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秋
[摘 要]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體現了黨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也為昌圖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提供了重要遵循。本文結合遼北地區經濟實際,探討地方農業的振興策略問題,以期引起國內同類學者對此問題的關注。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思考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昌圖縣位于我省北部地區,是遼寧省農村經濟發展的重鎮,以產糧大縣著稱,幾年來,我們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在幾個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績,對地方經濟振興和農村經濟蓬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1 抓產業興旺,促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首先要讓農民富裕起來。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實現鄉村產業振興,只有產業振興才能夠帶來農民收入的提高,增強農民消費能力。未來要實現農民持續增收,就要繼續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一是打造區域特色產業。根據昌圖農業產業發展基礎和區域優勢特點,黨委政府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大力實施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符合自身的支柱產業。重點打造各區域的特色產業,依托現有的“付家源”地理標識認證、古榆甘薯產業基礎等優勢,建設以昌西北傅家鎮、古榆鎮等“六鎮一場”為主的花生、地瓜產業基地;依托龍頭企業“國美”“九星集團”和地理標識“昌圖黑豬”的帶動作用,建設以昌圖鎮、老城鎮、太平鎮為主的豬肉食品加工特色區域;依托長發鎮遼河源的地理優勢位置及寶力農場稻米產業基礎,建設遼河沿線稻米生產加工示范區域;依托八面城鎮畜禽加工龍頭企業、朝陽鎮蛋雞養殖、四合鎮“豁鵝”地理標識等優勢,建設昌北畜禽養殖加工示范區;依托昌圖東部山區的特有地形優勢,建立以寒富蘋果、榛子為主的山區林業經濟區,利用這些區域優勢,重點打造示范新型經營主體。二是打造休閑觀光農業。鄉村旅游產業不僅能為鄉村的發展提供新的經濟增長點,也為脫貧攻堅工作提供了走“產業扶貧”道路的新思路,助力脫貧致富。昌圖縣以拓展農業功能、促進農民增收為目的,以品牌創建、基礎設施建設、文化挖掘、特色農業發展為主導方向,將現代休閑農業觀光與遼河源頭自然風光、東部天然次生林自然保護區、榛子蘋果生態園旅游資源深度開發相結合,創建觀光休閑型、養生度假型、文化旅游型和鄉村體驗的特色休閑觀光農業發展模式,達到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三是打造品牌效應。“梧高鳳自棲,花香蝶自來”。無論是特色產業還是旅游項目,只要有品質,就自然能吸引人來消費,注重品牌效力,保證質量,與鄉村旅游相結合,打造堅實有力的特色品牌。為此,昌圖縣引導和幫助合作社進行無公害認證、綠色產品認證、有機產地認證、地理標識認證,引進新、奇、特、優品種和新技術,從事農產品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創建自有品牌,力爭打造精品。
2 抓脫貧攻堅,促社會穩定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是脫貧攻堅,最突出的短板在于農村的幾千萬貧困人口。面對這一現實情況,我們必須做到:第一,幫扶對象要準。準確識別貧困人口是精準扶貧的第一步,把建檔立卡作為精準扶持、精準管理的重要抓手,識別扶貧對象的全過程都要有群眾參與,做到民主評議和集中決策相結合,公開、公平、公正合理確定扶貧對象,確保真正的扶貧對象進入幫扶范圍。第二,幫扶責任要清,昌圖縣充分發揮“五個一批”工作部門的主體責任,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相關部門的主要責任,駐村工作隊的重要責任,推動基層黨建與精準扶貧深度融合。第三,幫扶措施要實。以貧困戶為中心,通過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危房改造、檔案管理等方式,確保扶貧資金發到貧困戶手中,扶貧資金用在扶貧項目上,扶貧資金在陽光下運行。
3 抓綠色發展,促和諧共生
幾年來,昌圖縣一直在注重資源節約,實現生態保育,產品質量全面發展。一方面,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建設,推廣畜禽、秸稈、廢棄物處理新模式,降低農業污染。比如近年來,每到春秋季節,秸稈焚燒帶來的環境污染成了比較突出的問題,如何做到全民共治、源頭防止、打贏藍天保衛戰,就要大力推進秸稈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利用,加快建立產業化利用機制,不斷提升秸稈綜合利用水平。另一方面,要強化農業綠色發展的保障措施,比如健全農業綠色發展的支持政策,強化農業綠色發展的科技支撐,培育農業綠色發展的經營主體,建立農業綠色發展的監測評價體系。等等。
4 抓文化建設,促鄉風文明
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眾文明素質,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要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的持久性的工程來抓。一是抓基礎建設,鞏固基層思想文化陣地。不斷完善鎮場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圖書室、大舞臺等各種思想文化陣地,豐富城鄉精神文化生活。二是抓平臺搭建,促社會管理提升。政府搭建活動平臺,激活群眾文化細胞,更好地讓群眾唱主角,滿足其精神文化需求。三是抓氛圍營造,促文明鄉風形成。通過召開會議、張貼宣傳標語、懸掛宣傳橫幅、制作公益廣告、開展志愿服務、道德講堂和文藝演出等形式,激發廣大農民參與熱情。通過文明家庭、身邊好人、好夫妻、好兒女、好婆媳等文明評選活動,營造濃厚的鄉風文明氛圍,促鄉風文明建設深入開展。四是抓機制建設,促責任落實。把鄉風文明建設納入各級黨組織書記抓意識形態工作的考核督查、列入各級各部門年終目標考核的主要指標、列入黨員領導干部績效考核內容。把鄉風文明納入村規民約建設,指導村民制定村規民約,整治農村大操大辦、厚葬薄養等不文明風氣,采取教育引導、現場處理、規范管理等措施,遏制大操大辦酒席等不文明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