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之一的國學經典,將其內容和精神融入到小學生的文化教育當中,可以致力于全面提升小學生的道德文化修養,同時有益于和諧社會的構建。所以,老師在開展小學教育活動中,教師也要相應提升自身國學經典水平,引導學生重視國學經典的教學內容,燃起對國學經典的學習興趣,致力于培養學生成為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有紀律、有道德、有文化的人,綜合提升小學生的素養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國學經典;教學
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歷經五千年來篩選和遺留下來的重要精髓,是文化財富的一種。國學經典是珍貴的教育資源的一部分,在小學語文學科中引入國學經典內容的教學,要求小學生誦讀和熟讀國學經典的文章,對小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有助于小學生從小形成正確的是非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特點
1.啟蒙性
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的國學經典內容是經由專業教育科研機構、學校等從事教育機構所編寫的適合小學生接受程度的國學經典教材。小學語文的國學經典教材內容多為古詩文或文學著作,其教材內容的選定依據要求具備教育性、傳承性。小學語文教學納入國學經典內容主旨是希望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精髓,并且認可其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從而自發性影響小學生個體的傳統文化素養的形成。
2.趣味性
國學經典于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顯示形式為古詩詞、名言警句、文學著作篇章等。為了能夠讓小學生讀懂和了解國學經典教材,通常上述內容會配有相關的插圖和畫作,增強國學經典學習的趣味性。同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國學經典內容時結合國學經典教材的特征及相關教材來源或背景的生動描繪,激發起學生學習國學經典內容的興趣和熱情。
3.國學經典于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為古詩文、名言警句以及寓言故事,尚未形成統一的教材版本
所以,學校和教師可以發揮創造力。依據學生興趣和特征,合理安排國學經典教材的教授方式和校本課程資源,教師亦可根據國學經典教材內容設計出具有鮮明特色的教學活動,加深學生對傳統民族文化的接納能力,同時教師也要注重自我國學經典素養的提升與自我調節。
4.循序漸進性
國學經典內容于小學語文教材中出現的頻率由少至多,其規律為由淺至深地循序漸進地呈現于小學語文教材中。小學語文教學的初級階段,其教學目的是對學生“養正”和“養性”的教育,高級階段則重視學生“養德”和“養志”,致力于塑造學生形成正確的品德和行為習慣。
二、開展小學語文國學經典教學的策略
1.利用漢字
自倉頡造字以來。漢字一直都是中華民族的母語文字。也是中華文化的最主要標志之一。漢字是美麗的。引導學生欣賞漢字之美,正是國學經典教育的基礎。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當要積極引領學生學習漢字、體會漢字、欣賞漢字,使學生深深發現和體會到漢字之美和漢字之神奇。小學語文課程中對漢字的教學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的。一個漢字就相當于一部簡史,其有形可看、有音可讀、有義可尋,并且其形、其音、其義的形成都是有原因的。而教師應當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其中奧妙。
2.利用詩詞
古詩詞是古代傳統文化遺留下來的財富,也是小學語文重要的教材來源。“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的俗語表明了古詩詞的魅力所在,也提醒教師和小學學校重視古詩詞的教學,以增強學生的國學素養,而不少的古詩詞字里行間都表達了愛國、忠君、奮斗拼搏等的優秀精神,譬如李白的《靜夜思》、漢樂府的《長歌行》、屈原的《離騷》還是文天祥的《正氣歌》等等。上述優秀精神十分值得當代人們的傳承和發揚光大,所以小學語文lee古詩詞教學正是以國學經典教學讓學生感受到國學文化,通過潛移默化的學習從而形成學生個體的忠貞、愛國情懷等國學素養。譬如,蘇教版的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教材,教師可以課前讓學生自行了解杜甫寫這首詩的背景,讓學生深切感受到詩人當時的愛國情懷,從而潛移默化于學生心中形成效仿杜甫的愛國主義情懷和精神。
3.利用成語
成語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語言部分之一,成語是引經據典形成的,成語的背后可以是一個古代故事或是一段歷史經典。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向小學生傳授成語知識時,可以引經據典給學生介紹背后的成語故事,深化學生對成語的認識,同時也更容易讓學生了解或懂得更多的歷史典故、神話故事等。學生通過小學語文教學中掌握成語背后的故事或來源形成對成語之熱愛,同時教師亦可以表演成語故事的形式向學生傳遞知識,還大大調動了語文課堂的學習氛圍。
4.營造環境氛圍
小學教育中的國學教育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緩慢且潛移默化地發生在小學教學活動中的。首先則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國學經典學習氛圍,具體措施包括:第一,小學環境布設突出國學經典的特色。在校內的宣傳欄、課室后面的宣傳欄等地方加設國學內容,讓學生時刻處于濃厚的國學氛圍中,潛移默化受到國學文化及其精髓的熏陶。第二,廣播宣傳營造氛圍,以校園廣播喇叭播放或誦讀國學經典音樂或文章,提升學生對國學高雅文化的興趣。第三,籌辦相關的國學競賽或表演。學校籌辦古詩詞朗誦競賽或經典話劇表演等活動,讓學生投入到國學經典的文化活動中,在校園內營造起良好的國學文化氛圍。
三、結語
國學經典內容以循序漸進地方式滲入到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師自身則要調節和提升國學文化素養和專業水平,合理安排國學經典內容和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關系以達成既完成教學任務及其目標外,也向學生傳授了與之相關的國學經典內容,加深學生對國學經典的了解和認知,讓其充分感受到國學經典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身心,使其成為國學經典的下一代傳承者。
參考文獻:
[1]蔣金花.例談國學經典課文教學過程中的注意點[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5,(13):58
[2]嚴丹青.國學經典在語文教材中的滲透——以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文言文選文為例[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5,(03):101-104
[3]閆芳、和學新.中小學國學教育研究的進展與問題[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2(4)
作者簡介:
柴麗(1979--)女,漢族,陜西省子洲縣人。榆林實驗小學一級教師,先后被評為榆陽區“教壇新秀”,榆林市“教壇新秀”,“陜西省師德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