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松雪
[摘 要] 中職學生的英語學習目標發生了較大的改變,由單純的應付升學考試成為更加注重學習內容的實用性。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應該怎樣讓基礎較差的學生學習得更加主動,在未來的生活中更有適用性,成為中職英語教師的主要教學目的之一。
[關 鍵 詞] 中職;英語課堂;“五有”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6-0029-01
從上個學期開始,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校大力提倡課堂“五有”,即課堂教學要有實用性、有任務、有活動、有表揚、有反饋。實施一段時間之后成效顯著,下面就是我對課堂“五有”的一些感想:
一、課堂教學有實用性
中職英語是中學生學習英語的轉折點,他們從枯燥的應試學習中解放出來,更加注重學習的實用性,他們最關心的是學到的東西如何在三年之后學以致用。中職英語在知識的容量、知識的難度、學習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變化,與此不同的是一節課40分鐘始終沒變。作為一位英語老師,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既能準確地傳遞知識又能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提高,是我考慮的問題。我想所謂的教學的實用性應該是所教和所學都要有用途,并且引起學生的共鳴。因此,教師要精心設置課堂的導入部分,最好與生活有關并能最后適用于生活。例如,在講授形容詞的比較級時,我使用了學生經常去吃的肯德基餐廳為導入部分,運用漢堡、可樂、薯條、雞翅等食物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學以致用。
二、課堂教學有任務
有任務的教學是教學環節中的重要一環,使用適當的任務型教學促使學生在一定時間內進行任務型學習,是現代教學上經常使用的方法,并產生了較好的效果。
在課堂上先向學生展示本節課的主要任務,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有的放矢,并在課堂上對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檢驗,使學生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三、課堂教學有活動
在英語課堂上也必須有活動,設計出好的課堂教學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運用新學到的知識。很多有經驗的英語教師會指導學生多看英語雜志、報紙,多唱多聽英文歌,多看英文原聲電影。通過這些手段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而部分英語教師也會在課堂上創設一些有意思的場景學習英語。本人就曾經嘗試讓學生進行簡單的英語配音,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英語課堂上利用3~4分鐘,讓學生自由發揮,使用英文講故事、唱英文歌、講英文笑話,這些都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不僅英語學得好的學生可以得到鍛煉,很多在英語考試中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也可以給大家唱英文歌、講英語笑話,這就大大提高了這部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四、課堂教學有表揚
英語課是一門語言課,我們可以利用這個優勢,在課堂內外對學生進行肯定和表揚,提高其學習的動力和熱情。古語說得好,好孩子是夸出來的,而不是打出來的。細細品味,確有道理,特別是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今天,我們對待學生更應如此。如果能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給他們一些表揚,那么這些和風細雨的語言就會好好地滋潤孩子們的心田,使其茁壯成長,更有動力、更有信心。
但是,夸大與過度的表揚只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個別老師只看學生的成績,只要成績好,就一切都好,同時還在班中大夸特夸,××同學是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學生,大家應該向這位同學好好學習。這種表揚是不負責任的,也是不合度的夸大表揚,這樣不僅不能促進成績優秀的學生的自我改進和完善,同時還會使他們驕傲和沾沾自喜,不能看清自己。而班內其他學生聽到后,心里也會不服氣。這樣的表揚不僅不能起到正面的教育作用,還有可能影響老師在班內的威信。
我在教學形容詞和副詞的原級、比較級和最高級時,這樣說:“Li Ming is a good boy,he is better in study,but his character is the best, he often helps others,he loves our class,and he is willing to do anything for our class. I think he is the best student in our class.這位同學成績雖不是最好,但他熱愛班集體,經常幫助同學,尊敬老師。這樣的學生只能是一個好學生(a good student)或者二好學生(a better student)”我的話還沒說完,全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由此可見,這樣的表揚是全面的、有度的。這樣不但使學生牢牢掌握了本課的知識點,而且使他們認識到老師的公正與開明。
五、課堂教學有反饋
課堂上要以生為本,顧名思義就是以學生為本。那么,教師講授的知識肯定是為本班學生量身定做,課堂教學需要反饋。這一節的知識,學生掌握沒有、掌握多少,都是教師必須得到的信息。教師如何進行下一步教學,教學反饋是重要的一環。根據各個學生基礎、理解能力的不同,不同班級學生的反饋是不同的。不僅是在課后,講授中教師也要學習會“察言觀色”根據學生的表情進行教學上的調整。
參考文獻:
[1]王正華,余成俊.從1980年高考看我區英語教學[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0(4).
[2]林光.關于英、美人名和地名[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