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華
當前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普遍提升了對于培養學生應用技能的關注度,開始傾向于應用型教學模式的變革與發展。基礎會計學課程屬于會計專業學習領域的基礎入門學科,是為會計學專業學生奠定學科基礎的重要專業課程,無論在學生專業基礎的奠定方面,還是在促進學生會計思維的搭建方面均非常關鍵。本文將基于應用型本科教學模式改革之路,圍繞基礎會計學課程教學資源庫開發與共享展開研究,以期按照“開發”、“共享”標準優化學科建設,為提升學生會計職業素養添磚加瓦。
會計專業同社會經濟發展緊密關聯,該方向的人才培養應緊扣市場需要,對于實踐型、應用型素養高度關注。如今,在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趨勢的影響下會計類職業崗位、從業模式發生了悄然變化,技術含量凸顯、理論比重加大、能力要求也呈現出多元化趨勢。
一、與應用型本科教學模式改革相適應的基礎會計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我國財務管理專業最早于1998年被教育部批準而正式設立本科專業,自成立以來,各類院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專業課程體系也基本趨于完善,但課程教學方法方面尚且有所欠缺。盡管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逐步投身于財務管理專業教學相關事宜研究,各類教學方法,如討論法、案例法等推陳出新,但在順應應用型本科教學模式改革的過程中尚且有待進一步優化。
基礎會計學為會計專業以及經管類非會計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對于本科教學階段,尤其是初次接觸會計專業的本科新生而言,學生往往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在難以形成科學、明晰學習思路的同時,很難搞清關于會計理論概念以及各類賬務處理的明細與內在關聯,久而久之便對于該學科產生厭學、抵觸情緒,這些問題的產生從根本上來講都與學生基礎未打牢、學科思維建設不到位密切相關。從整體上來看,我國當前本科階段的會計教學活動尚未完全擺脫“填鴨式”模式,無論在教學形式的更新上,還是對于學生學習思維方式的引導方面都存在著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對于學生學習積極性、主觀能動性的調動十分不利。從地方本科院校辦學定位的角度出發,應用型教學模式重點關注的是面向地方、服務基層的人才培養。與此相對應地,當前我國會計學科應用型本科教學模式應順應地方經濟建設發展,培養具有專業技能、實踐能力、創新精神以及務實精神的財務管理人才。
二、基礎會計學課程教學資源庫的重要價值
教育資源庫是一切教學資源的集合,通過開發并搭建資源優質、儲量豐富的教學資源,并借助于開放共享的形式來服務學生學習、教師教學過程,符合當前我國會計學科教育著力推動“培養與會計崗位需求契合的專業性會計技能人才”的教學目標。從根本上來講,基礎會計學課程教學資源庫的實現能夠助力于優質教學研發隊伍。通過向教學資源庫汲取動力,教學研發團隊由一名骨干教師負責核心工作,其他各成員通力合作,分別開展資源收集、整理以及上傳共享,便能夠集思廣益,共同為教學改革增添活力。同時,基礎會計學課程教學資源庫的形成是教學資源充分發揮實用性的重要保障。可以說,教學資源庫是整個學科的精華所在,各類優質教學資源符合學校教學宗旨,順應社會發展,實屬各級教師教學經驗的累積。基于這一教育資源平臺,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能夠自由擴展學習廣度與深度,這是教學資源價值充分實現的關鍵途徑。另一方面,基礎會計學課程教學資源庫的形成能夠促進學生自主能動性的發揮。學生能夠從庫中搜索需要的教學資料,以下載的形式獲得所需,并以上傳的形式發布問題,求得教師或其他同學的解答與幫助,對于其本身深入探索、自主查漏補缺十分有益。
三、如何推行基礎會計學課程教學資源庫的開發與共享
(一)基礎會計學課程教學資源庫的開發方面
基礎會計學課程教學資源庫要分類開發。第一,為了與實踐教學相配合,要開發涉及單項實踐能力、專項實踐能力、綜合實踐能力的教學資源庫。這種遞進性、分層次、分階段的實踐訓練過程對于學生整個基礎會計學課程分段式學習,以及實際運用技能的鍛煉非常有利。第二,為了科學綜合評價學生會計基本工作能力,要開發出區別于傳統形式的基礎會計測試庫。過去的基礎會計測試庫多由多組試卷構成,不僅題型單一,而且考核項目缺乏全面性,故考核結果往往有失準確度。為了盡可能提升資源庫對于學生能力評價的科學性,一方面所涉及的題型應與實際應用相符合,如審核原始憑證的測試題目、日記賬或明細賬的編制題目、專用記賬憑證編制題目以及總賬登記題目等;另一方面基于豐富的題型設計,要形成靈活的考核形式,如學生可登陸資源庫來答題,從而檢驗學習成果,隨時自查自糾。第三,為了與基礎會計學課程教學相配合,要開發出有助于學生利用的輔助教學資源庫。這一環節工作主要是獲得各類課余教學資源的集合,如協助學生檢測學習成果的會計實務、理論法規等資源庫,以及形式靈活的多媒體資源庫,與會計證資格證考試相關的資源庫等。可基于原有的《會計信息化》、《基礎會計實訓》、《財務會計》等學校精品課程資源,構建特色的、有助于學生從創新性角度出發形成會計思維的課程資源數據庫,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增添活力。同時在形式上,可搭建由生動多樣的裝立體化電子教材資源、案例資源、教學ppt資源、視頻資源等共同構成的教學庫,以視頻資源為例,可既包含教師的教學視頻,又包含學生課余的比賽視頻;既涉及會計案例視頻,又涉及靜態的理論性的講解視頻等。
(二)基礎會計學課程教學資源庫的共享方面
與教學資源庫開發密切關聯的便是隨即的共享環節,這是確保開發后實踐應用成果的重要步驟。基礎會計學課程教學資源庫的共享需要按照下述幾方面要求來落實:其一,與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相一致。這是基于當下我國會計類專業本科院校以及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而提出的,是為了保障人才培養順應未來行業訴求的必然選擇。因此,共享手段要與時俱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互聯網通信的便利,將會計理論、電算化教學密切結合,以實現教學環節真正的實用性與前沿性,堅決杜絕不顧自封、閉門造車。其二,在實現數據庫共享的同時要充分做好篩選與評估。共享不等同于隨意開放,而是有選擇、有側重的推廣,而在這一推廣過程中,如何篩選得到優質的教學資源,并通過科學運用來擴大其影響力,造福于更多教師與學生才是真正關鍵的環節。此外,要定期開展更新,不定期進行自查、他查,并基于篩查結果進行合理優化,淘汰過時資源、引入新鮮資源,從而保障數據庫的生命力。其三,共享過程依賴于各建庫者的密切合作、通力配合。基礎會計學課程資源庫的共享過程絕非某個教師、單個部門能夠完成的,而是涵蓋學校網絡信管部門、教務部門以及整個會計院(系)的共同成果,唯有各司其職、分工明確,才能夠有條不紊的運行。
四、結語
當前我國社會經濟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會計學科作為社會經濟的基礎性學科,其學術構建與人才培養一直為研究者高度關注。本文主要基于當前應用型本科教學模式改革趨勢下,基礎會計學課程教學資源庫開發與共享進行淺談,從當前學科建設現狀出發,分析了基礎會計學課程教學資源庫的重要價值,最后從如何推行基礎會計學課程教學資源庫的開發與共享給出了切實觀點,以期為基礎會計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推進提供一定借鑒。(作者單位為河南牧業經濟學院會計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