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醫療糾紛數量不斷增加,且處理難度大,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同時關于醫療糾紛舉證責任分配的規定還存在不足的地方,完善我國醫療糾紛訴訟中的舉證責任分配,對于患者合法權益的實現、醫療機構工作的正常進行、醫療衛生事業的良性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醫療糾紛;侵權責任;舉證責任分配
一、我國醫療糾紛訴訟中舉證責任分配概述
(一)醫療糾紛的概念
關于醫療糾紛,我國相關法律法規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定義。要界定醫療糾紛,我們需要弄清楚的第一個問題是它的屬概念即:醫患糾紛。顧名思義,醫患糾紛指醫療機構和病人二者出現的糾紛,往往出現在醫療服務中。大概分為兩類:第一類指在醫生醫治過程中,由于病人或者病人家屬因為處于對醫生的不信任,通常認為其在診治過程中判斷不正確或者用藥不對甚至由于醫生失誤對病人造成傷害的醫療糾紛問題;第二類則指因診療服務而與患者或患者家屬之間發生的糾紛。如醫療費用糾紛,患者的隱私權被侵犯。它并不是因醫療行為本身產生的糾紛的非醫療糾紛。從醫療糾紛的概念可以看出,第一,醫療糾紛的主體的特定的,即醫患雙方。第二,醫療糾紛的地點是特定的,必須是在合法的醫療機構發生的糾紛才是醫療糾紛。
(二)醫療糾紛的現狀
醫療行為之所以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討論是因為其關乎人們最根本的利益———生命健康權。近幾年,人們愈加意識到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性,對于醫療機構的提供的安全保障義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相應的醫患矛盾也隨之出現,醫療糾紛的現狀表現如下。
首先,醫療糾紛數量不斷增加。根據相關數據顯示:醫療糾紛發生在中國的年增幅為10%以上。其次,醫療糾紛涉及到醫院的各個方面,醫院因為其工作的特殊性,所以在醫生的工作環境中,時常會出現一些醫療糾紛,因此對于醫院的大多數部門而言這些都是難以避免的。最后,醫療糾紛發生后難以合理解決,由于我國目前醫療體制不完善,并且醫療糾紛牽扯到醫生和病人甚至醫院之間的種種利益,這就意味著醫療糾紛一旦出現,在一定程度上難以合理解決:一方面,醫療機構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導致醫院內部的管理經常出現問題。另一方面,醫生和患者之間的相互認知水平較低,病人在就診期間可能會遇到一些醫務人員,他們很可能由于自身的能力限制和自身的服務意識低下導致對醫療機構抱有很大期待的病人在就診后出現對醫療服務人員的不滿情緒,而此類似的醫患矛盾便隨機出現。
(三)醫療糾紛訴訟中舉證責任分配概述
當今,在我國出現醫療糾紛時,一般會采取三種方法處理這些問題。一是由醫院的上層進行雙方間的問題調解解決,這主要由衛生行政部門負責。二是醫患雙方協商解決。三是司法訴訟。本文主要探究其中的第三種,作為醫療糾紛的一種解決方法,醫療糾紛出現以后,經過上述方法解決無效后,醫院或者患者中任何一方通過司法程序對對方提起訴訟,法院甚至相關部門經過調查取證后,做出對病人和醫院負責的最終判決,這也就牽扯到了雙方的責任分配問題。
二、完善醫療糾紛訴訟中舉證責任分配的建議
(一)擴大過錯推定的適用范圍
患者在舉證的過程中《侵權責任法》作出了相關的規定,應該有一個合理的解釋,并增大醫療糾紛事件中推論過錯的適用范圍,從而減少患者的舉證負擔,改變原來適用范圍比較狹窄的問題,使得訴訟的過程中能夠公平公正。
《侵權責任法》第58條中對于第一種情況進行相關的解釋,比方說《執業醫師法》中醫師進行了職責的規定,他們也可以救死扶傷、防病治病,如果醫療機構違背了此項規定,見死不救,是否屬于違反了《侵權責任法》第58條的規定呢?應該就這類情況做出擴大的解釋。一旦這類的事情發生,患者在證明醫療機構的過錯上會非常得困難,但是醫療機構就可以證明自己沒有過錯,這是不公平的。再就是《侵權責任法》中第58條的第二種情況和第三種情況應該給予病歷資料進行擴大解釋,在這里我們不難發現,法律中規定的病歷資料中缺少門診病歷、手術同意書和特殊檢查的同意書以及各種影響資料的檢查結果單等本應該屬于病歷的內容,因為這部分內容對于處理這一類的醫療糾紛訴訟非常的重要。
(二)完善因果關系要件的舉證責任
舉證責任的分配問題因果關系要件是侵權責任構成眾多要素中相對來說最為難以證明的方面,這個關系需要患者和醫療機構哪一方進行證明以及如何證明,對醫患雙方都很重要,它不僅僅同廣大患者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還同醫療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因此必須有一個合理的處理方式。在因果關系的證明上,我國應采用舉證責任緩和規則。患方根據法律的規定完成因果關系舉證任務后的轉移就是醫療糾紛訴訟中的舉證責任緩和規則的重要體現,這是一種讓醫患雙方處于相對合理平衡的規則。具體來說,就是因果關系要件的舉證責任應由患者承擔。在患者進行證明的過程中,應適當降低證明標準,例如當患者因為某種客觀原因而無法提出證明因果關系的證據,應推定該診療行為與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這種情況就應當實行舉證責任轉移,就是由醫療機構提出證明,表示患者所受到的損害結果與自己的醫療行為之間沒有因果關系。這樣才能夠較好地體現司法以及訴訟的公平公正。這樣既能很好地保護患者的合法權益,也能維護醫療機構的合法權益,帶動醫學研究的積極性,促進醫療科學的發展。
(三)制定、完善科學的醫療事故責任鑒定制度
在醫療糾紛訴訟中,醫療事故責任鑒定對因果關系的證明和過錯的認定都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在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法規辦法以及《侵權責任法》中,都沒能很好地解決醫療糾紛中對于醫療事故鑒定制度所存在的問題,因此,這就需要國家制定、完善更合理的醫療事故責任鑒定制度。首先,應明確什么是司法鑒定,也就是醫療事故責任鑒定的性質。因為醫療糾紛案件中,法官是最終裁判者。因此,醫療事故責任鑒定應由司法機關組織,由于規定醫療事故責任的鑒定機構必須保持中立地位,因此不應該是醫患雙方中的任意一方。其次,還應對醫療事故責任鑒定操作的問題做出明確規定。在醫療糾紛訴訟中,醫療機構掌握了有助于發現爭議事實真相的主要證據。因此,醫療機構在事故責任鑒定時應當提起初次鑒定、預交鑒定費以及提供鑒定資料等。這些事情對醫療機構而言只是在表述自己的診療經過而己,而且以經濟能力而言,醫療機構的經濟能力相對于患者也更有能力做這些有助于發現爭議事實的事情,并且醫療機構做這個鑒定也是證明自己的過程。再次,對于我國醫療鑒定制度的完善不應一蹴而就。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兩步進行:第一步,對醫療事故鑒定制度和醫療侵權司法鑒定制度進行改革,如統一鑒定機構管理或者制定統一的醫療鑒定基本原則,以此完善鑒定信息互換機制,使兩種鑒定制度不斷縮小差距。第二步,通過立法以及政府的配合,構建一個統一、公正、獨立的醫療事故責任鑒定中心,使醫療事故責任鑒定成為一元化。此外,在完善醫療事故責任鑒定制度時,還應當對醫療損害責任鑒定中的集體負責制進行修改,同時還要實行鑒定專家個人負責制,這樣有利于個人更加負責任,更好地實現醫療事故責任的鑒定。
參考文獻
[1]李祖全.侵權責任法視野下的醫療損害無過錯責任研究[J].武陵學刊,2016(02):71~77.
作者簡介:張三石(1993—),男,漢族,四川遂寧人,四川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經濟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