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冰 劉巖 李立輝 孫佳 凌宇 張冰 楊菲 李剛
摘 要: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屬于新興學科,其實踐性、時代性很強,其理論內容和實踐環節必不可分,教學效果在學生從事工作后體現出來的熟練程度更加明顯。構建課程體系的課程體系,如何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成為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本文首先闡述了人力崗位的工作內容,然后分析了現行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最后構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其目標是為企業提供實際需要的人才。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7-0094-02 中國圖書分類號:F240-4 文獻標志碼:A
21世紀的市場競爭愈演愈烈,人才爭奪戰已經白熱化,人才已經成為各大企業爭奪的主要資源。無論是新人才的獲取、培訓,還是老員工的考核、激勵,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作為應用性非常強的一個專業,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育必須以實踐需要為導向,探討課程設置與培養模式的改革,才能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滿足人力資源管理實踐對大量高素質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的需要。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力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方向,既要保證理論層面完整,又要充分體現出實用性、適應性。
1 人力資源從業者的工作內容
人力資源從業者的工作以人力資源規劃為起點,出現空缺崗位,根據空缺崗位的崗位職責和任職資格,選擇正確的招聘渠道,發布招聘通知,通過各種渠道收集簡歷,刪選簡歷,組織筆試、面試、體檢等,選定人選后,發出錄用通知;辦理相關的入職程序,并安排新員工入職培訓,試用期考核,轉正;正式上崗后,根據職位說明書劃定其崗位職責,并定期對員工工作內容進行考核,考核結果作為晉升、提薪、工作崗位調動等提供依據;薪酬管理包括制定薪酬管理制度,日常薪酬管理工作(發放工資、核算人工成本等);根據《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對員工的工作行為、工傷、勞動合同、集體合同進行限定,辦理員工的入職手續和離職手續,處理五險一金涉及的相關具體事務;根據員工的發展需要,幫助員工進行職業生涯輔導、職業生涯規劃,發揮員工的最大潛能,達到員工的最大工作滿意度,進而達到工作崗位的利益最大化。
此外,我國的大部分企業將人力資源部門和行政部門的職能集于同一個工作崗位,人力資源從業者還要承擔一些行政工作,包括會議準備、接待工作等。
2 現行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分析
2.1 課程體系傳統化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處于新興專業,課程體系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很多高校只是在工商管理學科基礎上,添加員工招聘、培訓、績效管理、薪酬管理等人力專業課程,這種課程體系很傳統,不足以滿足社會需要。
2.2 課程體系不體現時代性
互聯網時代已經來臨,企業的生產運營在原來的工作內容基礎上,緊密結合大數據的大環境,很多工作流程、工作決策都利用網絡,以往人力課程只涉及一點點的計算機課程,已經跟不上時代趨勢。人力專業課程需要加入現代化的人力資源軟件課程、OA辦公自動化、VBSE等課程。
2.3 課程體系中實踐環節欠缺系統化
很多高校開設人力資源專業的實踐課程多為參觀實習、某模塊的專業訓練、實習等,對于未出校門的學生來說,人力招聘、培訓、績效、薪酬等課程都應安排相應的實踐課程,讓學生在相關理論課程結束之后,模擬企業進行這些課程的實踐,除了運用理論知識外,還能在實踐操作中發現突發性問題,并想辦法解決,這個過程非常重要,在課程教授中,學生無法自主的遇到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例如,員工招聘課程教授上,老師傳遞給學生的是員工招聘流程、員工招聘中筆試和面試的內容,都是條條框框的理論,在學生實踐過程中,各小組認真準備宣講會,宣講內容無太大區別,但會后收集的簡歷的數量卻相差懸殊,學生會主動地去分析原因,找到問題,并及時進行調整,這是理論課堂不能獲取的教學效果。
3 構建適應于時代發展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體系
根據以上人力資源從業者工作內容的分析,我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包括通識課程、人力專業理論課程、人力專業實踐課程等。
通識課程包括政治、英語、數學、計算機、體育、就業指導等全校公共課程,具體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專題輔導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創業教育基礎、形勢與政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大學體育、軍事理論、大學英語、計算機基礎、線性代數、微積分、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還包括全校的公選課程,主要分布在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類、人文社科類、藝術與體育類、工具與語言類、衛生與健康類、時事政治教育類、經濟與管理類。此類課程的學時為920學時,學分為53。
人力專業理論課程包括人力六大模塊和企業行政管理,還包括專業基礎課程、專業限選課程、專業任選課。人力專業課程包括人力資源規劃、員工招聘、人力資源培訓與開發、績效管理、薪酬管理、勞動關系管理;專業基礎課程包括管理學、人力資源管理概論、基礎會計、統計學、組織行為學、財務管理、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財經應用文寫作、等;專業限選課程包括人員測評、人力資源統計、勞動經濟學、人力資源心理學、企業戰略管理;專業任選課包括企業文化、人力資本管理、知識型員工管理、跨文化人力資源管理、員工職業生涯管理、項目可行性研究、工效學、文獻搜索、演講與口才、雇員流動性管理等等。此類課程的學時為1 669學時,學分為101。
人力專業實踐課程包括軍訓、社會調查、人力專業模塊課程設計實訓、工具類實踐課程、企業生產實習、畢業論文等。其中,人力專業課程設計實訓包括員工招聘課程設計、員工培訓課程設計、績效管理課程設計、薪酬管理課程設計等;工具類實踐課程包括人力資源管理軟件應用、OA辦公自動化、ERP沙盤操作、VBSE等課程。此類課程的集中授課為25周,學分為25。
結束語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才剛剛起步,作為人力資源專業教育者,時刻應關注并順應社會發展變化,培養適合于企業發展需要的人才。人力課程體系一定要滿足人力崗位的實踐要求,才能使學生游刃有余地完成工作任務。
參考文獻:
[1]王秋璐.工商管理專業人力資源管理方向課程體系構建研究[J].高等教育,2017,(12):51-53.
[2]王凌峰.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計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教育,2016,(2):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