生了分歧,認為媒體有助于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居民占其總數的42.8%。而醫務工作者和醫學生分別占8.4%和15.5%。值得一提的是,39.5%的醫務工作者和22.5%的居民都認為媒體容易引起大眾對醫務工作者的誤解。
表4顯示居民、醫務工作者、醫學生認為媒體輿論對醫患關系影響程度比較大或非常大的比例分別為65.6%、96.3%與80.2%。可見醫患關系的相關報道已經對醫務工作者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2.3.2 對醫患關系報道的信任程度 由表5可知,在對媒體報道的信任程度上,44.7%的居民和86.3%的醫務工作者都認為媒體報道不太可信。47.6%的居民認為報道完全可信與比較真實,但只有29.7%的醫務工作者支持這一看法。可以看出,居民相比較醫務工作者會更多地信任媒體報道。
談及媒體報道對醫患關系的影響時,有醫務工作者表示:“媒體不懂醫學,應該從正確的角度報道,媒體不該感情用事。”
“媒體容易在沒搞懂問題所在時感情用事,同情弱者。媒體應該有更加充分的調查,醫學存在局限,醫學只有延長很多患者生存期而不能治徹底,媒體需要對醫院、醫生有正確的認識。醫生只能醫病,救不了命。”
“報道者本身可能也是患者或患者親友,容易對醫院誤解,容易有主觀誤導。”
“如果它對醫療專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再去從專業的角度去考慮這個問題以后再來評述我認為應該要好一些。”
大眾對于媒體的質疑,有些媒體工作者持這樣的說法:“同情弱者,這幾乎是每個人的人性所在,作為記者也是如此。如果我是一個初出茅廬的畢業生,我可能會因為同情弱者而相信弱者。但是幾年的社會經歷告訴我,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因為利益考量而撒謊,即便并非主觀。”
另一些媒體工作者則持另一種態度:“困難是很常見的,因為醫學不同于其它學科,這是一門專業性非常強的學科。一是查百度,一般一個問題一查就是30 min以上,二就是去問醫生,佐證一下自己的觀點,進行核實。”
2.4 調查對象對未來醫患關系改善的態度
由問卷結果看來,不論是居民、醫務工作者還是醫學生,普遍對未來醫患關系改善都持保守態度。既不樂觀也不悲觀的分別占到居民、醫務工作者、醫學生三者的56.7%、53.9%、58.5%。相對而言,醫務工作者和醫學生中對未來醫患關系持悲觀態度的人更多,分別占到了29.4%和34.5%,居民持悲觀態度的僅占11.2%。
3 討論和對策
醫患雙方對我國醫療現狀的理解上產生較大的分歧是導致醫患緊張的一個重要因素[3]。醫患沖突中,許多醫德敗壞的醫務人員已經受到該有的懲罰,但關系是相互的,除了醫方,患者也有一定的責任。患者就醫時對醫務工作者抱有期待,一旦遇見因醫學局限性而無法解決的問題,加上醫學用語不易理解性,很容易造成醫患之間溝通不暢,產生醫患雙方的誤解[4-5]。在醫療費用上,我國目前醫保制度并不完善,普通患進往往覺得醫療費用難以接受,治療效果也不一定能達到預期,這種心理和經濟上的落差容易使患者遷怒于醫院及醫務工作者,從而引發雙方的矛盾。這也證實了委托代理關系中醫患雙方之間的效用目標不一致:患者是以最小的投入獲取最大的健康,或者是在特定條件下按照醫方的要求完全投入獲得健康和生命, 即最終追求生命權和健康權;醫者在市場經濟下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營利性醫院)或效用(醫療機構或醫生個人的聲譽)的最大化(非營利性醫院)[6]。
關于對媒體報道的認知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居民和醫務工作者都認為媒體報道不夠客觀,容易引起大眾對醫務工作者的誤解,同時這樣的報道水分較大,不太可信。與醫務工作者相比,更大比例的居民認為媒體有助于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同時更大比例的居民會選擇信任媒體,也更容易受到媒體導向影響。
缺乏醫學常識的記者在進行醫學報道時有一定的難度,當醫患雙方發生沖突時,記者首先作為普通民眾的一員,若缺乏一些醫學常識和對事件的了解,很容易先入為主站在患者一方進行報道,同情患方,而一旦這種帶有偏向性的報道出現,將極容易在大眾中引起共鳴[7-9]。在這種情況下,醫務工作者的解釋也很容易被忽視。
心理學上認為,之所以出現輿論偏向病患一方的現象,除了民眾刻板印象中“病患為弱勢群體”這一認知外,還有民眾自己“將來也會是病患其中之一”的危機感。另外,在歸因偏差中,作為觀察者的民眾與作為行為者的醫護人員出現了認知性偏差,即對于醫患關系中出現的“因病患病情惡化或死亡,而導致醫患關系矛盾加劇”事件,行為者(醫方)所做的歸因分析大都是外在的因素(醫學因素),而觀察者(民眾)做的歸因分析大都是內在的、個人的因素(醫生的技能)[10],致使作為大多數的民眾在不了解醫學知識的情況下偏向患者一方。此時,民眾才根據新聞媒體的報道來了解醫患關系的相關事件信息,而所獲信息是否真實,其論述角度是否合理直接影響民眾對事件的看法,根據海德的樸素心理學理論,人們做內部歸因或外部歸因將導致完全不同的結論。因此媒體很有必要對醫療方面的新聞進行客觀準確的報道。
因此,當患者和醫院發生醫療糾紛時首先可以尋求第三方公益性醫患糾紛調解中心的幫助。第三方公益性醫患糾紛調解中心有利于分散醫院的風險,對于醫院的穩定發展,患者的權益維護都很有利,有第三方介入共同監管可以杜絕一些糾紛產生[11]。同時,它可實現證據保全,有利于保障醫務工作者合法權益。當事態惡化時,醫患雙方各自均要適時拿起法律武器保障自己的權益。
為了降低惡性沖突的發生的可能性,醫方與患方要加強溝通。醫院應設專門部門對廣大群眾定期進行醫學常識科普,要加強醫院的新聞發言人制度[12-13],同時媒體方面應端正自身態度,提高部分新聞媒體的職業素養,培育具有一定醫療專業知識的媒體隊伍,做出客觀可信的醫學報道。
[參考文獻]
[1] 莊慶鴻,俞積.殺醫案之后,誰還愿意做醫生[N].中國青年報,2013-10-30.
[2] 劉伶俐,文亞名.網絡輿論對醫患關系的負面影響及應對[J].醫學與哲學A,2013,34(9):54-56.
[3] 雷暢,張思遠.醫患沖突中患方責任的認知差異性調查分析[J].醫學與哲學A,2009,30(9):39-41.
[4] L,M,L,Ong,J,C,J,M,de,Haes,A,M,Hoos.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A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Social Science & Medicine,1995,40(7):903-918.
[5] Steven, R, Hahn. The difficult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Somatization, personality and psychopathology[J]. Journal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1994,47(6):647-657.
[6] 劉星.基于委托代理理論的和諧醫患關系及其構建[J].管理現代化,2013(1):49-51.
[7] 吉雪菲.試析我國媒體對“醫患關系”的報道方式[D].重慶:西南大學,2014.
[8] 胡越,熊阿芳.醫患各角色視角下新聞媒體對醫患關系影響—以鎮江市為例[J].科技視界,2013(35):151.
[9] 陽欣哲.開展醫媒體傳播對醫患關系影響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12.
[10] 章志光.社會心理學[M].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1] 錢永峰,黃繼人.新媒體環境下醫院危機管理中的輿情應對研究[J].現代醫院管理論壇,2013,11(6):33-37.
[12] 尚彩虹.新媒體形勢下醫院新聞宣傳的現狀與對策研究——以公共關系為視角[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3.
[13] 王洪國.醫院與媒體良好互動關系探討[J].現代醫院管理,2013,11(4):32-34.
(收稿日期:2018-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