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磊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職業教育,尤其是中等職業教育也不斷發展起來,近年來中等職業學校的招生人數逐年增多。中職學校是為社會培養各種專業技術人才的學校,生源較復雜,并且大部分學生處于青春期,他們面臨來自就業和自身生理及心理變化所帶來的多種壓力,如果這些壓力得不到及時的疏導,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所以關注中職生發展,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職學校教學管理的重中之重。
[關 鍵 詞] 五位一體;中職學生;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9-0119-01
中職學校的大多數學生是學習成績不理想或家庭經濟條件較差的學生,他們升大學無望或沒有一定的經濟能力就讀大學,在初中時就有嚴重的挫敗感,進入中職學校后,課程加深,因學習基礎較差,感到困難重重,再加上長期以來社會上一些人對中職學生的歧視,還有目前十分激烈的就業競爭,這一切都會給這些只有十幾歲的孩子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中職學校的不少學生存在著諸如消沉、抑郁、焦慮等方面的心理問題,所以我們要密切關注這一特殊群體的孩子,構建學生、家庭、學校、企業、社會“五位一體”的教學模式,讓他們在中職校園里不僅能學到扎實的技術,而且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中職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及現狀分析
中職學校學生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是來自多方面的。(1)家庭原因:大部分家長文化水平一般,對目前社會大環境下成長的子女教育問題無從下手,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孩子的發展。有些學生的父母對孩子教育簡單粗暴缺乏耐心或對孩子關注不夠,孩子從小就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造成他們學習基礎較差,容易自卑、嫉妒、厭學的心理,或形成任性懶惰、專橫霸道的性格。(2)社會原因:目前社會上很多不健康的東西充斥網絡,對處于青春期意志容易動搖的中職學生影響很大,一些負面文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中職學生的心理和行為,從而會誘發他們不健康心理的形成。(3)學校原因:學校、教師只注重專業知識的傳授,輕視了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課,大部分學校不設專職心理教師,甚至根本不予開設。中職學校的教師持有傳統的教育觀念,對學生的評價往往只看重考試成績,以至于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關注不夠,這也是使學生形成自卑心理的一個主要原因。(4)企業原因:學校與企業聯系較少,造成企業對學生不甚了解,并對中職學生存有歧視。所以很多企業對中職學校畢業的學生不予以重視,工作中待遇低,崗位差,甚至有些用人單位經常將中職學校畢業的學生拒之門外。
二、以學校為紐帶,形成“五位一體”的心理教育模式
一個人的自尊、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是相輔相成的,有自尊的人,就會熱愛生活,充滿快樂,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干什么都充滿自信,從而熱愛周圍的人和物,并與他們和諧相處。中職學校的學生本身學習基礎較差,正值青春期的他們,有強烈的自我意識。這些學生進入中專學校以后,隨著學科的增多,知識的加深,再加上來自社會、家庭、學校以及就業壓力的影響,就變得悲觀失望、自卑消沉,進而失去了學習信心,或者破罐破摔,走向極端。所以這些學生比其他學校的學生更需要得到關愛。基于此,學校必須改變“重專業,輕思想”的陳舊教學模式,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質教育,尤其要把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個重要學科,設專任教師,并定期對學生通過調查問卷等形式進行考察,隨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并引起學生對自身身心健康的重視。學校還可以通過演講、競賽等活動,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另外學校還應建立心理咨詢室,適時恰當地對“問題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為了更好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們請心理教育專家來學校開展了以“樹立自信,實現理想”為主題的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教育學生學會自尊、自愛、自重、自信,反響很好。
三、“五位一體”齊抓共管,共同關注學生成長
家庭環境與家庭教育會影響人的一生。如果讓中職學校的學生形成積極樂觀的心理,從而信心百倍地投入專業知識的學習中,我們必須爭得家長的支持,和家長溝通,全面了解學生的情況。可以通過家長會、微信、書信等形式和家長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的好的方法。對一些有問題的學生,也可以通過做家訪與家長溝通,讓學生感覺到家長、老師都時刻在關心他們的成長。人生活在社會中,都渴望受到社會和他人的尊重,當這種心理變成現實,就會使自己的內心感到滿足、自豪,從而促使他們能信心百倍地參與學習活動。中職學生最關注的是就業問題,讓企業認可中職學生,是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而減少心理問題的最好的途徑。如我們可以建立“校企合作”的模式,一方面請企業技術人員擔任技術輔導教師,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術指導,以使學生掌握過硬的專業知識,作為走進企業勝任工作的資本;另一方面我們把學生領進企業,直接與一線工人在一起學習、鍛煉,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工作實踐相結合,同時培養了他們吃苦耐勞的心理品質,進而讓學生了解了企業,也讓企業了解學生,增進了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感情。為了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讓學生有足夠的學習信心,那就要爭得社會媒體的關注,把我們的“專業與思想”齊抓共管的辦學理念以及學生一些優秀的專業作品在電視臺播出,社會效果很好。
總而言之,中職學生是一個必須關注的社會群體,我們必須加強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讓每個學生都擁有樂觀積極的心態,樹立信心,熱愛生活,能正確處理各種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姚本先.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問題、展望[J].課程·教材·教法,2003(2).
[2]韋雪芳.中職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