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芳,徐云
[摘 要] 處于青春期的中職新生入學后,普遍存在著心理適應問題,特別是恐怖傾向、適應障礙、學習焦慮等方面表現得比較嚴重。分析原因,提出中職教育工作者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并從班級和學校兩個層面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疏導防范,以免引發更為嚴重的心理問題事件。
[關 鍵 詞] 中職新生;心理現狀;學校援助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9-0101-01
一、中職新生心理現狀
以浙江省某市某職校全體2015級高一新生為調查對象。首先,我們對高一新生家庭基本情況、心理基本情況等進行了書面登記。然后進行《心理健康診斷測驗》(簡稱MHT)。共發放問卷1532份,回收1532份,有效1504份。問卷由一個效度量表與八個內容分量表構成,共一百題。八個內容量分別是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和沖動傾向。其次,通過MHT的項目分析,按焦慮情緒所指向的對象和由焦慮情緒而產生的行為這兩個方面進行測定。
測驗結果發現,中職高一新生心理現狀普遍不容樂觀。特別是“恐怖心理”成為心理問題現狀之最。(“恐怖傾向”T分為50分以上的人數最多,問題最為嚴重,表現最為突出)。
二、中職新生心理問題分析
中職生約有一成左右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異常狀況,其中高一入學新生的恐怖傾向最為嚴重,原因主要有:(1)家庭教育方式不當。家長缺少對子女精神上的引導關注,發現和處理問題的方式簡單粗暴,導致親子溝通障礙難以彌補。(2)部分家長與學校在義務教育階段過度看重學生的成績,給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3)社會變遷大且快,學生缺乏處世經驗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受社會環境影響后易出現心理問題。
三、心理輔導學校援助對策
面對中職新生的這些心理狀況,中職教育工作者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并從班級和學校兩個層面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疏導防范,以免引發更為嚴重的心理問題事件。
(一)班級層面心理援助
1.班主任心理援助
根據浙江省教師培訓計劃要求,大部分中職教師都通過了心理C證的培訓測試,中職教師人人有C證已經成為常態。特別是中職校班主任,通過其他培訓途徑更加具備了一對一談話了解、疏導的技能、技巧。
2.設班級“心理委員”重點異常關注
每個班級設立“心理委員”,校心理輔導室通過開設選修課、進行集中輔導、召開培訓會議等途徑對每個班級“心理委員”開展培訓。一方面讓心理委員通過朋輩互助的方法,旁敲側擊地對重點關注的學生進行心理援助;另一方面讓心理委員宣傳發動心理預約,消除學生心理預約與心理咨詢的顧慮和不安。
3.組建住校生心理自助組
住校生以寢室為單位組建心理自助小組,每組3~4人。組內成員經常在一起吃飯、洗漱、進出學校,彼此之間比較了解,有了心理疙瘩可以互相排解或者報告教師,使住校生的集體生活更加穩定安全。
(二)學校層面心理援助
1.大型集體活動進行心理疏導
通過每月一次的集體心理主題活動,如“十八歲成人儀式”“法律與我同行”“5·25心理健康月活動”“三年暢想三年規劃”職業理想調查活動、心理小報制作評比等,讓中職生關注心理健康,重塑自信自尊。
2.開設《心理健康》課程
新生入學第一學期開設《心理健康》課程,通過教師課堂教學、學生課堂活動,保障《心理健康》課程的課時和效果。
3.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社團活動
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社團,以“勵志—規劃—選擇—落實”為主,進行職業素養特長培養指導,展開心理援助計劃(此項心理援助措施可從高一開展至高三)。高一社團以“生涯探索”為主導,以“認識自我,生涯初體驗”為主線,讓學生從心起航、適應中職生活;高二社團以“生涯探索”為主導,以“人際與社會,職業體驗”為主線,讓學生嘗試進行全面的“自我管理”;高三社團以“生涯定位”為主導,以“壓力管理,我的生涯我做主”為主線,通過角色扮演、活動體驗、職業訪談、實習等方式讓中職生的生涯指導、心理疏導變得更加嚴謹系統。
綜上所述,中職學校對中職新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一定要在分析中職新生心理現狀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通輔導,最大限度地彌補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為中職生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劉欣.生涯教育理念下高中心理輔導活動課的再構建[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7(16):39-42.
[2]俞國良.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與發展[J].教育科學研究,2001,12(7):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