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煒
[摘 要] 宿舍是大學生建構人際關系的主要場所。調查顯示,大學生每天在宿舍度過的時間幾乎為一半以上,但由于宿舍成員在個性特點、生活習慣和思想觀念等方面的差異,容易造成宿舍人際關系不和諧,嚴重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團體沙盤游戲因其省時、高效、經濟等特點,能大大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我們嘗試創新方法,通過團體沙盤輔導為大學生搭建人際溝通的橋梁,引導大學生釋放不良情緒,開展心靈交流,促進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重構,營造一種共同成長的和諧宿舍環境。
[關 鍵 詞] 團體輔導;沙盤游戲;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9-0196-02
宿舍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人員密集且滯留時間長,也是大學生溝通信息、交流思想、傳遞情感、建構人際關系的主要場所,更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陣地,同時也是人際關系緊張的高危地帶和矛盾的集散地。為了幫助大學生實現人格完善、心靈成長,筆者在多年的學生管理工作中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進行了研究并嘗試運用心理咨詢技術來開展大學生深度輔導工作,嘗試將團體沙盤游戲運用于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問題的干預中,發現團體沙盤涉及面廣,影響力大,趣味性強,是一種有效的干預方式。
一、團體沙盤游戲概述
沙盤游戲這一治療技術最早由英國兒童教育家洛溫菲爾德提出,并稱之為世界技術,運用于兒童行為治療。心理學家多拉·卡爾夫在榮格分析心理學和中國文化的思想來源基礎上,整合了洛溫菲爾德的“世界技術”,建構了沙盤游戲治療體系。20世紀40年代,有研究者開始探討團體沙盤游戲的使用,在實踐中發現團體沙盤游戲效率高、資源利用率高,可以形成一種受保護的氛圍,使人信任游戲同伴建立起積極探索的關系。實踐研究表明,團體沙盤游戲可幫助個體更好地認識自我、接納他人,從而促進個體成長并改善人際關系。
團體沙盤游戲形式獨特、優勢明顯,得到學生認可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青睞。團體沙盤輔導的實施過程一般包括三個階段:首先是準備階段,需做好團體成員的篩選,確定團體活動的次數、規定每次活動的時間限制等,通常每個團體為5~8人,每周或隔周開展一次,每次大約一小時;其次是工作階段,包括制訂團體規范、明確團體期望、創建團體沙盤及表達和交流自己在沙盤游戲中的感受,涉及的內容有團體沙盤指導語、團體創作的沙盤作品、成員的體驗及討論以及咨詢師的記錄和整理。最后結束階段的主要任務包括團體成員與作品告別、咨詢師對成員成長與變化的評估以及團體活動經驗總結。每次活動的結束意味著每個成員帶著新的信念和行為,向著更美好的未來開始新的生活。
二、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現狀分析
在高校,大學生有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宿舍是他們學習、生活、交際的主要場所,舍友成為大學生社會支持體系中的重要因素,宿舍人際關系是大學生主要的社會關系,可以幫助大學生提高社交能力,加快社會化進程。以往的研究顯示:我國高校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總體穩定。但是,由于宿舍成員在個性特點、生活習慣和思想觀念等方面存在差異,當他們集中在時間和空間上過于接近的宿舍中,難免會產生各種人際矛盾,甚至出現個別惡性事件,嚴重影響校園安全穩定。
當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問題層出不窮,主要表現如下:有因個性缺陷導致心理和現實關系緊張;有因經濟狀況懸殊引起心理隔閡;有因生活習慣迥異產生矛盾和沖突;有因小團體主義破壞宿舍人際關系;有因價值標準不一使宿舍學生無法和諧相處。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已經成為學生管理工作中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需要我們找到切實可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去化解矛盾,營造和諧的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
三、團體沙盤游戲對構建大學生宿舍和諧人際關系的意義
(一)團體沙盤游戲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個體心靈的成長
在團體沙盤輔導中,組織者為全體成員提供一個安全和受保護的空間,借助沙盤、沙子、沙具等媒介和團體成員之間的人際交互作用,使個體在游戲中可以積極體驗并參與,得以觀察和學習,在溫暖、放松、專注的團體環境下,無約束地審視自己的內心世界從而達到調節情緒、增強自我認識、更新觀念、改善不良行為和提升交往技能的目的。把平時不敢或者不愿意對他人講述的問題說出來,將壓抑已久的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釋放出來,將內心深處的心理沖突與矛盾擺放出來,發揮內心自我治愈的力量,來促進個體心靈成長。
(二)團體沙盤游戲有利于加深宿舍成員彼此了解
沙盤制作過程是一種無意識的自由表達,呈現在沙盤中的沙具往往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在團體沙盤游戲中,宿舍成員會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地在沙盤中建構沙的世界,他們無意識地選擇代表自我的沙具,無意識就通過有形的方式呈現了出來。這種輕松安全的集體氛圍使成員全情參與投入,不知不覺中卸下偽裝和戒備心理,敞開心扉,開誠布公。在討論交流的環節,咨詢師往往會問:“作品中哪個是你?或者你在哪個位置?為什么?”這些問題讓團體成員感受到在與自己的無意識對話。當無形化為有形,意識和無意識進行連接時,既有利于個體自我探索和自我接納,促成個體的自我認識,又為宿舍其他成員提供了一個了解他人和感悟他人心理的途徑,加深了彼此之間的了解。大家在這種沒有壓力和阻抗的情境中通過真情表露,真誠地表達自己的內心體驗和對對方的感受,通過有效溝通交流,消除誤會與隔閡,實現相互理解和彼此寬容。正所謂“形之于沙,應之于手,得之于心”。團體成員在沙盤中用雙手勾畫著無形的內在感受,必然加深成員之間的相互了解。
(三)團體沙盤游戲有利于促進宿舍關系的重構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必須遵守一定的社會規范和秩序。制作團體沙盤時,我們也會要求成員遵守一定的規則,這些規則無形中會增加個體的責任感,投射到現實中,能讓參與者更加明確自己的身份、承擔的責任、應盡的義務,必然會化解矛盾、互相融合,促進關系的和諧發展。
在團體沙盤輔導前,咨詢師會通過抽簽決定游戲的順序并在指導語中約定操作規范,這些規定和要求,會促使成員面臨抉擇:是配合他人還是獨自建構?是遵從自己的內心還是服從大家的意愿?因此,成員在無聲制作沙盤作品的過程中,會出現選取沙具的糾結、擺放位置的爭執、挪動沙具的沖突,給作品命名時的互不一致,等等,甚至引起成員之間強烈的情緒反應或很大的心理沖突,這正是大學生宿舍關系的真實體現。成員在團體沙盤游戲中進行內省和互動。最初,團體成員較少顧及他人,總是“各自為政”,按自己的意愿去操作,但是在制作后的團體交流討論中,成員能明顯感覺到彼此的界限和防御,即為滿足自我意愿而無意中對他人內心造成的影響。這時咨詢師引導團體成員反思:應該如何融入團體?可以為改善現狀做什么?在后續的沙盤制作中,成員間就會盡可能用心去關注彼此,感悟同伴的心聲。會有人在最后幾次機會中放棄自己的想法而選取其他成員想擺放的沙具,或者主動調整自己擺放的沙具讓整個沙盤作品更加和諧。這時人際交往的積極因素,如相互理解、彼此寬容等開始形成,宿舍關系也因此重構。
(四)團體沙盤游戲有利于實現宿舍成員關系的和諧
在團體沙盤游戲的討論交流環節,咨詢師會請每位團體成員介紹作品并起一個名字。之后還要大家共同商量,最終確定一個共同的名字。開始制作的沙盤作品,畫面比較凌亂,命名時很難統一。
每個成員在確定個人主題時,僅僅根據自己擺放的場景去確定,去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由于缺乏代表性和一致性,共同的主題就難以統一。大家據此展開激烈討論,會對沙盤作品進行瀏覽分析和全盤考慮,再根據大家的意見選擇最合適的名字。成員之間個人意見的磨合可促進團體成員形成統一的認識,促使團隊更加和諧。隨著團體沙盤輔導的深入,成員在游戲中的交流不斷加深,參與者相互支持、理解與關注,配合越來越默契,制作沙盤的過程會更加流暢,作品從雜亂分散到整合協調。到團體沙盤輔導的后期,團體成員之間會逐漸達到彼此認同、默契友愛,有一種“一家人”的感覺,并形成強烈的歸屬感,即使活動結束,參與者也能獲得一種持續的力量去應對現實中的各種問題。同時,這種人際互動模式會促使成員在體驗、觀察和內省中反思自己的言行,并將團體沙盤游戲中的成功經驗遷移到現實的人際交往中,也讓團體成員在自我成長的基礎上,最終實現宿舍成員關系的和諧。
總之,團體沙盤游戲治療的理論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完善,運用也越來越成熟,已經成為高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若在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問題的干預中恰當地運用,可為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問題的改善提供有效的途徑和方法,對促進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和諧、心理健康發展具有很好的療效和作用。但如何利用操作團體沙盤游戲來改善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仍然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完善。
參考文獻:
[1]申荷永,陳侃,高嵐.沙盤游戲治療的歷史與理論[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5(2):124-128.
[2]張日昇.箱庭療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桂莉娜,周樹海.團體輔導在構建大學生宿舍和諧人際關系中的運用[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1):182-183.
[4]張瀾,藺娜,李翹彤,等.團體沙盤訓練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5):86-89.
[5]李明芳.大學生成長沙盤對宿舍人際關系的影響探析[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24-25.
[6]董艷萍,吳銳,張迎梅,等.團體沙盤游戲對改善大學生不良人際關系的實證研究[J].科教文匯,2017(7):147-148.
[7]劉娟,姜喜雙,王健.運用團體沙盤游戲改善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J].科教文匯,2017(7):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