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向陽 游思明 章小娟
【摘要】應屆畢業生就業難問題一直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相比于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十分突出,就業率相對較低。對于已就業的高職畢業生,其半年內離職率居高不下,這與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密不可分。當前我國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存在不少的問題,在就業形勢嚴峻的背景下,提高學生職場適應能力以及職業生涯規劃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新形勢下,必須要積極推動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的改革。基于此,本文對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改革措施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高職院校;課程改革
《2018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7屆高職高專院校畢業生畢業半年內的離職率為42%,這一數據與2017年數據基本持平。報告中還指出,大部分高職高專院校畢業生離職原因是薪資福利低、發展空間不足。從這一數據中可看出,當前高職畢業生在職業選擇方面不夠成熟,除去職業變化等因素,半年內42%的離職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職畢業生職業目標不明確等現象,也充分表明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的不足。在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背景下,對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改革進行研究,旨在提高高職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緩解就業壓力。
一、加大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力度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離不開專業的教師團隊,從實際情況來看,不少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師缺乏經驗,甚至沒有就業求職的經歷,難以根據以往的經驗結合最新的形勢及最新的專業發展動態進行教學,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高職院校應該加大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力度,構建“雙師型”教學團隊,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幫助教師積累工作經驗,使教師能夠更專業地對學生進行指導。
一是鼓勵教師深入企業學習。高職院校要積極與當地企業合作,選派理論基礎知識扎實的教師前往企業學習與培訓,在企業環境中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積累社會工作經驗。二是要提高對人才的吸引力度,通過獎金等形式吸引專業教師,提高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師的專業水平。
二、動員社會、家庭參與,樹立榜樣
高職學生缺乏適當的榜樣來了解與專業相關的職業信息,他們需要成功人才作為榜樣。因此,學校應該動員社會參與到高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學中,從各種職業中選擇典型榜樣,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職業,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提高自我形象,使他們有信心選擇適合自己在職業道路上的職業生涯和經歷。高職院校應該從以下方面入手:第一,理想情況下,學校應邀請行業的先進工作者前來學校通過講座等形式與學生互動,幫助學生了解他們的工作崗位、職業發展情況,強化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第二,學校可以利用宣傳欄等媒介展示成功校友的照片,分享他們的工作經驗與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一些特殊的成就可以通過學校會議上集中展示。
父母在子女職業發展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們可以為學生樹立榜樣,構建良好的環境,父母可采取以下措施幫助學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第一,父母應該了解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學生家長應與學校積極溝通,共同強化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引導學生通過多渠道主動去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專業發展情況。第二,學生家長應該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兼職,積累崗位經驗,并通過部分測評軟件幫助學生解自己的性格特點等,幫助孩子更好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三、加強課程建設
一是要針對性地設計教學內容。對于大一新生,考慮到新生對大學生活需要一定的時間去適應,所以一年級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幫助學生認清自身的性格等。對于二年級的學生,應側重職業目標教育,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最新的職業信息,引導學生學會分析職業環境,最終確定職業發展目標。對于三年級學生,應重點分析當前的就業形式與政策,注重面試技巧等就業創業技能的傳授。
二是要健全課程評價機制。考慮到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實踐性較強,所以課程考核要從多角度進行評價。其中,老師應重點根據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書設計進行評價。
三是要完善相關配套措施。學校、老師應提供與專業有關的就業信息等。針對不少高職學生對未來就業方向感到迷茫的現象,學校應該加強信息化建設,就業指導中心工作人員、老師可以利用線上平臺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解答學生心中的疑慮,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從而幫助學生明確自身的發展方向。除此之外,學校應提供有關各種職業就業趨勢、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書籍,幫助學生為未來的工作做好準備。
四、結語
綜上所述,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可以幫助高職學生進一步認清自我,提高對職業發展、就業形勢的認知,幫助學生更好地確立職業目標,以職業目標為導向不斷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符廣彬.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改革探究———以臨沂職業學院為例[J].消費導刊,2016(08).
[2]高娜娜.高職院校“95后”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02):34~36.
作者簡介:譚向陽(1966—),男,漢族,江西萍鄉人,本科,江西應用工程職業學院,經濟師,研究方向:工商行政管理;游思明(1979.06—),漢族,江西高安人,本科,江西應用工程職業學院,高職講師,研究方向: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章小娟(1967.01—),女,漢族,浙江新昌人,本科,江西應用工程職業學院,高職講師,研究方向:高職院校創新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