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勇
[摘 要] 近些年,我國明確了職業教育的基本要求,也就是:“以服務為牽引,以就業為線索,堅持不懈地走產學研之路。”另外,要對政策規程進行細化,加速校企合作在院校的執行。在中等院校開設的服裝專業中,需以學校為導向的校企共同教育、管理,引導學生在最短的時間里適應崗位,持續對教學內容及其方式作出改革,從根本上提升專業理論和技能水平,使學生有更強的實踐能力,增強他們的就業、創業能力,該專業學生方可滿足服裝企業未來的崗位選擇和需求。
[關 鍵 詞] 服裝專業;企業崗位;中職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9-0029-01
如今,全球各國均可以感受到,國際競爭相當的白熱化,國際競爭體現在教育質量或是技能上。綜合國力的提升,除了要恰當地創新人才外,同時也離不開文化、知識扎實、可以將科技轉變為生產力的一線勞動者。作為一線教育者,我們要處理好如上問題。在恰當的時候要對教學理念作出轉變,創新教學手段和方法。
一、國內服裝行業的概況及其對人才的需求
在產業鏈戰爭的社會,服裝行業有必要塑造本土、特色的服飾品牌。所以,注定要與企業的需求相連。對培養目標、知識結構或是教學模式進行制定時,必須考慮實際情況,響應市場的需求,讓學生掌控市場動態,了解行業信息,具備基本的創新意識,善于對品牌風格進行表達,從而發展為技術嫻熟、高素養的服裝從業人員。
二、中職服裝專業教學的基本概況
(一)傳統的教學模式
服裝專業本身屬于實踐工作,理論知識最終也是為實踐提供指導。教學活動中,僅僅為簡單的理論訓練,不少學生去往企業后沒有辦法滿足崗位的需求,特別是推板、放碼或是排料等多類技術人才。某種意義上,這和中職服裝專業關注理論、不考慮實踐的傳統教學模式直接掛鉤。
(二)明顯的教學脫節
(1)課程內容之間相互脫節,設計、制圖二者的結合。如,設計前沿但制圖跟不上,學生設計僅僅為一張圖或是一幅畫,專業課程沒有任何的意義。(2)不管教學內容或者教學形式,均和社會、企業之間明顯脫節。針對中職院校,“人才出口”才是它們的必然之選。一旦服裝專業無法和外界相連,人才輸出也會受到影響。學生入崗后,也可能無法適應崗位的基本需求。到最后,在社會上也沒有立足的機會。
三、中職服裝專業教學與企業崗位銜接的策略
(一)借助產學結合,增強學生個人的技能
訂單畢竟不是穩定的,很多時候員工也沒有辦法控制真正的保有量。一旦訂單增多,員工也會面臨短缺,工期則相對緊迫。促進校企間在多個項目上的合作,能夠將學生所學和實際情況進行聯合,使理論更好地符合現實。專業教學活動中,我校利用校內扎實的實習基地,配合集團企業共同來對服裝訂單進行加工,對學校和企業之間進行真正聯合。不僅緩解了企業由于員工缺乏引起的工期延誤,也緩解了實訓材料以及訂單過少的窘境。如此,學生也具備了很好的崗前適應能力。校企訂單聯合,某種意義上訓練了學生自身的技能。在離開學校前,學生便可以達到比較理想的理論與技能水平。除了可以處理用工問題外,同時也能夠對職業教育必備的經費進行籌措。校企結合,可以為職業教育找到更為妥當的辦學途徑。
(二)和服裝公司進行攜手,讓學生熟練操作專用設備
規模變大后,專用設備也可以在服裝加工中達到更高的檔次。根據企業現行的生產情況,本校引入了相對領先的幾款專用設備。通過將該類軟件運用到教學活動中,效率得以提升,教學品質也有所改善。學生在校內便形成了一定的適應能力,對于今后的崗位也將不再陌生。
如今,很多職業學校均未對學生展開專用機相關的培訓。學生來到企業后,企業不得不消耗很多成本來開展培訓,專用機工人也很快淪為空白。若學??梢蕴幚砩鲜鰡栴},那么市場空白也可以得到緩解,學生也可以得到更寬泛的就業途徑、空間。該情況下,企業員工不用再經歷過長的培訓周期。專用機工人擴增后,服裝設備也能夠全速推廣,這對服裝產業未來的發展很有幫助。
服裝專用機相對較為獨特,院校也無法進行實踐教學。因此,服裝企業必須主動和學校之間進行聯合。實際上,我校攜手各個設備供應商早就對專業教師作了技能訓練。如果專業教師已基本熟練了對專用機的常規使用,則能夠對在校學生提供較為專業的操作指導,使學生擁有更高的專業素養。
(三)和企業進行接軌,提升專業水平
服裝CAD軟件較為多元化,若要學以致用,理應和本地實際相符。以市場為中心,促進院校、軟件公司二者的統籌。采購軟件,由軟件公司負責對教師進行培訓,提升他們的專業水平和素養。教師在提升個人的專業水平后,學生的專業技能也將得到顯著地上升。在出校前,便能夠學會前沿的制圖工藝。通過和畢業生之間溝通,能夠將軟件的真實情況反饋給學校,提升教育水平。當學生熟悉和學會了服裝專業軟件后,這些軟件也將得到普及、推廣。
總之,校企合作最為核心的任務在于崗位分層。該種教學模式,有助于提升學生自身的崗位意識,改善教學品質,從而對教學內容作出整合。除了提升學生的熱情及其能動性外,教學活動也變得更為實用。學生上崗無需很長的適應期,畢業后就可以上崗,就業毫無困難。
參考文獻:
[1]焦東良.高職學生頂崗實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科技信息,2010(19).
[2]馮東海.淺談中職財會分崗位教學的教改理論與實踐[J].現代經濟信息,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