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爽 陳城
[摘 要]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基礎組成部分,高職院校在高等人才培養方面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是社會優秀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與其他類高校相比,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定位為專業化、技能型、高素質,與經濟社會發展息息相關。會計是高職院校常設專業課程,就業為導向下的高職會計實踐教學至關重要。文章通過分析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會計實踐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就業為導向;高職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F230-4 [文獻標識碼]A
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高等教育體制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要求高職院校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和崗位需求實際,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培訓,突出人才實踐綜合能力培訓。對于高職院校來講,要不斷加大專業化、技能型、應用型和綜合性人才的培養力度。會計課程教學過程中,要強調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通過實踐來鞏固理論。因此,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完全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相吻合。
1 就業導向教育基本概述
21世紀以來,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步伐的進一步加快,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全面深化改革,大批量的信息化、新型化企業相繼誕生,對專業化、技能型、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量逐步增加。基于此市場背景下,高職院校必須牢牢把握教書育人的宗旨,堅持以市場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原則,以此來滿足經濟社會發展所需。可以看到,高職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聯系十分緊密,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意義重大。同時,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畢業生面臨巨大的就業壓力,市場供需結構失衡,人才與市場之間的矛盾加劇,為了緩解人才就業壓力,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幫扶政策,但是從本質層面來講,高職院校還需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原則,與企事業單位簽訂人才訂單式培養合作協議,有針對性地進行人才培養,以此來從根源上解決高職人才就業難的問題。高職院校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根據企事業單位基礎需求,全面深化校企合作關系,走產學研一體化人才培養道路,以此來滿足市場人才基礎所需。
2 高職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中存在的問題
2.1 實踐教學目標不明確
為了順應市場發展,滿足市場人才基礎需求,我國相當一部分高職院校明確了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堅持以培養實踐性、實用型人才為主要原則,要求在實踐教學環節,增強學生的理論聯系實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然而,就當前的運行情況來看,高職院校會計實踐教學目標依然不夠明確,特別是在課程設置、課時安排等方面存在較多問題。
2.2 實踐教學課程內容設置不合理
對于高職院校而言,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主要目的是增強學生動手操作和基礎實踐能力,絕大多數高職院校為會計專業開設了會計基礎、預算會計、財務基礎、財務管理、財務分析等課程。盡管這些課程的專業性很強,但是其內容與學生的實際需求有一定的差別。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以課程內容為主,忽視了學生的實際,導致學生就業之后無法勝任崗位工作,這就是教育與就業實際不符的重要體現。
2.3 實踐教材體系設置不合理
高職會計實踐教學過程中,教材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實踐教學成效。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會計實踐教材體系設置不合理,以高質量、高水平的會計實訓教材為主,并且以會計核算內容為主,缺少會計監督等內容。也就是說,以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的制作和編寫為主要內容,忽視了會計審計、會計監督等環節的設置。與此同時,一些實踐教材中將實踐目的、方法、流程、答案等內容編寫進去,給學生帶來方便的同時,讓學生失去了自我獨立思考的能力,這種照本宣讀、照搬照抄的教材體系,讓實踐教學流于形式,基本上以傳統的理論教學為主,嚴重影響和阻礙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2.4 實踐教學不夠深入
因為會計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嚴謹性,所以要求高職會計實踐教學要深入、具體化。就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會計實踐教學體系而言,學生參與實踐的時間和機會十分有限,實踐教學環節不夠深入,僅僅是針對課堂理論知識的實踐,沒有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實踐作用,也沒有深入企業一線崗位掛職鍛煉。由此造成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欠缺,與企事業單位需求相比,存在較大差距。
2.5 師資隊伍建設水平有待提升
筆者通過深入高職院校調查研究,發現會計師資力量十分薄弱,雙師型教師占比較小,絕大多數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師技能水平、專業化素養普遍偏低。一些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師為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缺乏實踐操作經驗。由于會計專業教師沒有系統、完善的知識體系,缺乏一線崗位實戰經驗,因此在執教過程中,不能為學生做到科學引導,導致實踐教學流于形式,基本上無法滿足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也不能滿足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所需。
3 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策略
3.1 準確定位實踐教學目標
首先,高職會計實踐教學應當以培養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科學制定實踐教學任務目標,合理制定實踐教學實施方案,通過有效的實踐教學來實現預期目標,為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成效。其次,高職會計實踐教學應當以就業為導向,以滿足企事業單位對會計人才的基礎需求為目標,會計人才培養過程中,通過實踐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實戰操作能力,與企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工作實際緊密關聯,培養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會計類人才。
3.2 合理設置實踐教學內容
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構建過程中,首先要合理設置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教學內容是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前提和基礎。一方面要設置專業技能實踐教學內容,教會學生基本的會計原始憑證、記賬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財務分析等知識;另一方面要設置會計基本道德素質方面的實踐教學內容,培養學生數字書寫、軟件操作、機具使用、職業習慣、職業判斷等基本能力。通過實踐教學來彌補理論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進而來增強會計人才的專業技能和基本素養。
3.3 加強實踐教學教材的完善
如前文內容所述,高職會計實踐教學教材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會計實踐教學成效。因此,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會計實踐教學教材選擇過程中,要結合高職會計實踐教學實際,不僅要充分考慮教材的難易程度和實用性,而且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和企事業單位的人才需求。同時,要對企業采購、產品生產和銷售等環節所涉及到的會計知識進行重點歸納,突出核心業務,編制出一套相對實用和完整的會計實踐教學教材。這樣一來,學生能夠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對企事業單位會計工作業務流程、業務需求有一個系統、全面的認識,便于日后會計工作的順利開展。
3.4 深入開展實踐教學活動
高職院校要大力推行“開門辦學”,廣泛引入國內外知名院校的先進經驗和優秀做法,獲得社會層面的更大支持,依托社會資源來深入開展實踐教學,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實踐經驗的積累和理論知識的升華;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接觸到一線崗位會計操作技能和理論知識。通過深入開展實踐教學,學生能夠系統、全面地對實踐教學有一個深層次掌握,奠定了堅實的會計基礎,為會計實際工作提供充分保障。
3.5 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力度
教師是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教師專業化技能、綜合素養等對高職會計實踐教學成效起到決定性作用。由于我國高職院校缺乏“雙師型”教師,從事會計實踐教學的教師水平參差不齊,以至于學生的實踐能力普遍較低。因此,高職院校一方面要吸引更多的專業化人才前來執教;另一方面要為在職教師提供在崗培訓機會,讓會計教師到企事業單位一線崗位掛職鍛煉,以此來豐富實踐經驗,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從而為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貢獻力量。
4 結 語
高職院校作為會計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也是市場人才輸送的重要渠道。高職會計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別是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意義重大,事關高職教育的成敗和市場會計人才質量的高低。因此,我國高職院校要從實際出發,科學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會計實踐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1] 孔祥婧.就業導向的高職會計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電子版),2017(05).
[2] 洪小霞.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市場論壇,2017(07).
[3] 李玲.就業導向的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會計師,2016(24).
[4] 黃子明.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5(08).
[5] 趙瑞婷.改進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新探索[J].商業會計,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