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晗
摘 要: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教育方面也應該不斷的完善,以創新創業教育為例,其便是學校主動應對變化的產物,最終的目標就是讓學生主體性發展得更好,同時針對學生的自主性以及主動性乃至于創造性都能夠得到全面的提升。本文將從教育的系列概念和目的方面入手,結合北京師范大學的實際教育案例,為創新創業教育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出謀劃策。
關鍵詞:主體性發展;創新創業教育;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5-0115-01 中國圖書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志碼:A
1 創新創業教育的目的
以創新創業的概念以及本質的角度看,其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主體性發展得更加優秀。其包含了兩個方面,其一是創新教育,其二是創業教育。當前,還是有一些業內人士對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解不同,主要的不同之處就是分不清創新跟創業之間的主次關系,還不認可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意義。其實,創新創業教育的涵蓋面很廣,培養學生創業不過只是其中一個方面,其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夠主動的參與到創新活動中去,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將創新的思維帶入到學習以及生活中去,最后讓學生實現對自身有益的自主發展,讓職業精神根植在心中。
2 創新創業教育定義與內涵
2.1 創新創業教育
創新創業教育開展的目標是能夠培養出不僅擁有創新能力還能擁有創新意識以及思維的全方位創新人才,能夠面向整個社會進行創新活動,以已經具備創業意識以及需求乃至于已經走在創業路上的人為目標群體,系統的進行創新思維培養以及創業能力提升的教育。
2.2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
以創新創業理念為指導,以高校內的全體學生為對象,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素養為目標,最后讓學生能夠開創個性并全面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的教育活動。
2.3 學生主體性
當前針對學生主體性在國內學術界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其經歷了從本體論到認識論再到價值論的過程,本文認為,以價值論對學生主體性進行解釋更加符合實際。整個過程最需要體現的就是學生的主體性,之所以堅持這個就是因為要體現如何創造價值,加強學生跟外界的溝通,不再是單方面的“被動學習”從而向“主動學習”逐漸轉變,“課堂學習”轉向“實踐學習”,“機械學習”轉向“創造性學習”,此后才能將學生的學習定位進行轉變,不僅僅只是教育對象,搖身一變成為教育活動的“主人”,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同時提高整個流程中學生的成就感,從而提升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的意義。
3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學生主體性
高校學生的主體性表現在其參加活動時能否發揮出主觀能動性以及自主性、創造性??梢詮膬蓚€方面進行分析:其一為自我發展中的主體性,這些問題歸于教育跟發展過程,意味著在整個教育期間需要調動學生的主體性;其二是其于歷史發展中的主體性,這些問題歸于教育的目的以及結果、要將學生塑造成未來社會的主體人物。從而將學生的身份轉為真正意義上的主體,從而真正提高自我教育能力,且還能跳出個體的局限,向社會化邁進。
4 主體性發展視角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施策略——以北京師范大學為例
北京師范大學對中國教育創新來說意義極大,很多教育創新活動都是從這里推出來的,其對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極為重視,將發展學生主體性放在第一位,以各種方式結合各方面資源,真正將創新創業教育落實到實處。
4.1 營造創新創業校園氛圍,激發學生自主性
學生主體性的發展離不開適合的校園氛圍,對于創新創業教育活動來說,首先應該注意的就是相應環境的建設,其中有校園的硬環境,也包括軟環境。硬環境的內容是提供進行創新創業活動的物質保障,創業孵化園或者實驗室還有需要的系列硬件設備必不可少,軟環境就是學校的文化氛圍是否濃厚,其中主要有校園文化和創新創業研究氛圍。
4.2 構建綜合課程體系,提高學生能動性
全面統籌協調好核心課程與創新創業體系之間的關系,讓學生能夠全身心,多方面的參與到教學中來,打造出教師與學生能在教學過程中一起創新的教學模式。而且還要強調實踐對創新創業的意義,讓整個活動基于實踐同時還擁有更多的發揮空間,把一系列實踐活動都納入到整個實踐體系內,從而豐富實踐的內容,不僅能讓學生體驗到各種實踐活動中的內容,還可以接觸到更加全面的知識,且趣味性更濃從而使得主觀能動性性更強。
結束語
對于學生主體性的發展來說,創新創業教育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不過要想真正發揮其作用,也需要各方面的環境以及方法上的幫助,在整個過程里,良好的校園氛圍是必不可少的,堅持完善課程體系,同時將社團加以利用,從而讓學生能有更廣闊的舞臺體現自己、鍛煉自己,充分認識到其主體地位和能力以及價值,從而真正實現學生主體性。
參考文獻:
[1]童曉玲.研究型大學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