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摘要】語文是人情味最濃厚的學科。在歷經數次的教改之后,由教學大綱到三維目標。一直到今天的核心素養,無不體現了教育教學改革對語文學科教學目標的界定。本文圍繞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闡述,旨在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教學;閱讀;興趣;情境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眾所周知,語文是人文學科。能夠起到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作用,對學生的精神世界具有極大的塑造功能。因此,語文教學深刻地影響學生品格的形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小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同時還要利用語文教學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這樣,才能充分地發揮語文學科的育人功能。基于此,我們應該讓核心素養的培養貫穿小學語文課堂。
一、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皮亞杰兒童認知理論認為,兒童的認知活動受興趣的影響,并由興趣來維持認知活動的實踐。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把控學生的成長特點,從他們的興趣愛好出發,努力維持他們的學習熱情。首先,教師要打破傳統教學的模式,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把課堂作為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為學生創設機會,活躍課堂氣氛,拉近師生互動。其次,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教學來活躍課堂氣氛。例如,在分析《海底世界》一課時,因為學生從來沒有了解過海底世界的經歷。于是,教師就給學生觀看相關視頻,讓海底世界變得鮮活起來。觀看中學生觀察海底生物的外形特征,并能根據本課題的內容進行想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同時,能夠根據課文內容大膽地發揮想象,使課堂活躍起來,對于理解這篇文章有很好的幫助作用。學習興趣是學科核心素養的首要因素,而信息技術的使用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二、培養審美意識,提高小學生的文學審美素養
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沒有哪一門學科在審美方面可以與語言學對比。”我們知道,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文質兼美,適合兒童閱讀,這是培養兒童審美意識的材料。尤其是古詩詞方面的內容,是培養學生審美的最佳素材。詩詞還能利用繪畫、音樂等各種形式表達出意境,從而為培養小學生的審美意識。教學詩詞作品,既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也豐富了學生的核心素養。例如教學王維的《畫》時,其中有“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文本中傳達出詩詞的繪畫美,帶來那難以言喻的美景。教學中激發小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去想象詩中的美景。接著,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所想畫一幅圖畫,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和想象能力,從而達到拓展學生視野、陶冶學生情操的目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去想象詩詞意境,這是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想象,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這對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創設教學情境,促進小學生的語文認知能力
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告訴我們,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維認知能力是培養小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我們知道,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時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可以喚起學生的興趣,從而達到激發學生思維的目的。隨著信息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結合,為語文教學中的情境展示提供了可能。例如在教學《盧溝橋烽火》這篇課文時,就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從網絡中截取電影《盧溝橋事變》中的視頻片段,通過視頻播放讓學生了解“盧溝橋事變”的歷史史實。這樣,學生就能清楚地了解到日寇侵略中國的滔天罪行。同時,也從中了解到我軍的英勇無畏及捍衛國家時強烈的愛國情懷。在觀看電影視頻片段的過程中,還利用《松花江上》這首歌曲作為背景音樂來烘托。這樣,就渲染了教學氛圍,把生動的教學情境變得更加富有感染力。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也是對小學生進行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也促進了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從而取得了一舉兩得的教學效果。
四、喚起內心體驗,激活小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
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通過再現的知識情境能喚起人的經驗,加深思維的印象,提高認知能力,并使自己的思維變得更加深刻。”我們知道,語文學科教學必須結合小學生的生活閱歷。只有這樣,才能激活學生的認知體驗,從而提高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少年王冕》這篇課文時,因為這篇課文講述少年王冕家境貧寒仍不忘讀書學習的故事。小時候的王冕善于觀察大自然的美好景物,刻苦學畫,終于成了畫荷花的高手,從而使家境逐漸好轉。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就是讓學生體會王冕人物的品格,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體驗到人物性格呢?因此,就把重點定位在感知人物形象上。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初讀課文,感知王冕是個怎樣的孩子。接著,利用問題引導學生自學:我們知道王冕是個好學與孝順的孩子,那么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呢?這樣,學生就結合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等方面來體會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用自己的親身感受來“復活”王冕的形象。這樣,不僅理解了勤奮學習可以改變命運。同時,也潛移默化地深化了價值觀的教育,從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只有立足核心素養的培養,才能徹底擺脫應試教育模式的束縛,才能讓素質教育的目標得到實施。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要與時俱進,遵循小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這樣,小學語文教學才能實現義務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鄭華偉.素質教育下語文核心素養培育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11).
[2]劉也可.核心素養:小學語文課堂的立足點[J].課程·教 材·教法,2016(9).
[3]萬全會.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理念的設計與實施[J].課程教育研究,2017(29).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