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摘要]在農村經濟發展中,財務管理直接與村民的經濟利益掛鉤。但有些地方的農村在財務管理上存在很多問題,不僅影響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與農民的收入增加,也影響了干部與群眾之間的關系,加劇政府的財政負擔。指出了當前農村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規范財務管理制度、引進專業人才、營造財務公開監督環境、完善基層審計工作等加強農村財務管理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財務管理;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F302.6 [文獻標識碼]A
1 農村基層財務管理的現狀
1.1 財務管理制度不完善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范的管理制度體系主要包括組織形式、管理體制、管理職權三大塊。在基層的財務管理上,由于涉及面之廣、項目多而復雜,因此制度上仍存在著漏洞。有些干部濫用職權,私自挪用現金,超支借用集體資金,長時不還。在財務管理監督機制上,審查不夠嚴格,未經同意私自蓋用公章,大多都是使用白條入賬或自制原始憑證,往往到年末,總是出現資金不足的現象。
大部分農村雖然制定相應的制度,但這些都是形同虛設,僅僅是為了上級的定時檢查與監督。在實際工作中,并沒有按照規范的財務管理制度進行,長此以往,制度只是擺設,以致貪污腐敗、濫用職權現象屢有發生。例如財務報銷不規范,根據財務管理的制度,費用報銷需經過審批人、經辦人、證明人簽字,方可給與報銷。當報銷時,一般都是主任或者村書記簽字就好,雖在程序上有一定的規范,限制了超額使用,但仍然缺乏嚴格審核的制度。
1.2 會計人員的素質偏低
高素質人才涌向大城市,基層人才缺口大。由于基層工資相較于城市低很多,福利也差,導致農村財務人員的人才嚴重流失,老齡化加重,專業素質差。農村的老會計都是憑著經驗做,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接受新知識的能力較低。一方面,相關的財務人員由于沒有學習制度限制,就放低對自身的要求,認為只要會做賬就行;另一方面,各級政府在財務工作培訓時,都是縣級以上人員參加,往往忽略村級財務工作者,因此財務紕漏越來越嚴重。
1.3 審計監督不完善,內容公開表象化
農村的基層財務管理內部控制松散。集體經濟中的資金、資產、資源,若沒有建立健全的賬本,管理松散,票據不齊,將會直接導致集體資產的嚴重流失。有些農村雖然建立了“三資”臺賬,但是可能因為會計的疏忽、執行能力不強等原因不能反映資產的真實情況。其實很多基層已經建立相關的內部控制的制度,但多是迫于無奈,真正執行到位的都是應付臨時性檢查,在平時都是得過且過。而有些干部任意行使職權,對于自己的責任沒有深刻地認識,大額支付現金、私設小金庫等問題嚴重。
基層監督機制不完善,財務內容公開或晦澀難懂或一筆帶過。由于缺乏監督,有人會隨意處置集體財產,村干部之間大多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正是這樣的偏差存在,村級財務管理才會腐爛。在基層,大多數群眾只關心蠅頭小利,卻沒有認識到村級財務管理公開的重要性。正是這一漏洞的存在,一些村組織對財務內容的公開一筆帶過,對于重大支出的項目沒有公開。而有些內容則是晦澀難懂,群眾有疑問的沒有及時給與解答,因此監督機制無法得到有效的實施。
2 加強農村財務管理的對策
2.1 規范財務管理制度
因地制宜,制定相應的財務管理制度。依據法律,了解自身現狀,不斷制定和完善財務管理制度,讓工作人員能夠有理可依,有章可循。在崗位職責上面,明確并制定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和財務工作人員的崗位職責;在審批報銷上面,完善報銷制度,嚴格審查備用金;在監督審查上面,制定合法的票據管理制度;在財務公開上面,完善公開制度,使公開的內容全面、真實。除此之外,要制定相應的核算制度,讓集體經濟組織與核算中心及時溝通合作,避免遇到問題互相推諉。
2.2 引進專業人才,提高專業素養
專業管理人才是基層財務的有效執行者。第一,要引進專業人才,留住人才。每年畢業的大學生人數逐年上升,基層政府可以充分響應“西部計劃”等政策,吸引大學生村官;除此之外,也可通過報紙、網絡等渠道公開招聘專業的財務管理人員,打好基層財務管理的基礎,為其發展更專業化、規范化鋪路。第二,時代一步一步推進,知識連續不斷更新,作為財務管理人員,必須跟上節奏,提高政治思想觀念,提升職業道德水準,加強自身培訓,嚴格要求自己,按照制度規章做事,堅決不弄虛作假,不妥協,履行自身職責。除了專業人員加強培訓之外,同時要對基層干部進行培訓,要嚴格遵守財務管理的法律法規,積極執行財務的各項規章制度,提高自我約束能力,提升自我道德素養,互相監督,為營造良好健康的村級財務管理做出榜樣,進而更好地為農村經濟建設發展做出貢獻。第三,規范基層財務會計的錄用、離職、審批、交接等制度。會計人員在原來職位上變動較大,通常都是隨著村委會換屆而在變動,即換一屆干部就換一屆財務人員。在農村里,會計人員也是屬于村委會組成人員,這些成員往往是由村民推薦或者直接由村委會主任指定,期間存在的問題可想而知。不定時地更換會計,難以形成系統的管理體系,部分記賬不及時,導致陳年舊賬堆積,未按規定做到日清、月結,核算資金也沒有規定時間。因此,在人員變動方面要嚴格把關,控制數量,提高質量。
2.3 營造財務公開監督環境
公開透明的財務環境,完善的監督制度,是體現民生問題。在監督的過程中,村民需行使自身權利,合理使用,有理有據地履行監督義務。其具體的制度,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實施。
對于財務公開可以是定期,也可是不定期。一旦要公開時,需要核實公開時間、公開地點,一般的公開時間是每個月或者每季度,對于出現的重大事項或者群眾反映的熱點問題可以不定時公開。在公開中進行問卷調查,針對群眾提出的問題、建議或者意見,需要有人記錄,確保讓每位村民參與其中。就其中發現的重大問題,需要嚴肅處理。
公開內容避免使用太過專業術語,盡量做到通俗易懂,內容真實可靠,不要流于形式。村級財務人員可指導村民查看原始資料及票據,做出恰當的解釋,不能有故意遺漏或隱藏財務信息。對于群眾關心的熱點話題,要進行專項的公開。對于重點的資產項目的處置、代收費用等進行定期公開。除了通過公示欄公布,還可以通過現代網絡和技術進行宣傳,例如通過手機、電腦、微信號、基層網站等。這樣群眾可以隨時隨地地瀏覽財務信息,拉近官民距離。
2.4 完善基層審計工作
有組織的地方就必須有審計,農村財務管理之所以存在諸多問題,就是因為審計不嚴格、不規范。通過審計,財務人員能及時發現紕漏,立即更正,減少賬目錯亂,防止假賬滋生。首先,完善審計制度。借鑒優秀村級組織的審計制度,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其次,提高審計專業人員的素質,培養良好健康的職業道德素養,提升專業判斷力。最后,拓寬審計范圍。變過去單一的集體財務審計、農民負擔專項審計為現在的重點財務審計、承包合同審計、村干部離任審計、村干部選拔審計、群眾舉報審計等等。
3 總結
規范村級財務管理是基層攻堅的難題之一,關系到農村的發展建設,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任務。現在農村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我們要分析基層財務管理的現狀,解決存在的問題,完善財務制度,規范工作人員行為,堅持財務公開制度,保護農民群眾的整體利益,促進社會建設,提高村級經濟實力,為農村全面振興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鞠艷.農村財務自治管理的現實意義與思考[J].吉林農業,2017(24):47.
[2] 史蓉.農村基層財務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7(04):90-91.
[3] 王桂文.試析當前農村財務管理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及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17(10):99-100.
[4] 李維良.財務管理是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基礎[J].中國集體經濟,2017(31):98-99.
[5] 王書明.重慶市村級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南方農業,2017,11(25):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