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璐 彭立學
[摘 要]我國在地理位置上與日本一衣帶水,在文化上有著緊密的聯系,中國和日本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也有相似之處。雖然中日兩國是不一樣的社會制度,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有著普遍性,日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了非常豐富的內容體系,因此對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也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著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啟示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日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著相當豐富的內容,對教育產生了非常積極的作用。日本也非常重視思想政治教育,把它看成是關系日本二十一世紀命運的關鍵點,并把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放在了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位置。
1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
1.1 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不僅包括敬愛自己祖國、熱愛家鄉環境,還包括增強奮斗精神和培養科學探究意識、培育建設祖國的熱情等。近些年日本高校內充滿了深厚愛國主義教育的氣息,在校園里營造了濃厚的愛國主義氛圍,不斷通過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學生熱愛祖國、忠精團結,培養學生奉獻精神,它也要求每個學生都要關注國家政治,時時關注國家實力的變化,通過各種形式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來實現愛國主義教育的最終目的。并將愛國主義教育由熱愛自己家鄉延伸到熱愛自己的祖國,從而將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深入到骨髓。
1.2 國際意識教育
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在它不斷發展的歷史長河中,長期實行的是閉關鎖國政策,這不可避免使其民族的發展造成單一性,這是一個的弊端。但在隨后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不斷入侵從而使日本逐漸地認識到融入國際社會的重要性。如今,在全球化的趨勢不斷迫使下,更讓日本加快了融入國際社會的大家庭步伐。
國際意識教育反映了世界各國之間對于與其相關事情的態度和關注度,國際意識對于全球化的發展、締造民族思想意識有著重要作用。而日本的國際意識教育內容不僅僅體現出時代化,也充分體現了民族化,這也是令日本能夠迅速成為世界前列國家的重要原因之一。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日本的高校非常重視外語教育,對內,不斷加強本國學生外語的學習,對外,又大力普及日語的宣傳以及日語教學,這使日本學生在思想上充分意識到國際交流重要性,除此之外,日本花費很多精力來促進國際間文化交流,最終使得日本能夠迅速脫穎而出,國際地位與日俱增。
1.3 個性教育
個性教育也是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它要求尊重每一個個體,尊重人的個性化發展,要善于挖掘學生潛能和利用學生自身優勢進行教育。日本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歷程中都十分重視學生的個性教育,并且日本政府也為個性教育發提供了充足的政策保障。在新世紀,日本又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在新時代中,日本所實施的重要原則之一仍為個性教育。日本高校也一直是將個性教育放在非常高的位置,日本的學者,教育專家也非常鼓勵支持個性教育。有了政府的支持,民眾的期待,最終使個性教育成為日本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4 創業教育
創業教育鼓勵不僅僅培養學生個人的創業意識、創業精神等各種綜合素質,更加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一些高校大力開展創業教育課程的目的是為培養學生敢于開拓的精神,并且在離開學校時擁有創業技能,鼓勵更多的大學生把創業當做一種未來職業的選擇,也為在未來有需要創業的大學生提供充分的準備。從而更好地適應未來嚴峻的就業競爭,更好地緩解就業的壓力。日本高校在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注重創業教育,直到進入21世紀后創業教育迎來了快速發展階段。日本高校為創業教育專門定制了有關的課程,日本高校學生可自主選修相應的學科,甚至有一部分高校學院專門設置了創業教育相關的專業。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日本高校不僅注重學生創業思想意識的培養,也與相應的企業配合,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實際接觸創業成功的人士,給學生提供更多學習、實踐的途徑。通過長期的探索與努力,日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對于創業教育不斷成熟完善,使更多學生收益,也為日本經濟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
日本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對日本經濟,文化、政治、生態環境,都產生了很多積極的影響。但日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也存在這一些不足。
2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愛國主義教育帶有“有色眼鏡”
時至今日受以死效忠天皇保衛國家的極端愛國主義思想影響的日本,導致了在高校學生甚至是全體國民中形成了一種偏執的優越感。眾所周知,日本不承認侵華歷史,否認南京大屠殺,多次參拜神社、祭奠戰死老兵等等一系列事情引人公憤。日本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無視別國權益、偏執的愛國主義教育,最終將會為日本國帶來消極影響。
2.2 高校國際意識教育不完善
日本作為一個島國,他的島國劣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日本國民個性狹隘、固執的特點。日本高校國際意識教育還不完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由于資產階級革命走上強國行列,然而日本是在美國的幫助下走向經濟強國,但是政治上并沒有與經濟同步,急而謀求政治上的強國地位,從而走上霸權主義道路,忽視了高校國際意識教育。因此在這個追求霸權的過程中日本出現了這樣的傾向。日本的這一冒進直接影響其高校的國際意識教育,這對發展周邊關系是極為不利的。
2.3 個性教育的發展受集體意識的影響
近年來日本的文化教育中,集體意識思想深深扎根在日本國民心中,從而導致對學生的培養缺乏個性化,這對學生個性化發展是極其不利的。高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各類人才,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為了快速實現培養人才的目的,大部分高校還是奉行著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這就使學生個性的發展走到瓶頸。
2.4 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不完善
日本的創業教育起步晚,課程系統不完善,課程設置偏航,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在遏制著學生的發展。
3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對我國的啟示
3.1 回看歷史、面向未來,不斷深化愛國主義教育
回看歷史、面向未來,不斷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高等學校不但要創新愛國主義教育機制,更要使學生們銘記歷史、面向未來。要正確看待歷史,以誠實的態度弘揚愛國主義教育。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更好地達到愛國主義教育的效果。通過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課程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信念,但這并不能僅僅紙上談兵,更要鼓勵同學們走出去,通過實踐來踐行學生們的愛國熱情。
3.2 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加強國際意識教育
在國際意識教育方面,讓學生認清自己是亞洲國家的一員,與周邊國家建立良好的國際平等關系。定期組織學生走出去,看看書本外的世界,鼓勵學生了解國內外大事小情,而不是在象牙塔里認識世界。還要加強對學生國際意識的教育,以便于今后更好地融入國際社會。
3.3 高校注重培養學生個性發展
首先政府方面制定相關政策保障學生個性發展,另一方面確保學生在校的主體地位、鼓勵激勵學生的個性發展,不抑制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同時,開展個性教育還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而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
3.4 培養創新意識,加大創業實踐力度
我國高校在創業教育上起步晚,發展不完善,體系也并不完備,因此高校必須建立完善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使之成為一門獨立完整的學科。除此之外不可忽視學生的實踐,因此高校要尋求政府、社會與企業的支持,各方全力合作。
[參考文獻]
[1] 王桂.日本教育史[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
[2] 吳潛濤.日本倫理思想與日本現代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
[3] 王友良,周勇.日本思想政治教育之剖析[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6).
[4] 朱微.中日愛國主義教育的比較及對我國的啟示[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