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偉
[摘 要] 俄羅斯學是一門綜合研究俄羅斯國家、文化和民族的學科。在新時期“一帶一路”倡議下,社會需要更多的俄語復合型人才,將俄羅斯學引入高職俄語教學之中,有利于培養學生成為全面型大俄語人才,以滿足社會發展需求,提高學生的就業率。
[關 鍵 詞] 俄羅斯學;高職;俄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9-0170-02
在新時代下,伴隨著中國復興“絲綢之路”的“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與發展,中國與俄羅斯及眾多中亞俄語國家的關系持續健康發展,外交關系逐步升溫,中國國內高等教育機構的俄語專業也隨之蓬勃發展。在高職高專教育培養領域,專業紛繁多樣,有鐵路職業院校培養的鐵路俄語復合型人才,有旅游職業院校培養的旅游俄語復合型人才,也有經貿職業院校培養的外貿俄語復合型人才,等等。不論是哪種復合型俄語人才,學生畢業之后都將成為社會上中俄貿易方面、中俄旅游方面、中俄鐵路方面的中流砥柱。高職教育體系重視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這與語言學科的實用性不謀而合。教學中特別重視語言實踐能力的培養,但這樣就足夠了嗎?我們須知,學生畢業之后會在將來的工作實踐之中長期與俄羅斯人打交道或甚至會出國工作,這就要求我們的學生不能只是學會俄語和專業知識,還需要掌握更豐富的俄語文化知識,成為優秀的大俄語全才,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面對快速發展的社會對俄語教學提出的要求,俄羅斯學在國內已經悄然興起。
俄羅斯學(россиология)是一門綜合性的研究俄羅斯國家和民族的學科,該學科的研究范疇包括俄羅斯歷史、語言、文學、藝術、經濟及其他物質、精神文化的等。在中國,俄羅斯學的初始可追溯到清朝時期,由中國人學習俄文開始。后來隨著中國人對俄羅斯研究的慢慢發展,到蘇聯時期,曾出現了蘇聯學(советология)。俄羅斯學被學術界明確提出已經是在21世紀。經過學術界十多年的討論與研究,俄羅斯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其研究領域、研究內容及方向等逐漸被確定下來。在此期間國內很多著名高校都召開過俄羅斯學研討會,如,2017年6月30日到7月2日,由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中國俄羅斯東歐中亞學會、中國俄語教學研究會、南京大學俄羅斯學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俄羅斯學國際研討會”在南京大學成功召開。(王加興:2017)研討會上有來自俄羅斯、美國、烏克蘭、波蘭的20位外國代表,以及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近百所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進行了討論和研究,進一步發展了俄羅斯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內涵。
中國俄語界如此重視俄羅斯學的發展,充分證明了新時代下俄語教學改革的重點就是將俄羅斯學引入俄語語言教學之中,培養學生成為俄語的全才。語言的學習只不過是一種工具,專業教育、全面知識才是根本。抱持這種教學理念,高職教育應積極引進國內俄語教學研究前沿成果,引俄羅斯學入日常實踐教學當中,培養全面的、實操能力過硬的俄語復合型人才。
一、高職院校俄語教學的不足
多年來高職俄語教學的發展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同時我們也須正視,相較于本科俄語教學,高職院校俄語教學有些不足。
(一)高職學生多數學習興趣淡薄,學習能力不高
高職院校的學生較本科生而言,學習基礎差,自主學習能力稍欠缺,學習興趣不高。眾所周知,專科學生高考分數普遍低于本科生,生源質量先天有劣勢。此外有很多的高職院校為了吸引生源,制訂自己的單獨招生計劃,招收更多的學生入校,在這個過程中,生源水平又較高考生有所下降。不可否認,很多高職學生來到學校的目的不是為了學習,教師需要使出十八般武藝。另一部分學生雖然認真好學,但學習資質有限,學習悟性不高,需要教師悉心引導。
(二)高職俄語師資力量發展進程緩慢
根據一份全國大學俄語教學情況調查的數據顯示,大學俄語教師梯隊中學歷高和職稱高的人數比例偏低。這個問題在高職院校中更加凸顯,高職俄語教師通常為碩士學歷,職稱為助教或講師。職業學院教師招聘準入標準低于普通本科院校,此其一。其次,高職學院的教師在發表核心期刊論文,申請省廳甚至國家級科研項目時也不具備優勢,因此在科研發展道路上稍有劣勢。最后,客觀來說,高職院校對教師本身的科研要求也低于本科大學。那么綜合主客觀原因,高職院校的俄語師資發展稍緩便不難理解。
二、針對現有的一些問題,在高職俄語教學中引入俄羅斯學的優勢
(一)提高學生的俄語學習興趣
通常很多學生入學就開始學習俄文字母,對俄語完全沒有感性的認知,便開始了生硬的俄語學習。由于俄語與漢語的差距較大,不論從語音和語法的方面都很容易在初始階段給學生留下“俄語難學”“俄語沒意思”的印象。而俄羅斯學是一項綜合的學科,涵蓋俄羅斯文學、社會、文化等方方面面,很多學生對文學、歷史或社會習俗等方面的內容是非常感興趣的,對俄語文化感興趣便可以帶動學生對俄語的興趣,甚至提高學生對出國留學的興趣,這應是一個良好的學習開端。在俄羅斯學與俄語語言的學習過程中,二者互相融合,互相促進,相輔相成,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
(二)完善學生的俄語知識面,培養學生全面的學習能力
在傳統的外語學科教育中,教師多采用講授法教授語法知識,采用翻譯法教授閱讀課和翻譯課。這種教學方式,如果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不高的話,就容易變成“填鴨式”教學,學生讀死書、死讀書,顯然高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不高,這種教學法效果差。在引入俄羅斯學的情況下,學生可以充分發動自己的積極性去尋找知識、組織知識板塊、展示學習成果。教師可以給學生設定學習內容,學生可以自己通過網絡、圖書等方式搜集資料,整理自己感興趣的相關的文學內容、歷史、文化等知識。在學生準備的過程中,一方面接觸了很多俄文原文的資料,潛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俄語水平,全面充實了俄語文化知識;另一方面,鍛煉提高了自己的組織能力、自學能力、表達能力等全方面素質。并且通過長時間的這種訓練,使學生對俄語學習改觀,變被動為主動,成為課堂的主人,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的翻轉課堂。
(三)促進師資力量的建設和發展
從師資的角度來看,以往的語言教學教師可能已經完全熟悉教材和計劃,拿著多年的教案照本宣科去進行教學。不但學生覺得無趣,教師也失去了教學的動力。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舊的課程設置和教材勢必需要大刀改革。學校改革課程的設置,引入俄羅斯學,教師需要多參加培訓,提高自身的本領,打鐵還需自身硬,完善自己的俄語知識,彌補自己的短板。教師水平提高會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另外,教師團隊應齊心協力針對現有的教學情況著力改編或制訂新的教學大綱和計劃,有能力的團隊可以開發新的高職俄語教材。據筆者所知,在中國的鐵路職業院校中,并沒有鐵路專業的俄語教材。我們可以著力將俄羅斯學融入相關的專業教材中,使得教材既有專業性又有綜合性。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才是全面而專業的。
俄羅斯學的興起究其本質是俄語教學改革與發展的成果,俄語教學在中國的發展從清朝開始,跟隨著歷史的節奏起起落落。現在我們正趕上新時代復興中國夢的好時候,中國大力倡導“一帶一路”的發展,復興絲綢之路的建設,勢必會加強對全方面的、實踐能力強的俄語人才的需求。只要我們能夠培養出優秀的符合社會需求的俄語人才,他們將有機會在今后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的潮流下大展拳腳,實現自己的價值。然而,目前我國高校俄語學科開展的數量和規模是可觀的,但符合社會市場需求的人才卻鳳毛麟角。所以,我們提倡通過借鑒學術最前沿成果,進行科學的教學改革,盡可能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使我們的學生在校園內長出豐滿的羽翼,走出校園時具備很強的競爭力。
目前,在國內俄羅斯學尚未在俄語教學領域中普及開來,我們倡導高職俄語教師應時刻關注學術發展動向,多閱讀學習相關的資料和論文,了解一些國際研討會所討論的學術成果。我們建議嘗試將俄羅斯學相關內容與語言知識融入課堂之中,并在實踐中不斷改進教學資料和方法。教學的改革和發展不能一蹴而就,我們呼吁更多的同行改革俄語教學,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參考文獻:
[1]王加興.俄羅斯學國際研討會[J].俄羅斯文藝,2017(4).
[2]趙丹,王加興.我國高校俄語專業教學改革與發展中熱點難點問題透析[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4(3).
[3]王辛夷.提升俄羅斯學教育功能 培養“大俄語”人才[J].中國俄語教學,2016(1).
[4]馬步寧,武曉霞.全國大學俄語教學情況調查[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