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波 王霄霞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應用,當前各個行業都與互聯網產生了深切的聯系,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當代,如何將“互聯網+”與現代醫療結合起來,打造智慧醫療平臺,成了眾多科技公司研究的新方向。本文主要介紹智慧醫療的概念和國內外應用及發展現狀。
【關鍵詞】“互聯網+”;智慧醫療
一、何為智慧醫療
智慧醫療是通過互聯網等信息化技術與傳統醫療體系結合到一起,在此基礎上進行智能化決策,實現遠程會診等功能,對傳統的醫療體系進行優化。阿里研究院在《互聯網+從IT到DT》中指出,“互聯網+醫療”包括以互聯網為載體和技術手段的健康管理、醫療信息查詢、電子健康檔案、疾病風險評估、在線疾病咨詢、電子處方、醫藥電商、遠程會診、遠程醫療及康復等多種形式的醫療健康服務。
二、當前國內外智慧醫療發展情況對比分析
智慧醫療在美國等國家最先應用,基于發達的物聯網技術、信息數據處理技術以及互聯網技術等將醫療行業與信息化結合到一起,實現了智慧醫療。
微軟公司在2007年推出HealthVault基于網絡存儲的衛生健康服務平臺,2008年又用視頻方式向公眾描繪了未來智慧醫療的發展。谷歌公司于2008進軍智慧醫療市場,聯合CVS藥房及Withings等廠商為用戶提供健康數據分享服務。2014年又發布了安卓平臺GoogleFit。蘋果公司于2014年6月推出移動健康應用平臺HealthKit,開放醫療調查接口,合作伙伴包括麻省總醫院、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和牛津大學醫學院。
我國在智慧醫療方面起步較晚,2014年,支付寶推出移動醫療平臺項目“未來醫院”,用戶可以在該平臺上完成掛號、檢查、繳費、取藥、查看檢查報告等就診流程。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成為首家聯合支付寶打造“移動智能醫院”的醫療機構。互聯網巨頭、醫院、制藥企業等先后加入“互聯網+醫療”隊伍。
三、智能醫療的應用
(一)醫療云的應用情況
在目前醫療領域中,醫療云的應用非常廣泛,主要應用服務中和管理中。服務功能主要分為基礎設施層、平臺層和應用層三個層次。管理功能主要分為信息安全體系和運營管理體系兩個體系。通過醫療云將患者的電子病歷、影像資料以及醫生電子醫囑等進行存儲,建立起電子健康檔案系統,通過互聯網技術對這些信息進行存儲,成為患者的終身信息檔案,為以后的就診以及遠程治療等奠定基礎。同時醫療云的應用更便于網上的信息查詢,幫助醫療機構提高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
(二)移動醫療App的應用情況
智能手機現在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很多醫院開發了相應App,通過該院的App用手機進行預約掛號,大大節省了患者的時間。在支付環節,使用網絡支付也節省了充值排隊等候的時間。在查閱檢查報告環節,患者直接在手機上就可以查閱檢查報告。
(三)智慧養老應用情況
目前,中國的養老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在養老社區等可以運用在線咨詢為主的遠程醫療服務,解決老年人行動不方便的問題。運用養老O2O模式,行動不便的老人通過電子終端設備發出信號,服務人員和家屬第一時間就可以收到通知,處理緊急情況。老年人智能穿戴手表等智能設備,可以隨時檢測老人的身體狀況,以便子女能實時關注父母的健康狀況。
(四)可穿戴醫療設備應用情況
隨著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關注,很多人會選擇佩戴一些智能手環,這些可穿戴醫療設備可以測量和記錄穿戴者運動量、睡眠深度、血糖、血壓、心率等健康狀況,這些數據能夠及時的提醒穿戴者。智能手機QQ、微信等軟件也能提供使用者的步數等信息。如果將可穿戴醫療設備采集到數據傳輸至醫療機構云端數據庫,便可以為使用者提供個性化健康指導服務,實現使用者與醫療人員、醫療機構之間的互動交流。在未來的生活中,可穿戴設備將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五)在線尋醫問診和遠程醫療平臺應用情況
“好大夫在線”成立于2006年,采用在線尋醫問診的模式,患者通過平臺與醫生互動。2016年,“好大夫在線”與銀川市政府共建智慧互聯網醫院,取得了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業務從疾病咨詢領域進階到診療領域。“春雨醫生”創建于2011年7月,采用“輕問診”模式,以“私人醫生”服務為基礎,由二甲、三甲公立醫院主治醫師以上資格的醫生為用戶進行專業解答,提供圖文、語音、電話等多種方式的健康咨詢。“春雨醫生”還采用了流數據管理技,讓用戶隨時隨地了解運動、體重、血壓、血糖等自身情況。
參考文獻
[1]阿里研究院.“互聯網+”從IT到DT[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
[2]肖文軒,耿巖.“互聯網+”助推健康中國[J].中國醫院院長,2015(24):28~29.
作者簡介:于海波(1984.03—),男,漢族,內蒙古呼倫貝爾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實習管理;王霄霞(1982.12—),女,漢族,內蒙古烏蘭察布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