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士寒
[摘要]互聯網的普及對農村電商的發展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遇。農村電商借助虛擬網上空間,以數字化和平臺化手段,實現了與城市大市場的對接,使城鄉資源得到了跨時空整合、集約化管理、市場化運作。對城鎮和鄉村中互聯網的應用現狀、如何解決鄉村用網問題,以及大力發展鄉村電商產業做了簡單介紹,以探究互聯網對城鄉資源互動作用的機制。
[關鍵詞]互聯網;城鄉資源;農村電商
[中圖分類號]F124.5 [文獻標識碼]A
我國經濟社會存在明顯的城鄉發展不平衡現象,無論在傳統的社會生活領域,還是互聯網發展領域,都是如此。互聯網在推動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的作用越來越大,而在農村,人們獲取及應用互聯網信息較匱乏,城鄉發展在互聯網領域的差距,是一個新的社會問題,如何消除城鄉之間的信息壁壘,實現城鄉之間的資源互動,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
1 城鎮和鄉村中互聯網應用現狀
1.1 城鄉間互聯網的普及率存在明顯的差距
2005~2009年間,城鎮的互聯網普及率比農村高約20%/年,從數據可以看出,互聯網的普及率在城鄉間的差距較大。網絡可以傳播大量的信息,是現代傳媒中最有效的工具,城鎮比鄉村能夠更快、更有效的獲得和使用信息技術,如此以來,快的發展更快,慢的發展更慢,城鄉之間利用互聯網信息的差距將進一步拉大。
1.2 城鎮和鄉村中網民相差懸殊
互聯網在鄉村的普及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要求,也是互聯網未來發展的潛力所在。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的《第2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得出,農村網民的增長率較低,這與農村的基礎設施薄弱,上網成本較高密不可分。農村家庭舍不得買電腦,更舍不得辦上網套餐,鄉村青少年很少接觸電腦,即使在學校里的微機教室上機了,也僅是學習簡單的操作,無從談及上網獲取信息。擁有互聯網服務的農民已經踏入網絡生活范疇,未使用網絡服務的農民將是互聯網未來將要面對的人群,而網民增長率的緩慢,是導致網絡傳播衰減現象的主要原因。
1.3 城鎮和鄉村中對互聯網應用的深度存在差異
互聯網能夠對網民提供信息,網民對信息的利用和駕馭是關鍵,信息可以簡單的通過網絡新聞、搜索引擎獲取,而信息的利用和駕馭模式多種多樣,包括交流溝通、娛樂、購物及網上交易。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城鎮網民對互聯網的應用整體上來說高于農村網民,但在娛樂應用中,農村網民反而略高。可以看出互聯網最吸引農村網民的是其消遣娛樂功能,由此可見,農村網民對互聯網的認識不夠深刻,沒能理解互聯網信息媒體的真正價值,不能全面完整的享用其功能,不能有效的使用互聯網,這是城鄉間互聯網發展差距懸殊的一個重要原因。
2 縮小城鄉間互聯網差距的舉措
2.1 加強硬件配置,改善上網環境
首先,應完善鄉村地區網線接入狀況,加強帶寬,提高網速,降低辦網費用,讓農民喜歡用網,又不會覺得網費太貴;其次,應加強硬件設施的配置,比如可以搞電腦、手機等終端設備大下鄉活動,將優惠施之于民;再次,加強農村公共場所網絡環境建設,網吧和學校是兩個主要的上網區域,應整頓網吧環境,關閉環境差、不衛生、不健康的黑網吧,并規范青少年科學上網,也要對學校的設備進行定期的更新換代,讓學生享受網絡的便利。
2.2 提高農民的應用能力
首先,應該加強網絡的基礎教育,使互聯網在農村得到普及。長期以來,農民對網絡存在較大的誤解,有關網絡犯罪、網絡色情、網絡上癮的消極評價使其在農村的發展緩慢。從學生抓起,老師要具有這份職責。此外,鄉村基層組織應加強網絡學習,積極指導農民上網,增強應用互聯網的意愿。其次,要引導農村網民規范使用互聯網,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價值。
2.3 加強農村互聯網信息內容建設
信息的缺乏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所以,網絡運營商應該根據農民的需要,搭建信息平臺,建立一種對稱、開放的信息渠道,對農村網民提供有益的幫助。這樣既有利于降低中間環節的成本,又能夠幫助農民把農產品銷售出去,打開城鄉間交易市場。
3 大力發展鄉村電商產業
3.1 農村電商的發展現狀
農村電商作為一個新興事物,無論在政策的導向,還是市場的趨勢中,都是寵兒,且發展迅速,必將帶來農村生產方式的變革。農村電子商務具有六大功能,即稀缺資源的深度整合功能、網上農貿市場功能、特色旅游經濟、創新特色產業、數字農家樂、搭建招商引資平臺。此六種功能的充分利用,必將極大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進程。農村淘寶如火如荼的開展,突破了物流和信息流的障礙,實現了消費品下鄉和農產品上鄉的雙向流通功能。
3.2 農村電商的發展模式
第一種模式是成縣模式,走的資源整合路線,由縣政府大力支持,成立電子商務協會,主打土特產,依托淘寶、微博、微信進行銷售,工作人員跋山涉水尋找優良農產品資源,每找到一家,便整合一家,極其方便靈活。第二種模式是遂昌模式,走的平臺化路線,此模式為千余家松散且不標準的農產品小賣家提供專業的培訓服務,生產、管理、銷售都遵循統一化管理,得到了“標準化售賣”的名聲。第三種模式是通榆模式,走的是品牌化道路,前提條件是擁有得天獨厚的農村資源。
3.3 農村電商的發展對策
第一,加快改善農村電商的網絡環境和交通環境,引進專業人才,能夠為農村電商的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第二,農村電商應該延伸到產業鏈源頭,建設優質農產品基地,保證農產品的品質。第三,充分發揮政府的組織和支持作用,為農產品的質量做信用背書。第四,建立城鄉大市場對接機制,實行標準化生產、規范化運作。要充分發揮網絡優勢,通過電商促進城鄉資源互動。
[參考文獻]
[1] 徐欣欣.農村電商方興未艾[J].商業文化,2016(7: 54-59.
[2] 趙月.大力發展農村互聯網, 積極應對城鄉數字鴻溝[J].農家科技,2011(S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