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鴿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課外閱讀訓練是非常關鍵的一部分,但由于部分教師更注重小學語文的工具性,往往將教學重點放在識字、書寫等基礎性的工具方面,而忽視了全面發展的本質要求,教師根據自身經驗,結合課外閱讀訓練,分析并闡述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小學生的語文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訓練;語文素養;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小學語文學科最重要的價值在于其工具性,只有認識漢字才能有機會學習其他學科以及更多的知識。正是這一原因,部分小學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要求小學生多背誦,勤練習。事實上,這不僅不符合新課標的要求,不能保障學生的全面發展,還嚴重影響著小學生語文素養以及語文能力的提升。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更加注重采用多種形式和手段進行課外閱讀訓練,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正是在提醒教師要注重提升小學生的語文能力。
一、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引導學生自主閱讀
眾所周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僅僅依靠課堂上的內容進行文化的傳授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課外閱讀訓練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是,如何在繁重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能夠加強閱讀訓練呢?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自主閱讀。例如在講授《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這一課時,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在課堂導入的過程中,教師提出幾個問題:“你們知道聽診器嗎?你們在哪里見過?那你們知道第一個聽診器是怎么來的嗎?”教師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在學習本課后,學生在課文中找到了答案。為了引導學生能夠自主閱讀并加強訓練,教師進行了進一步的發問:“第一個聽診器我們已經知道了,但是,這個大千世界,還有很多很多更有趣的事情,你們知道的世界第一還有哪些呢?”在教師的提問下,有一個小女孩說:“世界第一高的山峰是我國的,在喜馬拉雅山上,珠穆朗瑪峰,海拔有8000多米呢!”教師追問:“你怎么知道呢?”小女孩驕傲地告訴大家,自己是在哥哥的《地理》課本中讀到了這個知識。此時,教師對小女孩的主動獲取知識進行表揚,鼓勵其他學生能夠主動向她學習,有部分學生稱自己家中有更多的書籍,也要找一找還有哪些世界第一。這個話題一打開,學生們的興趣來了,學習氛圍也更濃了。教師則要求學生回家準備,進行相關的閱讀訓練,在班會課上,每人都要進行講解和分享,學生們都表現出很大的積極性。
二、更新傳統教學手段,鼓勵學生閱讀訓練
小學階段是塑造孩子最重要的階段,此時也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因此,在小學階段,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重點并不是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是保障學生能夠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養成科學的學習習慣。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希望學生能夠有更寬廣的知識面,而知識面的拓展正是通過課外閱讀訓練而實現。例如在進行《再見了,北京!》這一課的課前準備時,為了能夠讓學生主動閱讀更多知識,教師采用了科學的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視頻操作。教師將自己在北京旅游期間的照片制作成簡易的視頻;同時,從網絡上下載一部分視頻,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小學生被精彩的視頻以及圖片所吸引,紛紛指著照片問教師:“老師,這是哪里?”“這是天安門城樓的必經之路,要從這里上去。”教師耐心地回答的同時,還特意留下懸疑。對于其中幾個比較典型的圖片“圓明園遺址”“八達嶺長城”“天壇”等沒有進行解答,而是說道:“同學們,是不是對北京很感興趣啊?”學生們紛紛點頭,教師則要求大家對于課外閱讀的幾篇關于北京的介紹的文字進行自主閱讀,要求學生根據自己閱讀的片段中詳細的描寫,來判斷教師照片里所在的位置,小學生把這一學習任務當作是游戲參與,不僅學到了知識,也自主完成了閱讀訓練。
三、組織多樣教學活動,加大閱讀訓練頻次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需要不自覺地加大閱讀訓練的頻次,以此保障學生有更多的主動性去認識新的知識,獲取新的信息,當然,在這一過程中,識字的能力也會得到提升。為了達到保障閱讀訓練頻次加大這一目的,教師可以組織多樣性的教學活動,保障學生能夠在活動中增長知識,獲得訓練。例如在講授《揠苗助長》這一課后,教師組織了一次大型的角色扮演活動。學生們在課余時間自己找一些寓言故事,可以組成小組,也可以自己一個人表演,在表演過后,教師以及現場的其他同學都可以依據表演的情況進行提問。其中有一個學生表演了“掩耳盜鈴”,教師為了加強訓練,提問:“你能跟我們說一下,這個詞一般都怎么用嗎?”該學生回答后,還特別強調了這一成語的具體用法,甚至還溫馨提示大家使用的注意事項,其他小組的表演也都十分精彩而生動,通過提問和回答的方式,結合精彩的活動,促使閱讀訓練換了一種形式出現了,讓學生得到新鮮的學習體驗。此外,教師還可以舉辦“朗讀者”活動、閱讀沙龍活動、故事分享活動等,以此刺激學生不斷參與課外閱讀,提升自我的語文能力。
總之,在小學階段,課外閱讀訓練是小學生知識的補充劑,不僅能讓小學生的知識面得到有效拓展,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鍛煉小學生的語文能力,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有利于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