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巖峰 張春艷
[摘 要]新型城鎮化建設是涉及多方面因素的系統工程,在生態文明指導下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是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以生態文明視角審視河北省城鎮化的理念、發展模式、產業結構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問題,從深化改革、轉變發展理念、調整產業結構、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提出對策,從而不斷推進河北省新型城鎮化建設。
[關鍵詞]生態文明;新型城鎮化;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299.27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經濟轉型的發展,生態文明城鎮建設已經成為新型城鎮化的基礎和追求的目標。河北省的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同時也面臨資源消耗大、生態環境污染等問題的嚴峻挑戰。如何協調綠色環保與城鎮化發展,走出一條新型城鎮化道路,是河北省發展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1 生態文明與新型城鎮化
1.1 生態文明、新型城鎮化的內涵
生態文明是工業文明之后人類文明發展的一種新形式、新階段。生態文明是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和人們認識水平的不斷進步,人們對社會發展提出的新要求。是以可持續發展為依據,以保護和發展生態環境為目的的物質、精神、制度等成果的總和。貫穿于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是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狀態的反映。
新型城鎮化是相對傳統城鎮化而言的,傳統意義上的城鎮化主要是指農村人口轉化為城市人口的過程,主要關注的是人口轉化的速度和規模。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本,在注重農村人口轉化為城市人口的速度和規模的同時,更加關注轉化過程中資源和環境的承受力,通過城鄉統籌、規劃發展、產業互動,走出一條資源節約、生態宜居、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城鎮化道路。
1.2 生態文明與新型城鎮化的關系
首先,生態文明是新型城鎮化全面發展的第一要求。在改革開放發展中隨著工業規模不斷擴大,傳統的城鎮化趨向單一發展,忽視了生態環境方面建設。隨著資源不合理開采,無規劃的廠房建設使耕地不斷減少,工業廢棄物肆意排放,城鎮化過程中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城鎮化與自然保護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對立統一體,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用全面、可持續的發展理念處理問題。要從總體上把握城鎮發展規劃,要做到城鎮化發展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防止因無序開發造成經濟總量不斷增長而環境不斷惡化的局面。因此,新型城鎮化全面發展首要的是樹立生態文明觀念。
其次,新型城鎮化發展要符合生態文明發展的規律。生態發展有著其自身的規律,新型城鎮化建設必須要以生態發展為前提,符合生態發展的客觀規律。新型城鎮化不能以犧牲生態為代價,否則只追求經濟利益忽視生態保護,會造成資源的過度浪費和人們生存環境的不斷惡化。在新型城鎮化建設前要做好城鎮化過程中的生態規劃,建設中加強生態保護,并對已完成的項目進行反思,不斷提高生態環保意識,找好保護生態與經濟發展的平衡點,只有這樣新型城鎮化與生態文明才能和諧發展。
2 生態文明視角下河北省新型城鎮化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河北省城鎮化隨著經濟快速增長而高速發展,到2016年底,河北省城鎮人口達到3983.03萬,城鎮化水平為53.32%。石家莊、唐山、秦皇島、廊坊、張家口、邯鄲6個城市超過平均水平,其他城市低于平均水平。全省人口超過300萬的城市有3個,人口在100萬到300萬之間的城市有3個,人口在50萬到100萬間的城市有5個,還有一大批特色鮮明的小城鎮。2013年12月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以后,河北省新型城鎮化建設更加注重生態保護與發展,在節能減排、控制污染、增加綠化率、轉型發展等方面不斷取得新成果。在之前淘汰8500萬噸水泥、1368萬噸鋼鐵、2060萬標箱玻璃的落后產能的基礎上,河北省委、省政府又決心到 2017年繼續削減6000萬噸水泥、6000萬噸鋼鐵、4000萬噸標煤、3000萬標箱玻璃產能。僅2016年共壓減煉鋼產能1624萬噸、煉鐵1761萬噸、水泥286萬噸、平板玻璃2189萬重量箱,退出煤礦54處、壓減煤炭產能1400萬噸。在降低能耗和污染的同時,河北大力推進傳統產業技術改造,扶持以“大智移云”等為代表的戰略性新型產業和服務業。加大對節能環保、大氣污染防治和工業轉型升級、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投資,使河北省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能耗連年下降,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改善,2016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下降9.1%,達標天數增加16天。
3 生態文明視角下河北省新型城鎮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河北省的城鎮化建設較以前有了顯著提高,但與全國其他省份比較僅僅處于平均線上下。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在2013年成為國家戰略后,對河北省新型城鎮化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河北省的城鎮化水平遠低于京津,很難與這兩者形成相互支撐的城市群格局,特別是相對于生態文明的要求,河北省的新型城鎮化過程還存在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3.1 城鎮化發展過程中生態理念滯后
在傳統城鎮化觀念影響下,許多城鎮建設中以經濟指標為導向,一味追求經濟利益,忽視生態環境的建設和承載力,往往以犧牲生態為代價發展經濟,產生經濟增長而環境惡化的現象。尤其是不恰當的城鎮化使資源消耗過度而環境不斷破壞,一些為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而建造的各種不合理的新城區、工業園等,使許多耕地、林區成為建筑或工業用地,增加了環境與城鎮化之間的矛盾。
3.2 產業結構不合理,發展模式單一帶來生態環境的破壞
從河北省城鎮化的歷史來看,伴隨鎮城鎮化高速發展的是工業的快速發展,工業化主導了城鎮化的發展。從生態文明的角度來看,城鎮污染的主要來源是第二產業,河北省城鎮產業結構中第二產業的比例明顯偏高,而污染少、耗能低、勞動密集型的第三產業僅占GDP三分之一稍多一點,不僅遠遠落后與發達國家,甚至與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也有一定的差距。河北城鎮三大產業結構的不平衡、不合理,使得河北城鎮發展陷入單一的依靠資源和能源的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式發展模式之中。這種發展模式在帶來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環境生態危機。河北省第二產業中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產業比重較大,特別是鋼鐵、水泥、石化等高能耗產業,使河北的能耗和大氣污染物排放居全國前列,成為空氣污染的重災區。根據環保部2017年7月發布的空氣質量狀況,2017年上半年空氣質量最差城市前十位中河北占了6個,邯鄲、石家莊、邢臺、保定、唐山占據了前五位,衡水居于第八位。2017年上半年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50.7%,同比下降7.1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72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4.3%。所以河北省新型城鎮化建設不僅面臨加速發展的問題,同時也肩負產業結構轉型發展保護生態環境的任務。
3.3 基礎建設承載力弱,不能滿足小城鎮生態環境要求
河北省城鎮化建設中,一方面小城鎮很難引進高科技、高技術、資金密集型企業,為發展經濟只能降低環保要求,對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然的企業開綠燈,這就加大了對地方生態治理設施的要求。另一方面城鎮化建設中由于地方財政收入相對較低,對于城鎮建設中基礎設施的投入不足,尤其是涉及生態環境的基礎設施建設尤其突出。在城鎮化過程中由于經濟利益的驅動,對于道路、供電、供水、通信等可以吸引投資、快速帶來效益的建設投入較大,而對于生態治理方面的垃圾、污水的處理和園林綠化等不能直接見到經濟效益的投入較少。這就造成在城鎮化過程中污染與生態治理的矛盾不斷加大。
4 生態文明視角下河北省新型城鎮化發展策略
4.1 深化改革、科學規劃,構建符合生態發展的新型城鎮化格局
新型城鎮化的健康、順利發展離不開科學的規劃,要以統籌城鄉合理發展為思路,把城市發展、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河北省已明確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自己的發展定位,其中生態環境和新型城鎮化成為河北省的重點工作。河北省新型城鎮化要在生態文明的指導下緊密結合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局,依據各地實際發展情況,對產業、人口、資源、生態環境進行統一科學規劃。 形成資源高效利用、基礎設施完善、產業結構優化、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的新興成長格局。
4.2 普及生態文明知識、弘揚生態文明理念
從傳統經濟發展模式來看,發展經濟與保護生態環境兩者是很難兼得的,河北省新型城鎮化也面臨著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選擇。但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要求我們打破舊觀念的束縛開創發展新模式。習總書記指出“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就要求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要把生態環境保護與發展經濟放到同等高度上來,樹立生態文明的理念。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為契機,通過在全民中大力宣傳生態文明知識,樹立和弘揚生態文明理念,引導綠色生產、生活和消費。改變傳統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的理念,樹立保護環境與發展經濟有機統一的新型城鎮化發展理念,最終形成既有青山綠水,又有金山銀山的新型城鎮化發展模式。
4.3 優化產業結構,構建生態化產業體系
產業是新型城鎮化發展的經濟支撐,同時也是影響新型城鎮化生態環境的最主要因素,因此產業結構是否符合生態環境要求直接關系到新型城鎮化的成敗。新時期隨著我國環境保護不斷加強,產業結構不斷調整,不斷壓縮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產業。因歷史原因,河北省占比重很大的鋼鐵、煤炭、建材等行業面臨非常大的轉型升級壓力。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要逐步淘汰落后的高污染、高耗能產業,不斷發展低耗能、綠色產業,培育高新技術產業和新型產業。注重發展符合區域特點的生態農業、特色旅游業、文化創意、現代物流等低碳環保產業。在不斷調整產業結構改善生態環境中發展經濟,促進河北省新型城鎮化的持續健康發展。
4.4 加強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城鎮生態承載力
河北省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面臨高新技術產業引進和培育困難,傳統產業結構升級轉型壓力非常大的情況下,要積極加大以生態環境保護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順利發展。根據城鎮的規模和實際,建立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多方協調的合作機制,運用市場經濟的手段多渠道建設生產生活的污水處理、廢棄物回收、污染物減排等基礎設施建設,在城鎮化順利發展的同時不斷改善生態環境,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總之,生態文明在新時期已經成為城鎮化建設的重中之重。通過政府、企業、民眾的共同努力,發揮自身的區域優勢,改變傳統發展模式,從生態文明角度出發,推進河北省新型城鎮化的不斷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姚翼源,許水貴.生態文明觀念視域下的新型城鎮化建設[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5(04).
[2] 王飛,李霞,趙芳.河北省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研究[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5(03).
[3] 吳紅霞,金益多,趙冬梅.河北省新型城鎮化發展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11).
[4] 嚴雄飛,彭亞寧.基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湖北新型城鎮化發展研究[J].當代經濟,2015(03).
[5] 劉國斌,杜云昊.基于生態文明視角的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