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的指導地位的確立,標志著我國社會發展進入了一個歷史新方位,也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提出了新的任務。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課如何應對新時代帶來的挑戰和新要求,本文擬從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探析。
【關鍵詞】新時代;高職思政課;現實挑戰;新要求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的指導地位確立后,將黨的理論創新成果不斷地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去,始終是高校思政課的重要任務,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本文以高職院校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主要研究對象,首先分析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政課所面臨的挑戰,再從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幾個方面,就新時代發展和創新思政課的新要求進行探析。
一、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政課的現實挑戰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的重大判斷,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面臨新的時代問題和時代任務,黨的十九大提出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時代化的理論指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進入一個新時代。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到高校思政理論課中去,是當前高校思政課最重要的任務。另一方面,當代大學生的特點、所處時代、網絡環境等和以往相比產生了深刻變化,對健康成長成才的全方位的迫切需求更加強烈,并且要求更高、方向更廣,這些都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面臨的現實挑戰。
(一)新思想的提出為高校思政課帶來新的時代任務
加快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以下簡稱“三進”),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重要任務和義不容辭的責任。新時代如何更好地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重點工作。進入了新時代,思政課的教學也理應翻開新篇章。我們面臨的首要教學任務是向學生傳授黨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讓學生能夠學懂、弄通,完整準確地領會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內涵及其精神實質。如何更好地完成這個新的時代課題和重擔,是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一大現實挑戰,也是高職院校思政課的現實挑戰。
(二)新一代大學生呈現出新的群體特點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第一批00后的大學生開始成為大學校園的主角,受成長環境、社會發展等因素的影響,00后大學生與80、90后大學生相比,具有自己的群體特點。“00后”作為一個群體進入大學校園,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時代課題。因此,對“00后”大學生的群體特點進行梳理,分析“00后”大學生帶給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和挑戰,探索“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和實施策略,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亟待解決的一個現實問題。
(三)新技術的發展催生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
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催生了人類信息傳播方式和交流模式的不斷更迭,這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又創造了新的教育媒介和平臺。教師僅僅依靠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已不能自如地應對教育教學工作。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這輪變革中遇到的挑戰主要包括:應對復雜網絡思潮的挑戰、應對教學技術創新的挑戰、應對學生網絡化學習習慣的挑戰。教師要將傳統教育模式中“知識傳授者”,轉變為“新型教學模式的設計者、學習資源的管理者及研究者”,積極投身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
二、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政課的新要求
(一)大力開展新思想的“三進”工作
課堂教學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的主要傳輸渠道,其能否進課堂,要通過課堂教學這一重要的環節。與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要根據思政課的開設情況,并根據每門課程的特點,將新思想有機滲透到思政教學中。根據高等職業學校教學情況來看,其主要開設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這兩門主要思想政治課,未開設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這兩門課。因此高職院校的大學生與本科生相比對近代史的了解就沒有那么系統深入,且相對于本科院校大學生來說,在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等方面,存在理論不足的問題。這種情況對高職大學生理解、接受、領悟思政教材的思想與精神是有局限的。高職院校大學生的人文基礎與本科生相比較,整體上是偏低的,所掌握的歷史與政治知識普遍較為薄弱,如果他們不能很好地理解、接受、領悟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這門課程,那么,新思想真正進入他們的頭腦就有些困難。基于此,必須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必須充分考慮到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突出重點和難點,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和力度,讓學生能夠學懂、弄通,完整準確地領會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內涵及其精神實質。
此外,要整合各類教育資源。把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結合起來,既要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校園文化、社會實踐等教育實踐活動中體現對“00后”大學生的思想引領和價值引導;也要在專業課教學、公共課教學等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實現課程資源融合和教師資源結合,從而達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二)全面把握新時代大學生的群體特點
由于成長環境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等因素的影響,新時代大學生具有個性化的價值追求、自主化的學習方式、網絡化的娛樂生活、理性化的處世哲學、務實化的人生理想等群體特點。在新時代大學生身上,既具有許多積極向上的優秀品質,如較強的競爭意識、較高的網絡技術應用能力、較理性的處世能力等;也能看到一些消極因素的存在,如過度追求自我價值、抗挫折能力差、太過現實主義等。針對新時代大學生尤其是“00后”大學生的群體特點,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一方面要依據“00后”大學生的群體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另一方面也要結合新時代黨和國家的需要,對“00后”大學生進行思想引領、價值引導和人生指導。
首先,要堅持用科學理論引領“00后”大學生的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其形成過程也正是“00后”大學生的成長過程。因此,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00后”大學生把個人奮斗與社會進步、國家富強結合起來,讓其明白,只有國家富強、社會進步,個體才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其次,“00后”大學生具有主體意識強烈、學習能力突出、網絡技術水平高等閃光點,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善于激發“00后”大學生的主體能力,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三)積極探索新時代教學方法的創新
思政課堂教學的關鍵在于能否提高課堂教學的親和力和針對性,增強其對大學生的吸引力、說服力和感染力,幫助學生解疑釋惑。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遠遠無法滿足新時代快速發展的要求,新媒體時代給高校思政課的教學賦予了全新的內容和方法,在新媒體時代中,思政課教師本身所承擔的角色諸多,比如新媒體的接受者和使用者、新媒體關注的對象以及研究人員。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為高校思政課的教學提供了全新的教學條件,給傳統的教學方式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所以,思政課教師必須從事物發展的角度積極地應用新媒體技術,從根本上提高思政課教學的水平和質量。
首先,要轉變思政課的教學理念、搭建思政課微平臺。傳統的思政課理論教學主要是以教授為主,教師往往成為課堂上的主體,學生處于十分被動的位置,進而會導致學生們對于思政課產生厭倦的心理,無法體現出學生們主體地位。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給思政課教學帶來了全新的教學方法,教師由主講者轉變為學生們學習的引導者以及鼓勵者,通過科學、合理地應用新媒體技術,充分地發揮出教師們對教學的組織和引導作用,最終才能夠保證思政課教學的有序進行,順利地完成教學目標。教師應該積極運用先進的新媒體技術不斷地豐富教學內容和創新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出新媒體技術在思政課教學中的作用,為學生們搭建科學、便捷的教學平臺,不斷地豐富教學內容,保證其圖文并茂,進而才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最終提高學生們的主動性。
其次,發揮新媒體優勢,創新思政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可以通過翻轉課堂來創新教學方式,結合課程教學的時間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將一部分課堂時間讓學生們在APP 以及網絡課堂等平臺進行學習,通過網絡教學平臺能夠觀看視頻,結合教材,從而促進學生們更好地掌握知識點。通過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們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教學應該以教師組織為主,讓學生們自行探索、匯報,線上與線下進行有機地結合,最終形成主動學習,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最終能夠有效地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李雨容.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創新思考[J].管理觀察,2017(20).
[2]唐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入高職院校大學生頭腦的路徑探索[J].德育研究,2018(09).
[3]趙仁情.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路徑探究[J].鄂州大學學報,2018(09).
[4]楊秋風.大數據時代提升高校思政課實效性的路徑探索[J].鄂州大學學報,2017(11).
[5]史祝云.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8(18).
[6]張春梅.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J].教育教學論壇,2018(09).
[7]王海建.“00后”大學生的群體特點與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思想理論教育,2018(10).
[8]劉靜.大數據時代“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及有效策略[J].長江叢刊?理論研究,2018(01).
作者簡介:張為娜(1984.10—),女,漢族,安徽人,碩士,浙江長征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