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摘要】隨著新課標的改革,我國的初中教學逐漸創新化。而初中語文的授課方式也是秉承著“以人為本”的思想,也就是讓學生自主去學習、去思考。綜合性的學習模式有利于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開拓學生的思維,為師生建立起和諧溝通的平臺,從而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本文就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中開展自主學習進行思考和探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目前的教學標準是提倡合作、自主的學習模式,而語文的綜合學習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培養興趣的同時也能提高文學素養。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綜合素質成了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處在初中語文教學一線,教師應該制定一套全新的教學方案,把握學習的精髓,在理論的學習中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對初中語文知識產生更濃厚的興趣。
一、目前初中語文學習的現狀
雖然我國的教學大綱不斷完善,但教師的教學模式和學生的學習模式仍未改變,許多教師的授課仍以講課本知識為主,而學生仍作為整個課堂的“配角”,只負責聽。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習氣氛異常壓抑,學生失去了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動腦思考的能力。學生只為了考試而學習,教師也是只為了考試而授課,初中語文的學習變得有功利性。而學生的綜合素質卻無法體現。
二、如何在初中語文學習中開展自主學習
(一)教師作為引導,啟發學生思維
在初中的語文課堂中,教師要想讓學生更全面地理解語文知識,能夠充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授課的過程中應該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讓學生自主去學習,而教師則退居二線,作為學生的引領者。學生在進行語文的綜合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課前預習、課后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在課前學生可以將本節課所要學習的資料進行查找和總結,也可以找出與本節課相關的內容在課上與老師和其他同學分享。教師在授課的時候,則可以采用情景教學的方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學生在課堂上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作用,充分展現自我,深入探究初中語文這門學科。
(二)將語文知識進行拓展學習
語文課程并非只是單純的課本知識,更需要教師將課程內容進行拓展。在拓展學習前教師和學生都要做出許多準備,首先教師應該以課本為依據編寫一些練習題,練習題的內容并非與普通的練習冊相似,教師可以將習題進行創新,在習題中體現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通過語文的學習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例如教師在講解文言文《小石潭記》后,可以讓學生自己總結文言文的內容,也可以將習題設置為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畫出小石潭,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修養,同時還能加強學生的審美素質。其次,學生在語文課下可以自主去開展一些活動,例如語文課文的朗讀比賽,將文言文改成故事以及名詞名句的積累。學生通過不斷的游戲,既能夠提高語文成績,同時也激發了語文學習的興趣,從而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三)教師設置問題,引起學生思考
語文學習也是需要不斷去探索的,教師應該根據課程內容去設置一些相關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是發散性、探究性的,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思考,對知識引起好奇心。語文的綜合性學習可以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產生“我愛學習以及我要學習”的心理反應,教師再根據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因材施教,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在授課的過程中,并非只是講解課本上的內容,教師可以尋找到一些與本節課所講的內容相關的音樂、舞蹈以及美術作品,讓學生欣賞,加深學生對語文內容的理解。
三、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中開展自主學習的未來展望
如今部分初中學校已經將語文的綜合性學習順利開展,同時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許多學生將語文學習視為樂趣,教師也不再是只注重學生的語文成績,而更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未來的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中要進行更深入的探索,首先,教師要充分地利用課堂的45分鐘;其次,教師要保證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過后能夠綜合運用其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最后,教師要帶領學生進行與語文相關的活動,讓學生能在枯燥的學習環境中感受到語文知識的快樂。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從三大方面全面闡釋了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應如何更好地開展自主學習。初中的語文是學生整個學習階段的重點,它是學生小升初后的一個轉變,也是給學生進入高中學習的一個鋪墊。作為初中的語文教師來說,更應該提升自己的教學理念,將學生帶入一個全新的世界,語文的綜合性學習需要跨越許多學科,只有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才能在考試成績以及實際生活中有所體現,對于學生而言,自主學習本身是不斷探究,要保持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和積極的態度,才能將語文的綜合性學習體現得淋漓盡致。希望未來的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中開展的自主學習會更加有利于學生的發展,也會開展得更加順利。
參考文獻
[1]黃偉.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實踐中的誤區辨析[J].新興教育,2002(9).
[2]倪文錦.初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