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石琳 劉京璐
【摘要】大學生作為新時代青年的中堅力量,對于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大學生在大學校園里因為自身和外界因素的雙重影響,產生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文章將這些影響因素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即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和高校因素。
【關鍵詞】大學生幸福感;社會心理學;高等教育
大學生在剛進入大學時處于迷茫期是普遍情況。剛進入大學時,很多學生發現好像突然失去了努力的方向,變得迷茫,幸福感有所下降。還有很多學生卻依然想著,既然來了大學就能好好得玩,然后開始自我放縱,完全沒有意識到現在的大學教育已不是以往的精英教育了,我們所受的教育是通識教育,而大學階段只是人生的一個新起點和新階段,每一步都對以后的人生至關重要。
一、影響大學生幸福感的因素
(一)社會因素
近年來,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每一年的畢業季都是最難就業季。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越來越多的人更加重視學歷。碩士生也越來越多,目前,在人才市場中,大學生找到理想工作的壓力也變得越來越大。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大眾媒體的負面傳播,諸如一些“讀書無用論”的宣揚。很多人迷失在這種“讀書無用論”當中,對于自己為什么要上大學的初心產生了質疑,讓很多大學生對于未來的就業產生了很大的焦慮。從最開始找不到自己在大學中的定位,到后來沒有從點點滴滴中提高自身的素質。因為大學的學習方式完全是靠自學,而不同于初、高中有老師的監督,所以一切都是靠自己的積累。但是每個人的自律性不一樣,所以到最后大學四年結束,每個人的積淀不一樣,面對就業的壓力,讓很多大學生感到焦慮、迷茫,從而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幸福感的提升。
(二)家庭因素
在大學生幸福感提升中,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就是家庭因素。大學生的家庭成長環境對其心理素質的抗壓能力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如果一個人的家庭是幸福美滿的,那么在這種愉快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在心理上也會有著較為樂觀的傾向,因此不太會容易受生活挫折的打擊,相反,如果一個孩子成長的環境不太愉悅,那么,潛意識里會對它自身的人格產生一些消極影響,在這種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的幸福感提升就會比普通孩子更為困難,可見,家庭環境的愉悅與否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因此,家庭因素是影響辛福感的最重要的因素。
(三)學校因素
每一個讀書的孩子都會為了去選擇一個更好的學校而一直不斷地激勵自己、激發潛力去考出一個更好的分數,這是因為高水平的大學自然有它的優秀之處,它的教育體系建立更加全面,教學理念更加科學,能更好地培養學生自身的各種能力。目前,由于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教育時代,高校全面擴招,學生很難在除了課堂的其他地方見到老師,也沒有辦法和老師進行更細微的溝通,面對不同的學生群體,加之沒有很好地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老師很難做到因材施教,如果學校不能從其他方面給予學生培養得話,很有可能會導致學生一直處于迷茫期,無法找準自己的定位,不知道該如何去度過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很多學生都是到大二、大三才意識到自己真正要做什么,然而錯過了大一積累各種知識和能力的最好時間,在后面就會被這種逐漸培養出的惰性給拖累。
二、提高大學生幸福感的方法
(一)在學校教育中注入社會教育
現在高校也逐漸開始重視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但更多得情況是在開導一些已經出現消極心理的學生身上。而沒有去想著如何更好地調動大部分學生的積極心理情緒,取得更好的進步,因此大部分學生并沒有感受到高校的心理咨詢體系對他們的關懷,從而導致幸福感降低。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我們的每個學校都應該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門大學生的必修課程,通過請一些社會上知名的社會心理學方面的專家,以講座的形式給同學們傳授幸福心理學的相關知識。除了這種上課的形式,還可以在課余時間培養一些對心理方面有所興趣的學生工作管理者,讓他們代表老師更好地去服務同學們,讓更多的學生感受到這種心理學的魅力,更好地調動自身樂觀的情緒去面對生活中的困難。
(二)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我們可以通過發揮學校里各大學生社團或組織的作用,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鼓勵學生參與其中,豐富他們自身的文娛生活,能夠讓同學們發揮自身的能力,去建設這個有益于他們身心發展的校園,也可以更好地凸顯他們的能力,從而更好地鍛煉他們處理問題的能力。
(三)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每個社會人,在生活中總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方方面面的壓力,有些壓力是隱性,有些壓力是顯性的,不好的情緒需要一個發泄的方式,運動就是其中一個不錯的選擇。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應該要找到一個合理的宣泄方法。近幾年,我們經常可以在新聞上看到很多猝死的消息,其實這都是和缺乏運動有關,因此我們也可以大膽地猜測是否大學生幸福感的缺失,也與缺乏運動相關,因此,鼓勵學生去更多地參與鍛煉,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參考文獻
[1]張盼.基于幸福心理學視角的大學生幸福感教育分析[J].學理論,2015(26):47~48.
[2]王金明,王雷,李小紅.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幸福感教育[J].教育與職業,2015(03):111~112.
作者簡介:徐石琳(1996—),男,漢族,河北邯鄲人,河北經貿大學,研究方向:人力資源;劉京璐(1997—),女,漢族,河北涿縣人,河北經貿大學,研究方向:人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