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龍龍
[摘 要] 烹飪是職業教育的熱門課程之一,社會對烹飪人才的需求量也很大。作為烹飪人才的培養者,針對當前存在的教學問題,應從多方面對教學進行改革,力求提高烹飪教學質量,為社會輸送優秀的烹飪人才。
[關 鍵 詞] 烹飪教學;效果;實踐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6-0090-01
源遠流長的中國飲食文化孕育了華夏大地上偉大的烹飪事業,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第三產業的飛速發展,社會對烹飪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傳統的“師徒”法培養出的廚師對烹飪原理和技術一知半解,只會按部就班地模仿,缺乏創造力,已經不適應社會需求。作為培養烹飪人才的搖籃,我們應從理論課程、實踐訓練等出發對教學進行改革,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養、高技能烹飪人才,在此提幾點看法。
一、建立和諧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學習烹飪的興趣
提高烹飪教學效果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激發學生對烹飪的興趣。技工院校的學生相較而言年齡較小、文化課水平較低、學習風氣不佳、自我約束能力差,甚至有部分學生存在強烈的逆反心理,難以管理。大部分教師選擇使用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雖然見效快,但是問題不僅得不到解決,矛盾還會日益加深,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為了提高烹飪教學的效果,首先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雖然我們要摒棄傳統的“師徒”教學方法,但是要繼承發揚“師徒”之間和諧的師生關系。古語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一方面是說學生要尊重敬愛老師,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老師能夠如家長般對學生的生活加強關心、對學生的學習嚴格要求。因此,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對烹飪專業技術的學習,更要關注德育教育,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善用教育方法,循循善誘,讓學生先成人再成才。其次,要讓學生樹立信心、認識到自身的價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善于文化課程并不代表不能學好烹飪,通過腳踏實地地勤學苦練也能夠成為行業精英。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再有意識地加以引導鼓勵,幫助學生樹立學好烹飪的信心,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對烹飪學習的興趣。
二、重視理論課程
傳統的烹飪教學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訓練,往往忽視理論課程,加之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相比枯燥許多,學生學習熱情不高。然而,須知良好的基礎是創造的前提,我們培養的是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養、高技能烹飪人才,不是簡單操作工,因此必須重視理論課程的教學。理論教學改革首先是課程的合理安排,雖然要重視理論課程,但烹飪這門技術最終還是體現在實踐上的,所以理論課程的學習時間不能安排太多。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讓學生學習最有用的知識,除開設傳統課程外,還可以根據社會需求,通過邀請行業帶頭人進課堂、企業大師進學堂等方式,豐富理論課程的上課方式。其次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學生看見書本就打瞌睡,教師可以多使用多媒體設備,通過圖片、播放視頻、用實物教學等形式展示教學內容,甚至可以把學生帶到菜市場、大型超市認識原料,讓課堂教學多元化,使教學過程更加生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更加濃郁。
三、開展多種形式實踐
實踐是烹飪教學的最終目的,因此要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訓練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同時,應開展形式多樣并且各有側重的實踐活動。例如,在學習初期,要重視學生基本功的訓練,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刀工、翻砂鍋等基本功的練習,技術熟練后可以組織一次基本功大比武,以比賽的形式開展,設置一定的獎勵措施,這樣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起到檢驗學生練習情況的作用。除了傳統的課堂,高年級段還可以把課堂設置在菜市場,讓學生親自挑選食材、設計菜譜、小組配合,完成一桌宴席的制作,將所學的專業知識應用的實際操作中去。此外,還可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走進生活、體驗生活,例如,開展尋訪家鄉的民間味道之類的社會調查活動。這些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不僅能夠訓練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更能夠讓學生自主創造、適應社會。
四、鼓勵創新
時代號召每一個行業去創新,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應有選擇地繼承。傳統菜肴有其獨特的風味與情懷,是一方水土孕育出的極具幸福感的味道,繼承和發揚是每個烹飪者的責任。但是,隨著生活水平提高而提高的營養要求、風味要求,開放包容的社會環境帶來更加豐富的食材,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創造出的更加智能的廚具……這些社會發展的產物,無不要求著烹飪行業的發展與創新。作為培養高素養、高技能烹飪人才的技工院校,更應鼓勵學生順應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需求,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創造新的菜式、新的烹飪方法。首先,教師應以身作則,積極創新菜式、烹飪方法等。此外,還可以邀請名師開講座、上示范課等,讓學生及時了解新菜品的創意、搭配等。最終,還是要鼓勵學生去創新,如可以定期舉行新菜式創意比賽,從基本的色香味、營養搭配、創意等方面評價學生作品,為學生開設優秀作品品鑒大會等活動,鼓勵學生去創新。
總之,培養高素養、高技能的專業烹飪人才是技工院校對學生和社會的責任,為了提高烹飪教學質量,應對傳統教學進行改革,要豐富實踐形式,從多角度開展實踐活動。社會需求是人才培養的風向標,要鼓勵學生順應時代發展,多學習多創造,力求提高烹飪教學質量,為社會輸送優秀的烹飪人才。
參考文獻:
劉曉毅.淺談如何提高烹飪課堂教學效果[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