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桂萍
【摘要】創新能力是如今人才在社會中立足并發展所需的基本素質,更是教學中被不斷強調的培育目標。小學教育階段,教師重在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而隨著學生的成長、能力的增強,對于步入初中階段的學生就需要開始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提高他們的思維品質。那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在文本教學、語言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同時實現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呢?本文就將為此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實踐;創新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既是新時期教學的要求,也對學生未來步入社會后的發展影響深遠,對于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總之,創新應成為如今教學的主旋律,貫穿于各個學科教學的始終。語文作為基礎性的學科,更應擔負起這一任務,使知識教學與素質教育并駕齊驅。
一、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
沒有質疑就沒有創新,提出問題是獲得創新發現和不同結果的首要前提。在過去應試教育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被要求按照教師給出的思路和方法來學習,掌握固定的內容。教學過程中完全沒有要求學生質疑、提出不同意見的這一環節,即使一些學生大膽提出了不同觀點也會被教師忽視或否定,這便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抹殺。如今,想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不僅要珍視學生所提問題,還要主動引導他們質疑,尊重他們的個性化觀點。在教學《故鄉》一課時,我就這樣提問學生:“為什么閏土稱呼‘我為‘老爺,而楊二嫂叫‘我‘貴人?他們兩個人對‘我的感情一樣嗎?”這樣的問題首先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讓他們在我提出的問題上再作質疑,能夠為他們指明探究的方向。再如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時,我同樣要求學生大膽質疑,一名學生問:“文章中提到的繡像的下落在結尾處也有提及,這部分內容和文章的主題有關系嗎?”這一問題是我在教學時都沒有想到的,可見學生已經深入探究到了文章的實質。通過我與學生一同查找資料,最后明白了原來這一問題涉及了對封建教育的諷刺,是與主題相關的。一個問題,不僅學生增長了見識,我也收獲頗多。
二、教會學生靈活學習
一名缺乏創新力的學生只能按照教師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學習,而創新力較強的學生則能夠通過自主創新,找到更便捷的學習方法,做到活學活用,這才是我們的語文教學應努力追求的目標。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從教材和知識點的固定框架中跳脫出來,更加靈活地學習。如對于文言文的學習,基本步驟就是學生背誦釋義,套用釋義解釋文章、背誦文章。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最后也只能停留于字面意思上。在教學《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時,當講到“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一句時,一名學生根據這一段的釋義想起了之前所學的《陳涉世家》,文中的吳廣也正是因為“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最后才取得了成功。不得不說,這就是對知識的靈活理解和運用,做到了知識遷移和舉一反三。多鼓勵學生將所學綜合起來利用,能夠讓他們的頭腦更靈活,知識底蘊更扎實,更有助于他們創新能力的增強。
三、設計開放性的學習任務
教學中,教師應借助教材中的內容,為學生設計開放性的問題,布置個性化學習任務。這類任務的關鍵在于不同學生能夠得到不同的答案,且沒有對錯之分。這才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如在完成了《皇帝的新裝》教學后,我這樣說道:“文章中的皇帝自欺欺人,每天只顧打扮自己,不關心國事和百姓,昏庸無道,最后被所有人欺騙。你認為這樣的皇帝能統治好國家嗎?如果能,是為什么?如果不能呢,也請說出你的理由。”隨后我讓學生在文章的基礎上進行續寫,發散他們的思維。這樣的任務布置讓學生有了自我發揮的空間,通過引導想象促進了他們創新力的發展。
四、拓寬學生創新的空間
語文教學中的各個環節都是教師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入手點,如寫作教學就需要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新力。這時教師絕不可為他們規定過多的條條框框,要引導他們的思維更加發散。如首先確立以“聲音”為寫作的主題,讓學生聯想。有的學生說看到“聲音”一詞首先想到了自己媽媽的聲音,還有的學生說想到了風聲、雨聲、馬路上的汽車聲,不同的聲音來自不同的地點,也讓他們聯想起了不同的事件。這時再要求他們將自己想到的寫下來,既鍛煉了他們的思維,也解決了寫作難的問題。
五、結語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當今教育工作最主要的任務之一。但教師需要認識到,這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必須長期堅持并采取多樣化的方法。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創新,從學生的需求與特點出發,結合語文教學的特色和內容,不斷總結出更有效的創新教育方法,關注學生的當前學習,更關注學生的未來發展。本文提出的幾點建議希望能夠為一線教師們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殷紅.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學時代,2013(6).
[2]方勇.淺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中),2015(8).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