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高術 唐彰新 向自發 羅紅
[摘 要]2013年廣西啟動了農村小學全科教師定向培養,本項目已為廣西農村培養了很多優秀鄉村教師,但從整個培養過程來看,還存在諸多問題,本文主要以玉林師范學院兩年制免費師范生為例,分析在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小學;全科型教師;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廣西農村小學全科教師定向培養計劃》指出, 廣西要培養一大批 “ 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 能勝任小學各門課程教學任務的農村小學教師,進一步優化農村教師隊伍結構,提高農村教育質量。經過幾年的探索實踐,廣西已為農村培養了一大批優秀鄉村教師,但是就培養過程來看,也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主要以玉林師范學院為例,剖析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1 農村小學全科型教師培養現狀及問題
1.1 課程設置問題
1.1.1 培養方案結構體系
課程結構是指課程各部分之間的組織、排列和配合形式。合理科學的課程結構體系對培養目標起決定性作用。玉林師范學院2015級農村小學全科型教師(二年制專科層次)培養方案如下:
這些課程按教育平臺分為:通識平臺、專業教育平臺、實踐教育平臺。而按課程模塊可分為通識平臺的通識教育模塊,占課程比例的15.4%,其實踐教學學分占比2.9%;專業教育平臺的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專業核心課程模塊、教師教育課程模塊、專業方向課程模塊,它們課程占比分別是14.7%、20.8%、13.9%、17.3%,而實踐教學學分占比總共是27.5%;教育實踐平臺的實踐教育課程模塊,課程占比17.9%,實踐教學學分占比12.7%。
分析發現:2015級的課程體系結構相對而言在各模塊的層次和分類上是較為清晰的。主要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大類,在教育專業課程上分為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教師教育課程、專業方向課程以及實踐教育課程,內容較為清晰。且在各個模塊中明確地劃分了實踐教學學分的比例,以此增加了教學實踐在總體課程中的比例。但從方案中可看出,雖然整體中實踐教學的總比例大大增加,但教師教育課程的占比相對較少,只有13.9%。
1.1.2 課程內容設置
2015級兩年制免費師范生課程方案安排如下:
第1學期的課程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師職業道德與法律法規、計算機應用基礎、三筆字、普通話與教師口語、漢語基礎知識、寫作、小學數學基礎理論、英語語音、音樂課堂樂器、小學美術基礎、小學音樂基礎、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第2學期的課程有: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大學生健康教育、基礎英語、小學體育基礎、聲樂基礎、小學音樂基礎、音樂課堂樂器、三筆字、小學美術基礎、小學教育學、小學數學教材分析、小學語文文本解讀、舞蹈基礎、朗讀與朗讀教學指導。
第3學期的課程有: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設計、課堂教學技能訓練、中外文學經典導讀、小學數學解題方法、課件與多媒體教學、兒童文學、班級管理與少先隊工作、小學數學常用指導思想以及各學科教學設計。
第4學期的課程有:實習。
分析發現:一、在課程安排內容上,基本涉及了小學現開設的所有課程,如語數英,音體美,綜合實踐等課程,覆蓋面較廣。二、從課程的難易度來看,傾向于基礎知識,如小學音樂基礎、小學美術基礎、小學體育基礎等。三、在教學技能課程方面,注重教師教學技能的發展,如安排的課堂教學技能訓練。
存在的問題:從中分析可以發現,針對現代多媒體學課程的安排,第一學期安排了計算機應用基礎,第三學期安排了課件與多媒體教學。從現實情況考慮,第三學期的課程基本上是課堂教學實踐課程,通俗來講就是寫教案,上課,而上好一節課的條件之一就是要有好的課件。而課件制作的課程在第三學期才開始學習,在時間上就已經落后了。
再有,課程內容缺少農村特色課程。就定向培養的農村小學全科型教師而言,了解農村實際情況有助于其扎根農村的熱情,而這類課程缺乏。
1.2 教育教學方面的問題
調查發現,玉林師范學院農村小學教師的培養課程實施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如下:
1.2.1 教學設施不足
訪談中學生談到,由于專用的技能訓練教室不足,很多學生在課后基本上很難進行很好的練習,從而導致了學生對技能練習的積極性下降。從當前兩年制免費師范生的學習校區的技能訓練設施情況來看,微格教室有7個,舞蹈教室有4個,書法教室2個,鋼琴室1個。而除了兩年制免費師范生使用之外,還有五年制的免費師范生及其他專業的學生一起使用。所以,教學設備嚴重不足。
1.2.2 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
從學生的反映中了解到,部分教師存在教學方式單一,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在課堂上雖加強了課堂的師生互動,但活動的方式還是比較單一。“如在上教學法課程的時候,一般都是老師在下面聽講,學生自己說課,講課,然后教師與同學進行評價,整個學期下來基本都是這樣的模式。
1.2.3 免費師范生教學技能不熟
從訪談調查中發現,免費師范生存在綜合教學技能不強的問題。
第一是班級教學管理能力薄弱。從訪談中了解到,大部分學生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最大的問題是班級管理問題。有學生還表示,由于缺乏教學實踐經驗,在班級紀律的管理上往往只能運用懲罰的形式解決問題。
第二是音、體、美等課程的教學技能缺乏。從部分學生了解到,針對實習單位安排的多門課程,學生表示很難完成。一是因為實習學校教學條件有限,二是自身能力不足。
第三是多媒體設備運用不熟練。有學生談到,由于不會操作小學的多媒體設備,導致上課不是很理想。
1.2.4 免費師范生職業情感缺乏
筆者在訪談中提出“如果不做硬性的要求,在就業方面,你有何打算,為什么?”的問題時,有學生表示還是會回農村教學。一是因為可以留在家鄉就業,方便;二是農村小學教學工作壓力相對較小。但也有學生表示,如果可以,會選擇在城市教學,原因在于城市發展較好,有利于未來發展。有學生表示,其實自己選擇報考是為了能順利升學,如果沒有硬性的政策要求,一般是不會考慮教師的,即使做了教師,完成服務期之后就會選擇其他行業。甚至有學生表示,如果有好的單位,可以毀約,多付點賠償金也無所謂。
2 農村小學全科型教師培養對策
根據調研發現的問題,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和完善。
2.1 完善課程設置
2.1.1 加大教師教育課程比重
教師教育課程是教師知識專業化形成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教育學以及心理學和教學法等課程學習,對于全科型教師的未來的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大的幫助。這類課程的設置是為了讓教師夠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知道教什么;而教學法的課程則是讓教師明白怎么教,從而更能體現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所以,應適當增加教師教育課程的課時比重。
2.1.2 合理調整課程開設順序
課程的設置遵循循序漸近的原則,每個階段的設置均是保證下個階段課程的順利開展。就目前安排的課程順序而言,若將課件制作安排在第三個學期,在課程緊的情況下,學生技能操作不能滿足學習所需,建議應提前開設此門課程,有效保證課堂的操作性,促進學生在現代信息技術能力的發展。
2.2 加強教育教學質量監控
2.2.1 完善教學設施,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學校文化環境中的一切都是會說話的,一切都是富有教育意義的。這句話說明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對學生學習的積極作用。
第一是要建立專門的技能訓練基地。如增加書法練習室、微格教學訓練室和藝術技能訓練教室等,給免費師范生提供良好的技能訓練空間。
第二是開發生源地實習基地。就目前而言,學院還未與生源地小學建立共同培養全科型教師的合作關系。
2.2.2 加強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
教師教學能力是轉變教學方式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教學方式決定學習方式,因此要大力加強師范生教學能力培養。
一是要加強對校內教師培訓,不斷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學院應該組織好教師的培訓工作,通過培訓深刻領悟全科型教師的培養目標,從觀念上加深對農村小學全科型教師的認識,從觀念上認識到其是為農村基礎教育服務并在專業技能方面要具備多科教學能力的未來教師,需要從多方面進行培養。
二是強化校外一線實踐導師的指導。師范院校教師在小學教學實踐方面缺乏經驗,可以通過邀請校外一線名師、專家來做報告,也可以聘請他們為師范生講授教學技能訓練方面的課程。
2.2.3 加強免費師范生綜合教學技能的培養
由于全科型教師的特性之一是“全科”,這就說明了在培養人才的時候要從多方面著手。
第一,引入合理的激勵與淘汰機制,增強學習動力。具體做法是針對積極參與各項活動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學校可以給予適當的獎勵,以此激勵學生進一步發展。合理的淘汰機制是指建立合理的淘汰指標,并以在學生各方面的表現進行考核,對于不符合標準的學生要給予適當的懲罰。
第二,加強課堂基礎技能練習的監督,促進技能練習質量提升。免費師范生的技能形成途徑之一是課堂的練習,所以要重視對其課堂練習的監督。如在三筆字課堂訓練上,通過建立班級監督小組,監督學生訓練情況,從而培養學生的良好練習習慣。學院對各項技能訓練要定期檢查和評測,讓學生感到壓力的同時產生學習動力,自覺訓練自身教學技能,從而保證全科型教師教學技能的水平提升。
第三,積極開展各項師范生教學活動,促進免費師范生教學技能提升。豐富的教學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也有助于其專業技能的提升。學院除了開展“教師技能大賽”之外,還可以開展課件制作比賽、微課教學競賽等活動,增強學生信息技術能力。
第四,豐富教育實習內容,促進免費師范生多項教學能力的形成。這就要求學院與實習單位達成共同培養人才的共識。實習單位應注重免費師范生的多項能力的培養,在實習期間,盡量安排多科教學工作,并由經驗教師進行相應的指導,促進其班級管理技巧及教學經驗的積累。
2.2.4 注重免費師范生職業情感意志的培養
農村小學全科型教師的職業情感意志的強弱是其是否愿意從事教師行業,扎根農村教育事業的重要保障。
第一,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對教師職業價值意識的形成。如在課堂上積極宣傳農村教學的優勢以及如今國家對農村小學教師的優惠政策,讓學生增加對農村小學教學的興趣,促進其對教師職業的熱情。玉林師范學院做得有特色的地方是經常邀請“最美鄉村教師”給學生做報告。這是非常好的一個平臺,能讓學生與最美鄉村教師面對面接觸與交流,以得到最好的教育和洗禮,學生反響強烈。
第二,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指導教師要做好教育實踐指導工作,及時給予學生教學建議,幫助學生解決教學過程中的疑惑。讓學生領悟到一個教師的職責,引起職業情感共鳴。因為教師職業情感是教師對教育工作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內心體驗和感受。指導教師如果能及時地給學生提供建議和意見,有利于學生自信心的形成,也有利于提升學生對教師職業的認同感。
[參考文獻]
[1] 莫運佳,黃潔婷.廣西二年制農村小學全科型教師定向培養若干問題的思考——基于問卷調查的視角[J].高教論壇,2015(11).
[2] 黃俊官.論農村小學全科型教師的培養[J].教育評論,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