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福鴻
摘 要:對于中職學生來說,經常參與體育鍛煉可以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為將來走上社會從事的職業打下堅實的身體基礎,但是如何養成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卻不是一蹴而成的,這個過程很漫長。本文主要從分析中職烹飪專業學生未來職業病危害的角度來敲響警鐘,鞭策學生要養成經常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同時對中職學校體育教學如何培養烹飪專業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提出幾點對策。
關鍵詞:中職 烹飪專業 體育教學 終身體育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1(b)-0136-02
1 終身體育的由來
終身教育理論形成于20世紀60年代,由法國著名的教育家保羅·朗格朗最先提出,他認為“終身教育” (Lifelong—education)就是人們一生中接受各種教育的總和,是面向未來教育的一種新理念。體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終身教育理論提出后,終身體育的概念也相應地產生了,并且隨著終身教育思想在全球各國的傳播與影響,終身體育教育也被廣泛認可,成為了21世紀體育新思想。
1.1 終身體育的內涵
終身體育顧名思義可以解釋為一個人在完整的生命周期中進行體育鍛煉和接受身體教育的總和。它包含兩層涵義:(1)在人的一生中積極參與體育鍛煉,主動獲取健康,使體育成為人精神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2)在終身體育思想的指導下,以體育的系統化、整體化為目標,為不同生命階段、不同生活領域中的人們提供參加體育活動的實踐過程[1]。
1.2 培養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觀念是中職烹飪專業體育教學目標
中職烹飪專業是以培養既具有理論素養,又有較強的實踐能力,畢業后能符合餐飲業需求的中等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目標。因此,烹飪專業體育教學的首要目標就是健康,即培養學生擁有健康的體質、充沛的體能;其次,還要指導學生掌握與烹飪專業特點密切相關的運動技能,重視發展職業身體素質;最后,培養烹飪專業學生的自我身體健康的調節能力,了解如何選擇恰當的運動方式來預防和治療廚師職業病,幫助中職烹飪專業的學生樹立終身體育鍛煉的觀念。
2 中職烹飪專業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重要意義
2.1 廚師高危職業病警示學生要有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
2.1.1 引起烹飪職業病的原因
相關研究顯示,在各類職業病高危人群中,廚師排名第二,僅次于消防,更為嚴峻的是,廚師自身對此缺乏認知。廚師在為客人精心烹制美味的同時,自身的健康狀況其實也受到了多種因素的嚴重干擾。這些干擾因素可包括以下3個方面:(1)“水深火熱”的工作環境因素,尤其是中餐烹飪,狹窄的工作環境中產生大量的烹飪油煙。這些油煙中包含了脂肪酸、烷烴、烯烴、醛類、酮、醇、酯、芳香化合物和雜環化合物等多種對身體有害的成分,同時高溫濕熱也嚴重影響廚師的生殖能力。(2)飲食無規律,忽視膳食營養。由于廚師的作息與外面人大多不一樣,一般廚師用餐時間集中在上午9~10點、中午2點和晚上8點以后,有時候顧客多,廚師工作忙,用餐時間肯定要拖延,再加上許多廚師晚上下班有上網、打牌、吃夜宵等習慣,導致腸胃負擔加重,因此不規律的用餐時間對廚師的腸胃健康也產生影響。(3)嗜好煙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廚師工作強度和壓力較大,較為疲勞,尤其節假日,別人在休息,而廚師在加班,且全年假期很少,因此,多數廚師在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下形成抽煙喝酒壞習慣,甚至有很多烹飪專業的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已經養成了抽煙喝酒的習慣,嗜好煙酒惡習對廚師職業的健康危害也極大。
2.1.2 廚師職業病的種類
科學研究表明廚師職業病的種類非常繁多,對廚師職業病進行系統的分類主要有以下六大種類。第一類:呼吸系統疾病,包括咽炎、慢性支氣管炎,甚至導致肺癌等;第二類:腸胃疾病;第三類:長時間低頭彎腰直立工作引起頸椎、腰椎疾病、下肢靜脈曲張;第四類:腕部腱鞘囊腫,切配、掌勺和顛鍋翻炒易患此病;第五類:三高、肥胖疾病,烹調油煙易引起廚師血液中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增加;第六類:精子活性低引起不育疾病,由于高溫工作環境引起睪丸部位溫度過高,導致精子發生異常引起不育。
2.2 體育鍛煉對改善廚師體質健康的幫助
廚師的工作很辛苦、繁重,必須要有充沛的體能來支撐。無論是刀工切配,還是長時間烹制都是以站立姿勢來完成,都需要消耗體能。大量的實踐和科學研究表明,運動可以增強人的體能儲備,提高身體免疫系統的功能,增進人的體質健康;運動可以維持廚師的體重健康,避免肥胖、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松、靜脈曲張等疾病的發生;慢跑、游泳等有氧運動可以預防廚師心血管系統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提高廚師的心肺系統功能;球類運動和適當的手部負重運動能提高廚師手臂、手腕、頸、肩等關節的靈活性,增強上肢力量;太極拳、氣功等緩和運動能夠調節中樞神經系統,改善全身及胃腸功能,對消除腹脹、噯氣、促進潰瘍愈合有一定作用;此外,美國科學雜志的一項研究表明喜歡體育鍛煉的男性精子質量是最好的,日本山口大學的科學實驗證明中等強度鍛煉組別的男性,精子能動性最強,這兩個實驗說明廚師經常參加中等強度的身體鍛煉可以改善“睪丸環境”,提高精子活性,解決不能生育的病癥[2]。
3 體育教學培養中職烹飪專業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策略
3.1 體育教師要有終身學習的態度,打鐵還需自身硬
體育教師是學校體育工作的執行者,肩上的責任不言而喻。中職體育教師首先自身要有終身學習的態度,鍥而不舍,從理論知識層面提升自己的專業化內涵。其次,“打鐵還需自身硬”,一般來說體育教師自身的運動技能水平越高,那么自己參與體育鍛煉的態度也會越強烈,因此中職體育教師課余時間要刻苦訓練,提升運動技能,扎實過硬的運動技能容易得到學生的贊許與欽佩,提升體育教師的形象,樹立威信。此外,中職體育教師平時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運動技能的指導,有利于幫助學生提高運動技術,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提升自信心。
3.2 體育教師要結合烹飪專業的特點及職業性質,合理選用教學內容
烹飪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包括原料加工、禽魚宰殺、刀工切配、搪鍋拋鍋、烹調技術等基本技能。從運動解剖學角度來分析,主要是使用上肢的關節和肌肉,其中肩關節的肌肉運動包括屈、伸、內收、外展、旋內、旋外;肘關節的肌肉運動包括屈、伸。前臂、手關節的肌肉運動包括屈、伸、內收、外展,而手肌的運動則是該烹飪專業動作技能中最主要的方式[3]。由于烹飪專業學生對上肢手臂手腕的力量有很高的要求,因此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要適應烹飪專業技能的特點,并有意識地增加職業身體素質訓練內容,有效地提高上肢力量和手腕的靈活性。同時體育教學還要對學生進行廚師職業病的預防和保健教育,教授學生掌握一些矯正操、保健操以及生產操的編制方法。
3.3 體育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
中職烹飪專業的學生進校年齡平均在15~16歲左右,男生比例較高,雖然整體文化成績偏低,比較懶散,但是活潑好動,身體素質不錯,有一定的運動潛力。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青春期這個年齡階段游戲類和競賽類的體育活動能夠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籃球、羽毛球等球類運動非常受歡迎,所以體育老師要抓住他們的興趣愛好,教學中多安排具有競賽性或趣味性較強的體育活動激發運動熱情,引導他們養成參與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此外,教學中對于中長跑等枯燥單調的運動項目,體育教師要善于激勵,變換趣味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樂于跑步,培養吃苦耐勞品質。
3.4 嘗試在烹飪專業中合理進行體育選項教學
烹飪專業一般擁有自己的實訓室,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師資隊伍建設比較穩定。中職學校可以結合學校場地、器材、體育教師的專長和數量、學生興趣愛好等因素,局部范圍內在烹飪專業中嘗試進行體育選項教學,可以分兩步:第一步是一年級按原來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大綱學習必修內容,讓學生適應高中體育的教學模式,為二三年級的選修做準備;第二步是按學生的興趣愛好,開設體育選項課,突出以選修教學內容為主,必修教學內容為輔的原則,同時選修教學過程中要融入必需的身體素質練習,用選修與必修相結合的形式組織教學。全校范圍內局部嘗試在烹飪專業中安排體育選項教學主要有三方面的考慮:第一,可以提高體育教師的專業化技能和教學水平。第二,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提高學生自學、自練能力、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和體育技能;第三,培養學生熟練掌握1~2項運動技能,養成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為終身體育打好基礎。
3.5 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體育活動,調動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課外體育活動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有利于培養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中職學校有責任在課余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大課間活動。比如校園內各個系部之間在體育教師及體育骨干的指導下組織系部“籃球賽”“足球賽”“跳繩比賽”“拔河比賽”等,提高本系部的活力與凝聚力,同時也有助于在全校范圍內營造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氛圍。此外,校團委可以在全校范圍內,組織各式各樣的體育社團,比如“街舞”“健美操”“武術”“跆拳道”“球類”等與體育相關的運動項目、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興趣,或將來走向社會的需要,選擇相應的社團項目,通過課內與課外的結合,使學生更快養成體育鍛煉意識,擁有終身體育的態度。
4 結語
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烹飪專業的學生中職畢業后即將走上社會,所以中職教育可能是他們在校系統的學習體育知識,掌握運動技能的最后時期。因此,在這個重要的過渡期,體育要教師要從烹飪專業未來職業病預防與保健及發展職業身體素質等角度,讓學生了解職業病的危害,糾正學生對體育的偏見,激發烹飪專業的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讓他們在學生時代能熟練掌握1~2項運動技能,養成與掌握終身進行體育鍛煉的意識,這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 王鴿.學校體育在終身體育培養過程中的作用[J].體育世界,2015(5):123-124.
[2] 郭軍.合理運動有助于提高精子活性[EB/OL].(2003-10-11).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6ff3df0101fsbf.html.
[3] 周妙林.冷菜與食品雕刻技藝[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