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麗婷
[摘要] 目的 探討PBL教學法在神經內科腦血管疾病護理教學中的效果。方法 選取神經系統疾病護理本科生作為研究對象,正在學習的本科生分為護理一班和護理二班,用PBL教學法的護理一班為實驗組(76名)。傳統教學法的護理二班為對照組(79名),比較兩組本科生在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護理中腦血管疾病部分學習效果。結果 采用PBL教學法的實驗組在教學目標評價效果和結課成績明顯高于傳統教學的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PBL教學法顯著提高本科學生的理論考試成績,在促進教學評價提升的同時也為護理教學改革提供了教學參考。
[關鍵詞] PBL教學法;神經系統;護理;腦血管疾病;教學
[中圖分類號] R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11(a)-0120-02
腦血管疾病的護理是學生們經常混淆的知識點,也是內科護理學考試中經常考的知識點。腦血管疾病(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s,CVD)是由各種血管源性腦病變引起的腦功能障礙,腦卒中是急性腦循環障礙導致局限性或彌漫性腦功能缺損的臨床事件,通常包括腦出血、腦梗死、蛛網膜下腔出血。大綱要求授課時間4學時,知識點繁雜,難以理解,在護理教育中,提高腦血管疾病患者的護理知識的講授,讓護理學生更易于理解知識的同時,也需要提升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在臨床護理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授課模式在腦血管疾病患者護理知識掌握程度上并未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為了提高這方面的學習效果,增進學生的學習興趣,系統地掌握腦血管疾病知識,把PBL教學法應用到護理教學中。PBL(problem based leaming)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是1969年美國神經病學教授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學首創,目前已成為國際上流行的教學法[1]。傳統模式教學法以教師教學為中心,PBL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改變教學過程中的重心,由教改為學,把學生的課堂背景變換成情景/問題。讓學生通過教師給出的問題自己去尋找知識的答案,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知識,以增強學生獲得和運用知識的學習動力[2]。神經內科腦血管疾病患者護理是內科護理學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臨床和實際生活上也是常見病、多發病。PBL教學法應用到腦血管疾病病人的護理教學中能夠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科護理學生2個班級,應用傳統教學法本科二班為對照組(79名),男學生5名,女學生74名平均年齡為(20.4±1.2)歲。本科一班為實驗組(76名),男學生4名,女學生72名平均年齡為(19.6±2.3)歲,兩組本科學生一般資料對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在多媒體投影儀下使用PPT課件學習腦血管疾病目的要求,了解急性腦血管病的分類,掌握腦血栓形成、腦出血、腦栓塞和蛛網膜腔出血的診斷、鑒別和治療原則。
教學時數4學時。教學內容主要是腦血管疾病的癥狀,病因,發病原理(強調微血栓學說)、臨床表現、診斷和護理措施!
實驗組采用PBL教學法,其授課方法如下。
①實驗組采取PBL教學模式,教師在完成神經系統疾病患者護理概述后,利用信息技術的普及和當代大學生對網絡信息的接收能力的優勢,用10 min時間講解PBL教學法的由來和國外、國內通過PBL教學成功的經典案例和在各個領域的開展情況。對于接下來的章節內容采取PBL教學法的學習模式和操作方法培訓。學習課代表建立微信群組,班級所有同學拉進微信群!教師根據腦血管疾病教學大綱教學要求整理成教學重點,在內科教學準備會議上提出教學重點問題,各教學教師討論,整理形成書面材料。根據教學要求結合臨床經典病例,聯系疾病特點及護理要點,最后以問題的形式發送到微信群里,學生在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網絡,醫科大學互動,學校圖書館,臨床病房等多渠道收集資料,學習課代表最后整理。教師在課堂上以問題為導向教學,把學生作為中心,在授課的過程中隨時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并給予正確的引導。
②將學生分組進行討論,本科一班76名學生,分成7組每組10名,每組組長通過主動擔任和同學之間推薦選舉產生。剩下6名同學負責資料記錄、整理。組長將組員分配的教學任務整理總結,選出優秀代表1名,各組一起討論,組員可以補充,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遇到的問題給予糾正、補充。最后教師通過教學將完整的教學內容發送到微信群組,讓學生通過系統的回顧PBL教學過程,從而正確引導學生們以問題為基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后教師進行教學效果評價。
1.3 統計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加以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通過對學生的總體調查,采用PBL教學法的學生在腦血管疾病學習成績的提高明顯高于對照組的學生,實驗組本科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同時教學效果上也有明顯的提升。見表1。
3 討論
通過在神經內科腦血管疾病護理教學應用PBL教學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由過去填鴨式教學變換成主動探索,注意力和興趣被長時間地吸引到尋找答案的學習活動上來[3]。傳統教學模式在醫學知識教授過程中主要是對名詞解釋、疾病的臨床表現、護理診斷及措施,這種被動式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在醫學院校已經無法滿足當下信息流量快速變化的時代,不能夠滿足社會對學生的素質要求,臨床的醫學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PBL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前者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是科學的、理念強的教學方法,它通過讓學生思考問題、收集信息、分析病情及解決問題等思維過程來促進學習者的認知發展和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批判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能力[4]。對傳統的教學方法漸進式改革是有必要的。PBL教學法是從國外發達國家先普及開始的,我們在臨床實施后要根據我國目前的教育水平,不能照搬、復制甚至強行實施到學生中,在開展PBL教學期間分析我們學生的性格特點,尋找符合我們學生獨特的教育方法。
PBL教學模式應用到腦血管疾病患者護理,充分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許多學者指出,PBL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5]。學生們利用業余時間在圖書館大量查閱書籍、醫學文獻,在認真區分疾病癥狀、體征的同時,還能逐一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惑、問題,課程結束后能梳理清知識結構并總結歸納。在課堂知識討論過程中,學生在思考問題的同時,也會向教師提出新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保證教學內容的同時也需要擴展醫學綜合知識,從而對教師隊伍總體素質也是一種提高。PBL教學模式開展只有4個學時,我們也在摸索的同時也發現了很多不足,在授課過程中學生不能夠系統地獲得醫學基礎知識,在對重點、難點上不容易把握,教師提出的引導問題需要進一步思索,內科護理學教學評價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尤其學生素質教育不夠全面,特別是人文素質教育明顯缺失等[6]問題。
在神經系統腦血管疾病病人護理教學中應用PBL教學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教學滿意度,更好地適用中國教育背景的護理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 熊真真,袁麗,武仁華,等.PBL教學法在內科護理見習中的應用初探[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0,10(11):1356-1358.
[2] Sherwood AL.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management education[J].aframework for designing context.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2004,28(5):536-557.
[3] 朱大喬,周秀華,劉燕燕,等.問題討論式教學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5):371.
[4] 盧舜飛,王偉杰.在內科護理課堂教學與臨床見習中綜合應用的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8):1-3.
[5] Chaves JF,Baker CM,Chaves JA,et al.Self, Peer and Tutor Assessment of MSN Competencies Using the PBL-Evaluator.Journal of Education,2006,45(1):25-31.
[6] 李守國,張霄艷,嚴靖,等.國際化趨勢下護理專業本科培養目標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08,8(5):43-45.
(收稿日期:2018-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