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艷華
摘 要:幸福有兩種,一種是物質滿足的幸福,一種是精神享受的幸福,作為人民教師,不能一味貪圖物質幸福,而應該努力追求高層次的職業幸福。高職院校教師要通過自己的真才實學和奮發有為,來贏得同行尊重、學生喜愛、家長信賴、社會認可,努力灌溉心中的陽光,讓幸福之感茂盛開花。
關鍵詞:高職院校;幸福感;師德師風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11-0101-01 中國圖書分類號:G715.1 文獻標志碼:A
近年來,“幸福”已經躍升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大關鍵詞,從黎民百姓到國家主席,無不在關注幸福、探討幸福、詮釋幸福、追尋幸福。教師的職業是一種幸福、快樂的職業。只有幸福快樂的教師才能教出幸福快樂的學生。學生的幸福感是教師給的,教師的幸福感除了來自學生,還來自學校與社會的尊重了、理解與支持。教育的終極目的不是為了讓學生獲得高分數、高學歷,而是為學生的人生幸福奠基。所以,教育就是成就學生幸福的事業。然而,若想成就學生的幸福,教師是關鍵。教師不幸福,很難成就學生的幸福。
1 高職院校教師幸福感現狀及原因分析
高職學校是以技術傳授為己任,以就業為導向的,由于招收學生的門檻低,物質待遇不高,社會地位較低等很多因素的影響,造成高職學校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普遍較低。
1.1 招生質量較本科院校普遍較低,尊師重學氛圍不濃
這直接導致高職院校的老師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學成就感不高,缺乏職業成就感。相對于本科院校教師,他們容易形成職業倦怠,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職學校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1.2 高職院校社會地位低,社會美譽度不高
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是兩個并行的教育體系,然而一直以來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及普通教育。長期以來,我國職業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處于弱勢地位,職業教育沒有得到長足發展,職業教育的潛能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以致于整個社會對職業院校的認可度不高,社會評價不高。
1.3 物質待遇不高
教師職業幸福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作為基礎,一定的物質保障是教師獲得職業幸福感的必要支撐。其中物質待遇就是很重要的方面。對于同一地區而言,高職院校較之于一本、二本院校收入要低,這是不爭的事實。作為高校教師隊伍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的高職院校教師,較之于本科院校教師而言,收入存在著較大差距,普遍偏低。
2 師德師風建設對提升教師幸福感的影響
創新教師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開辟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新載體,強化教師社會實踐參與,推動教師充分了解黨情、國情、社情、民情,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著眼青年教師群體特點,有針對性地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動引導,工作上創造條件,生活上關心照顧,使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氣、入人心。更好的開展教師師德師風建設,有利于促進教師幸福感的提升。
3 從師德師風建設角度,提升教師幸福感的幾點思考
3.1 弘揚高尚師德
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推動師德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創新師德教育,完善師德規范,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統一、言傳與身教相統一、潛心問道與關注社會相統一、學術自由與學術規范相統一,爭做“四有”好教師,全心全意做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3.2 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工程
開展教師宣傳國家重大題材作品立項,推出一批讓人喜聞樂見、能夠產生廣泛影響、展現教師時代風貌的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發掘師德典型、講好師德故事,加強引領,注重感召,弘揚楷模,形成強大正能量。注重加強對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師德師風等的監察監督,強化師德考評,體現獎優罰劣,推行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建立教師個人信用記錄,完善誠信承諾和失信懲戒機制,著力解決師德失范、學術不端等問題。
參考文獻:
[1]劉丹丹.教師幸福指數提升機制研究[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3(4):46-48.
[2]郝燕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職業倦怠原因分析[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3(10):36.
[3]劉小蘭.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職業困境成因分析[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0(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