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舒春
[摘 要]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高校學生管理也越來越規范、科學,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重點。在高校對學生進行人性化管理時存在一些誤區,認為人性化管理等于自由化管理,放寬對學生的要求,造成一些學生過于自由,放松對自身的要求。同時,人性化管理規則不完善,造成一些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出現人情化,即學生靠和老師“套關系”逃避學生應履行職責,忽視校規校紀。分析高校學生人性化管理工作中的誤區,并根據當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人性化管理的誤區提出建議。
[關 鍵 詞] 高校管理;學生工作;人性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9-0198-01
各大高校應教育改革號召,對學生管理工作方案進行改變,將人性化管理作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重點,在對學生進行管理工作時,強調以人為本、發展學生個性。所謂人性化管理,就是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針對學生特征進行教育,對學生進行引導,以達到管理學生的目的。而學生作為學校主體,不僅是受教育對象,更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學校在進行管理工作時,要謹記“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句話的深刻內涵,做到管理育人、以德服人,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
一、當前高校學生工作中人性化管理的誤區
(一)將人性化管理當成自由化管理
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常常將對學生進行人性化管理理解為給學生絕對自由、空間。因此許多高校在奉行人性化管理時,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發展,不干涉學生學習生活,學生管理工作呈現泛自由化。這對自制能力強的學生來說當然是一件好事,這樣他們將會有充分自由的時間充實自己,利用校園資源,提前發展事業。但是對大多數自制能力并不是很好的學生來說,易導致學生校規校紀淡薄、生活作風變差、學習紀律性差等現象發生,甚至有一些學生完全無視校規校紀,遲到、曠課、違反校規校紀等情況時有發生,長此以往必定會鑄成大錯。
(二)將人性化管理變成人情化管理
許多高校在對學生進行人性化管理時,將人性化管理完全變成拉近學校與學生之間感情,靠人文主義感化學生,讓學生管理工作變成憑借學生自覺。這種學生管理工作的方式,確實能讓一些學生迷途知返,但更多的學生借助和管理人員之間的“人情”,誤以為自己可以不受學校規章制度束縛,違反校規校紀,使高校學生人性化管理工作陷入尷尬的境地。
二、當前高校學生工作中人性化管理的建議
(一)發現學生優點,尊重學生
尊重學生是保證高校學生人性化管理的前提。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要尊重學生才能發現學生優點,做到以學生為本,引導學生向正確道路發展,走出自我誤區。拉近師生關系的同時,對學生進行素質培養,樹立高校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從學生角度出發,了解學生內在需求。
(二)注重學生個性化管理,因材施教
在當今社會,注重學生個性教育,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個性發展也是培養具有創新型、突破型人才的需求。高校學生人性化管理是對學生個性進行正確引導,扶持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導向。如果學生對校規校紀出現嚴重抵觸情緒,教師也不能用過于粗暴的方式處罰學生,這會造成學生出現逆反心理,要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想法,針對學生情況進行管理,完善高校人性化管理機制。
(三)倡導學生自主學習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應在對學生進行人性化管理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讓學生能在自己取得進步時不驕傲,能夠靜下心來,思考自己進步原因和不足之處;在遇到失敗時不氣餒,分析自己錯在什么地方,下一次該如何改進;在遇到壓力時不放棄,迎頭趕上。這不僅方便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對學生進行管理,更能讓學生在日后生活和學習過程中有長足進步,提高學生社會競爭力。
(四)與學生建立良好關系,加強溝通
良好、正確的師生關系,可以幫助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對學生進行更好的管理。學生對管理工作者產生信賴感,有利于管理工作者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價值導向。管理工作者也可以通過和學生及時溝通,調整管理方案,對學生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增強管理人員管理工作的號召力,進行更加高效的學生管理工作。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在對學生進行管理時,也要注重加強自身管理知識理論的水平,對如何進行人性化管理工作進行不斷探索。將“以人為本”理念落實在學生管理工作的每一個細節之中,著重培養學生自制力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將學生培養成真正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高校學生人性化管理工作是一項長期性工作,需要高校、社會、教師、學生一起不斷努力,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也要結合自身和社會先進的人性化管理經驗,不斷完善高校人性化管理機制。
參考文獻:
[1]趙倫芬,張克榮.制度化與人性化相融合的高職學生管理機制[J].教育與職業,2017(4):68-71.
[2]張莼波,郭萬牛.高校學生人性化管理范式的缺失與構建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4):161-164.
[3]趙婷娟.高校學生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協調發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