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楚文化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創造了舉世聞名的輝煌至今仍有現實意義。本文將從語文識字寫字教學、文言文閱讀教學等方面探討楚文化與中小學語文教育的融合路徑,為荊楚文化的傳承提供一種嶄新路徑,也為中小學語文教學提供實踐參考。
【關鍵詞】傳統文化;語文教育;楚文化
一、楚文化在中小學語文教育中有現實的必要性和時代意義
(一)弘揚我國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
第一,中華傳統文化涵養了數千年來國人的修養與價值觀,凝聚了華夏兒女的氣節與風骨,作為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予以學習和傳承。傳統文化可以啟蒙心智,使人獲得思想上的教益;陶冶性情,使人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和依歸。第二,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而綜合國力競爭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文化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文化的交流和傳播成為各國相互關系的重要內容,文化的交鋒和沖突成為國際沖突的重要方面,文化已經成為一種無形的軟實力。
(二)傳統文化與中小學語文教育的關系
第一,語文教育是弘揚傳統文化的載體。我國古代教育是以語文教育為基礎,融經史哲學、自然社會學為一體的教育,傳統文化也更多地融在語文教育之中,并以其為載體得以發展。當今,語文教育在弘揚傳統文化中的載體性功能更為明顯。《新課標》中明確:語文課程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有不可替代的優勢。第二,傳統文化是提升語文教育質量的保障。傳統文化融語言、文學和文化為一體,所涵蓋的知識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包羅萬象,這些逐步滲透給學生,發揮其人文素質教育的作用,使學生在文化熏陶中,潛移默化地擴充知識面,有效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對當今語文教育質量的提升功不可沒。
(三)楚文化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實意義
第一,可以豐富語文課程資源。楚文化是楚人汲取中原文化精華發展而成的南方華夏文化,是中國青銅時代的代表文化之一。約3000年前,楚在今湖北省地區逐漸興起,發展成為一個縱橫5000里、綿延800年的政權,在悠久的歷史中創造了燦爛的楚文化,其輻射力遍及大半個中國,如果楚文化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能夠得到廣泛滲透,不僅能極大地豐富語文課程資源,也能更好的體現語文實踐性特點。第二,有利于改變單一的語文教學方式。中小學語文教育尤其是課堂教學長期依賴于課本教學,而這種單調、枯燥的單一模式對于目前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意義不大,充分運用地方文化資源能改變這種單調模式,結合地方文化歷史背景,讓學生走近現實,貼近歷史,更好地豐富語文教學方式,學生的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都會得到提高。第三,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地方文化資源進課堂,極大地提高學習興趣與主動性,學生親身體會到家鄉文化的魅力。地方文化在語文課堂大放異彩,可激發學生愛家鄉愛祖國情感,對培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楚文化在中小學語文教育中實用價值探析
第一,漢字習得價值。識字寫字是語文教育的基本功能,借鑒傳統文化,特別是傳統的訓詁學方法,楚文化早期的神話、鳳圖騰、祭祀禮儀都有早期漢字形成的痕跡,利于漢字的字形字義剖析,通過還原漢字的初始之意、演化過程,使學生明白漢字的來龍去脈和造字理據,從而利于識字書寫。第二,文言文教學價值。《橘頌》《涉江》《屈原列傳》《離騷》,這些文章都是,被公認為文質兼美的名家名作選入現行中小學語文教材,文言文簡潔深邃,融文辭和智慧于一體,在開展文言文教學的過程中,將傳統文化中的訓詁學知識引入語文文言文教學之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有效推進的功效。第三,語言提升價值。語言應用能力是語文教育的又一基礎性培養目標。《莊子》、屈原騷體詩,其中擬人、夸張、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和寫作手法對于提高當前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文字運用能力有一定現實意義。第四,品德教育價值。中華傳統文化以德為核心,形成了自身的道德價值體系。楚文化的基本精神中的創業精神、開放精神、創新精神、愛國精神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內在統一性,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
三、楚文化在中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應用策略研究
第一,語文課前小活動長期滲透。從第二學段開始,課前三分鐘可以采取演講,教師提前提出要求,演講的內容要從自己的生活中找,或者從本地有關的成語、地方民俗中去找。第二,聯系課文教學分散滲透。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年級有針對性地、巧妙地滲透地方文化知識。采取多種形式,如開辦楚文化專題講座、舉辦以弘揚楚文化為主題演講比賽等等,讓我們身邊平凡的資源能有效地走進中小學語文課堂。第三,利用楚文化資源積極開辟課外語文教學渠道。比如走訪歷史古跡遺址等,重視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和主陣地,但也要重視課外文化生活和課外語文教學。
古人所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讀書和治學的有效途徑,走進傳統文化和對語文知識掌握、語言能力習得、文化素養提高,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楚文化做語文教育的開發利用,可以給學生提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機會。
參考文獻
[1]倪文錦.文化強國與語文教育[M].北京:語文出版社,2015.
[2]高國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闡釋與教育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4(05).
作者簡介:關莉紅(1984.06—),女,漢族,湖北荊州人,碩士,長江大學文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