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旭卓
【摘要】2014年以來,伴隨著國家經濟新常態戰略方針的制定及互聯網對經濟增長推動作用的日益增強,“面向未來,改革、創新、開放正在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新三駕馬車。其中,創新已經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新的引擎,互聯網作為新一輪創新驅動戰略的主體,在我國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扮演著重要角色?;ヂ摼W興則經濟興,企業強則國家盛,互聯網帶動傳統經濟發展則國家可持續發展?;ヂ摼W發展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基礎,“互聯網+”戰略是我國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互聯網+”;產業安全
一、“互聯網+”納入國家發展戰略
我國“互聯網+”戰略的提出,是在中國進入新時期后,經濟進入“三期疊加”的時期,國內產業升級已經到了緊要關頭,國外出口急劇萎縮;同時以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技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逐漸成熟、電子商務成為信息化主導的背景下產生的。中國經濟語境下的經濟新常態帶有“全面轉型、結構優化、經濟均衡”的深刻內涵。
我國的“互聯網+”戰略,是在信息技術充分發展、傳統產業面臨變革的瓶頸及國際信息化的浪潮下產生的。而傳統產業的信息化轉型則成為戰略的關鍵。
二、“互聯網+”戰略實現跨行業融合,為產業安全帶來機遇
(一)“互聯網+”是產業之間、產業與消費者之間連接的橋梁,最終促進傳統產業的安全發展
伴隨信息技術的不斷升級,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易可以跨域距離、時間、空間,互聯網平臺讓需求者與供應者不用再重復以前那樣艱苦的尋覓過程。這種連接延伸到宏觀也是同樣發揮作用的,當然宏觀的情況要比微觀復雜很多,但是互聯網+所代表的新興技術和市場力量仍然是供給側和需求側之間的重要橋梁。
(二)“互聯網+”正在成為產業結構優化的新動力
互聯網+對產業安全發展的影響,即信息技術改變傳統生產要素的供給方式和供給結構。首先,“互聯網+”有助于幫助傳統產業重塑組織體系。其次,“互聯網思維”會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第三,“互聯網+”有利于優化組合區域資源。
(三)“互聯網+”是促進國民經濟增長的支柱
互聯網的出現給傳統產業帶來了市場和發展機遇,首先,對于傳統中小企業,互聯網的出現拓寬了產品的市場范圍,互聯網在自身產業發展的同時促進其他產業發展,進而促進國民經濟的增長。其次,互聯網的發展能夠帶動全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三、“互聯網+”對產業安全提出了挑戰
(一)由互聯網帶來的網絡安全問題較為嚴重,并直接威脅實體產業安全
伴隨著“互聯網+”戰略的實施,將會帶來“萬物互聯、萬眾互通”的局面。伴隨而來的是網絡安全風險以及諸多其他風險。
(二)“互聯網+”對實體經濟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然而并不能完全取代實體經濟
網絡的出現會帶來實體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優化。互聯網作為連接一切的橋梁和紐帶對經濟增長起到助推器的作用,然而,它并不能取代傳統經濟,未來的發展趨勢是傳統產業的互聯網化,互聯網應當發揮平臺的作用,為傳統產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四、實施“互聯網+”,維護傳統產業安全發展
“互聯網+”戰略的實施,帶來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局面,促進了傳統企業的轉型升級,增強產業競爭力。
(一)以互聯網為依托,促進創新創業發展戰略
我國“互聯網+”戰略的實施,對傳統產業的產業升級具有重要意義。傳統產業將遵循以下幾個方面:(1)“互聯網+”創業創新?;ヂ摼W是具有創新活力的開放性空間,將充分利用大數據等新型互聯網技術,實現萬眾創新的局面。(2)“互聯網+”協同制造。
(二)貫通虛擬和現實二維空間,推動互聯網安全產業發展
互聯網空間與實體空間相互關系是“融入其中、承載其上、控制其內”,虛擬和現實之間是一種全系映射關系。因而應當借助互聯網的“連接一切”,同時又規避其安全風險。為此應當發展網絡安全產業,發展網絡安全技術,防止因網絡安全而帶來的系統風險。
(三)促進傳統行業與互聯網的融合,維護傳統產業安全
促進傳統產業的互聯網化升級,利用互聯網培育新型的“互聯網+傳統產業”的新興產業?!盎ヂ摼W+農業”“互聯網+能源”“互聯網+金融”“互聯網+”益民服務、“互聯網+”物流、“互聯網+電子商務”“互聯網+交通”“互聯網+綠色生態”“互聯網+人工智能”。
(四)協調互聯網與傳統經濟的關系
互聯網對于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然而應當看到,真正的產業升級還要依托產業自身的技術研發和創新發展,互聯網作為一種輔助手段。經濟增長還要實體產業的產業升級與技術提升。沒有實體經濟發展的互聯網是空談。因而現實中應當協調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聯系,讓互聯網成為一種產業轉型的工具,而不是替代傳統產業。
參考文獻
[1]李孟剛.產業安全理論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2.
[2]紀寶成,劉元春.對我國產業安全若干問題的看法[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6(09):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