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嬌 石靜 石剛
摘 要:電網作為農村建設的基礎設施,關乎著農村的經濟命脈,關乎著農民的日常生活。加強農村電網設施安全保護工作是農村供電所義不容辭的責任。本文深入研究農村電網保護工作面臨的眾多難題,并給出相應的解決思路,期望能夠更好的為社會主義新農建設服務。
關鍵詞:農村;電力設施;保護工作;難點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1-0123-01 中國圖書分類號:TM77;F426.61 文獻標志碼:A
1 農村電網設施保護工作面臨的難點
1.1 農村電網基礎設施薄弱,用電環境較為復雜
農村的發展速度遠遠低于城市進步速度,農村電網布局不合理是長期存在的問題,線路老化、設施設備老舊、農村用電環境較為復雜等問題增大了農村電網管理的難度[1]。農村經濟近幾年呈上升發展趨勢,對電力的需求大幅度提升,原有的老舊線路、電力設備意境不能滿足農村用電需求,因此私拉電線、擅自更改線路等問題更為普遍,大大增加農村電網的保護工作。
1.2 電網設施保護范圍內違規建筑日漸增多
農村人口數量增加、經濟的發展,土地資源的需求也逐漸增加。農民對電網設施保護知識缺失,為了得到更多的土地資源,在電網保護范圍內施工建房[2]。電路短路、電線桿遭破壞、電網承載物傾斜等問題更為常見。
1.3 電力設施失竊事件時有發生
電力設施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由于農村很多區域缺乏有效的看管,為盜竊團伙提供眾多的作案機會,農村電網失竊事件一直是農村電網保護的一大難點。尤其是近幾年的農村電網盜竊團伙掌握豐富的電路知識,銷贓、盜竊有嚴謹的分工,更是增加農村電網管理的難度。
1.4 自然災害對電網故障事件不斷增多
惡劣天氣對農村電網造成的影響不可忽視,在惡劣天氣下,樹木斷枝、倒伏等致使電線斷裂、線路掉閘等問題。樹線矛盾同樣是電網保護工作當中的一大難題。急需化解兩者之間的矛盾,建設安全、穩定的電路。因此供電企業在鋪設電線電路過程中需要分析樹木這一因素對線路的影響,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鋪設電線線路。另外,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線路保護區內的垃圾增多、建設較多的塑料大棚。一旦出現刮大風的天氣,塑料垃圾纏繞線路造成短路,造成較多的電路維修問題。
1.5 電網設施保護缺乏強有力的法律支持
我國農村法律意識普遍薄弱,電網保護的法律條例更為欠缺,因此責任意識薄弱。電力企業作為電網的管理者并沒有對破壞電網進行處罰的執行權,在很多方面有局限性,難以處理村民私拉電線、亂搭亂建、偷盜行為[3]。比如村民私拉電線由村政府管理、偷盜由公安局管理等,對電網管理的權限過于分散,組織之間的協調性較差,電網保護工作的效果也就差強人意。
2 突破農村電網設施保護工作難點的方法
2.1 改善農村電網設施,提升農村電網質量
農村電網線路老舊需要不斷更新換代,加強在這方面的投入,提升農村電網的質量,確保農民用電安全,滿足農民用電需求,從根本上杜絕農民私拉電線的需求。
2.2 加強宣傳電網保法
人人有責保護電網意識不斷的深入人心,增強農民對電網的責任意識。管理部門要嚴格落實電力設施保護條例。對農村電網保護區域內私搭亂建的建筑進行依法拆除,行為保護與意識保護雙管齊下提高農村電網保護工作的效率。當然,對偷盜者施以懲罰,打壓其囂張的氣焰,以法律約束其行為。電網與農民自身的利益息息相關,做好電網保護宣傳有助于喚起農民內心的責任意識,結合農民自我監管、自我約束的力量增強電網保護工作。
2.3 增強電力企業與其它組織之間的溝通,構建良好的合作機制
電力保護工作僅僅依靠供電部門的維修是難以得到徹底解決的,問題只會不斷的涌現,治標不治本。電力企業與公安部門、村委會、國土局、規劃局等以電網管理為核心建立良好的合作機制。重視農村電網建設與保護工作,將農村電網建設與保護納入土地使用與城鄉建設規劃當中,對于涉及農村電網保護區域內的各項建筑進行嚴格把控,杜絕私搭亂建,減弱電力企業僅有維修權而缺乏懲罰權所帶來的管理不及時的問題。公安部門與電力企業之間建立良好的信息溝通渠道,及時交流雙方信息,對偷盜團伙進行密切關注,嚴厲打擊偷盜行為。公安局于電力企業之間的良好溝通是為了能夠在突發盜竊事件時及時的解決問題,另外,加強日常監管有助于從源頭解決偷盜問題。
2.4 電網路線搭建需要考慮農民生活需求、經濟需求和自然災害因素
對于農民來說,農民私搭亂建、建房等也是處于生活的考慮,這就需要電力企業與當地政府進行有效的商討,本著以農民利益為主的原則,從農民生活、經濟需求的角度出發,設置較為合理的鋪設路線。當然,自然災害問題不可忽視,上文已經分析樹木對電網造成的危害,因此在鋪設電路時,考慮樹木對電路的影響,規避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