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梅
[摘 要]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有效地促進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于農產品的消費觀也從過去單一化向多樣性和便捷性轉變。這種時代的要求和現實的壓力使得農產品物流企業的發展越發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诖?,本文從農產品物流的發展特點出發,闡明了我國農產品物流發展的重要意義和作用,然后通過對當前農產品物流存在的主要問題的探討,探究了現代農產品物流發展路徑。
[關鍵詞]農產品物流;特點;發展路徑;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F323.7 [文獻標識碼]A
進入21世紀后,我國農產品物流企業搭乘我國市場經濟以及現代科技這兩趟列車,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為我國農產品市場的拓展和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力量。但是我們在看到農產品物流取得豐碩成果的同時,還要看到我國農產品物流發展較晚,農產品物流發展的制約因素較為復雜,不僅受到國家制度和管理體制的約束和限制,而且在技術水平以及人才培養和儲備等方面都與發達國家的農產品物流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因此,我們有必要就我國農產品物流的特點與發展路徑進行較為深層次的探討。
1 農產品物流的特點
1.1 農產品物流的規模巨大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我國地域遼闊,從南到北,從東到西跨度之大,復雜的地理環境以及多樣性的氣候特點使得我國的農產品具有產量大、品種繁多的特點。因此我國農產品物流在我國國民經濟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并且農產品物流關系著我國的國計民生,關系著我國國家經濟的運行效率和運行質量,對于農業的發展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中起到基礎性支撐的作用。
1.2 較高的技術要求
第一,由于農產品的特殊性如季節性、時鮮期短和不易保存等特點,在進行物流運輸、包裝和倉儲等方面都有較高的要求,特別是像水果、時蔬以及水產品等都需要運輸過程具備較好的冷藏系統。第二,糧食類農產品對于儲存的要求也很高,既要占據大量的倉儲面積,還要進行較長時間的儲存,這就使農產品物流儲存環節的難度加大。第三,農產品物流運輸環節較多,且具有不均衡性的特點,尤其是一些地域跨度較大的農產品運輸,不僅需要經過集中運輸、分銷包裝環節,還需要歷經集裝箱、火車、飛機等交通運輸設備的運輸,這一復雜的運輸過程對以時蔬、水果為主的農產品質量易造成影響。
1.3 使農產品保價增值
農產品物流的發展為我國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以及農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帶動作用,通過農產品物流和農產品加工,使我國農產品的銷量和利潤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農產品物流的增值方面主要包括,農產品分類包裝增值,農產品加工后包裝增值,農產品配送增值以及特種農產品運輸和農產品倉儲與管理增值。這些增值服務有效地改變了我國農產品經濟效益不高的現狀。
2 制約我國農產品物流發展的主要問題
2.1 農產品物流渠道狹窄
農產品物流渠道狹窄和不暢通是當前制約我國農產品物流發展最主要的問題之一,鮮銷形式的農產品由于保鮮技術以及運輸時間和流通效率等方面的因素,使得我國農產品的鮮銷能力較弱,大量的時鮮農產品在物流的各個環節的過程中變質腐爛,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另外,由于季節性的農產品集中上市,產量巨大,但是由于沒有足夠的加工能力以及銷售能力和物流渠道時斷時續,損耗情況較為嚴重,單一的流通渠道延誤了農產品的營銷。
2.2 農產品物流技術相對滯后
首先,對于“時鮮”類農產品的物流技術要求較高,由于在保鮮技術方面的落后限制了我國農產品運輸的路程以及交易的時間,這些都大大降低了新鮮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其次,由于我國農產品加工包裝能力水平較低,使得我國農產品加工的品牌較少,覆蓋程度有限。我國農產品加工包裝主要是集中在一些糧油等大宗農產品的初級加工環節的商品,雖然近些年農產品加工行業以及初級加工的品牌逐漸增多,但是整體的市場份額未能令人滿意,加工產品的數量少、品牌價值低導致了農產品的銷售價格與成本較為接近,大量利潤被其他人攬去,銷售利潤以及流通利潤不高。
2.3 農產品物流的基礎設施有待進一步建設提高
近些年我國農產品物流體系逐漸建立起來,從交通運輸到倉儲設施以及信息通信、包裝等物流基礎投入和裝備都有了很大程度的發展,但是由于我國基礎設施較為落后,人口基數過大的社會現實使得我國農產品消費的人均差距與國外一些國家都有不小的差距。此外,在農產品批發市場以及農產品倉儲條件與工具等環節都儲存在著很多的制約因素。
2.4 農產品物流成本過高
首先,農產品物流成本高的事實是制約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一個關鍵性的問題,農產品物流費用較多,例如與美國水果蔬菜在物流環節損耗率1%左右的數據相比,我國物流成本太高,不利于農產品的銷售,嚴重打擊了物流企業以及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其次,在農產品供應鏈上產銷結合差是當前制約我國農產品采購與經營銷售的瓶頸之一,加上地方保護主義的存在使然,異地跨區采購與銷售受到了重重阻礙,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成本,造成大量農產品積壓,很容易造成商品經營風險。
3 農產品物流發展路徑
通過對我國農產品物流的特點以及農產品物流存在的突出問題的探究,我們得出了關于農產品物流發展路徑的開發策略。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
3.1 建立我國多樣性的渠道物流體系
我國當前單一渠道的農產品物流體系是我國當前國家管理體制的問題造成的,我國農業物流的主體主要包括四個主體:國有企業、農業公司、第三方物流企業、農村合作社等。我們應該以實現農產品市場效益最大化為考慮的出發點,再綜合多方面問題的考量,企業第三方物流主體既能夠將閑置的市場資源聚集起來,又能夠實現農產品市場效益的最大化提高。通過對第三方物流的更為靈活獨立的專業化運作,減少了農產品物流的很多無用的中間環節,降低了流通成本費用。此外就第三方物流企業可以嘗試與地區農產品大戶進行必要的訂單服務,既能夠提高質量地同時還能夠減少農產品銷售的盲目性。
3.2 加大農產品物流技術的投入和研發力度
對于農產品物流來說技術的投入和研發是改善農產品物流體系的最主要的要素之一。第一,對于包裝技術的研發。包裝是物流以及銷售的重要要素之一,它不僅能夠為農產品起到一定的保護功能,還能夠為農產品提供增值服務。在對農產品物流包裝技術進行研發的過程中要根據不同農產品的特征進行適宜農產品本身特征的包裝技術。還有在包裝技術中,包裝的標準化、禮品化和品牌化都是提升農產品增值的重要手段;第二,特殊農產品的冷凍保鮮技術。農產品冷凍保鮮技術的研發是當前國家農業以及知名企業農業技術研發的重要項目之一,冷凍保修技術,不僅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物流過程中的農產品損耗,還能夠為知名企業保護品牌形象所必不可少的技術類型。
3.3 加快完善我國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
首先,物流農產品基礎設施主要包括批發市場建設,倉儲問題,運輸條件問題等設施的建設。加快我國農產品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是當前我國農產品物流管理提升,例如搞好農村的道路、發明具有特殊性質的運輸車和倉儲倉庫的建設等方面。其次,基礎設施建設的路徑分析:根據我國的國內情況,通過比對先進國際的基礎實施建設,做到以配送農產品為核心,通過規劃產地以及農產品批發市場,建立一套以農產品批發市場為核心的適應我國國內農產品流通體系,同時也要加強有對于基礎設施的重要監督力度,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場所的法律法規,并通過國家建立一套標準的疫苗監測中心,以此更加準確地服務。
4 結語
隨著現代科技手段的日新月異和人民消費觀念的變化,農產品物流在各個方面得到了快速發展,在科技以及人們觀念的共同作用和要求下,農產品物流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在縮短產品研發周期、提高產品質量以及降低生產成本等方面下功夫。展望21世紀農產品物流的發展模式和趨勢,物流作業一體化、物流資源社會化以及物流體系更加綜合化已經成為了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商流、物流以及信息流不斷融合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現代農產品物流發展的重要標志。
[參考文獻]
[1] 倫肇亮,郭秋芳.農產品電子商務物流的發展模式研究[J].世界農業,2017(08).
[2] 陳奕男.“互聯網+”時代農產品物流發展路徑探究[J].農業經濟,2017(06).
[3] 鄒烈平.農產品物流發展趨勢與對策[J].南方農機,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