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如君
【摘要】在新課程標準下,怎樣運用新的課改理念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因此,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學習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作為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師,應與時俱進,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積極參與課改大潮,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積極開展課改活動及創新,注重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努力構建符合小學生發展的新型的課程結構體系,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讓學生主動學習,自覺學習,促進他們的素質教育。怎樣運用新的課程標準來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自覺學習,提高學習效率,是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所在。作為新時代的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以敬業愛崗的工作作風,孜孜不倦地探索,創造性地、靈活地、有目的地開展實踐。
一、共架師生美好心靈的橋梁,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其一言一行在時刻地影響著每一個學生。作為一個教師能做到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真誠地關愛每一個學生,對學生一碗水端平,一視同仁,對學生奉獻無私的愛,是老師和學生架起師生美好心靈橋梁,是師生彼此溝通心連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前提條件。“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讓“愛”時刻灑進課堂,讓教育充滿“愛”,教者不斷豐富和提升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把愛心、快樂、活潑、生動帶進課堂,讓學生在快樂、活潑、生動中學習活動,那么學生面對的就不再是以前的板著臉孔的嚴肅的老師了,在學生心目中老師的形象是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了。換言之,老師是學生平易近人的朋友,是學生學習上的引導者,是學生學習上的合作者,是學生學習上的共同參與者,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所以,教師所有這些角色的轉變,構建了新型的師生關系、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快樂、活潑中得到了自尊,激發了學習的興趣,樹立了學習的信心,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游戲,從而使學生的自主學習得到提高。
“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作為一個小學教育工作者,特別是班主任,平時課間一定要到學生中去,多多和學生交流交流,和他們一起說說笑笑,和他們一起活動、一起游戲,與學生打成一片,成為學生中的一員。以這種新型的師生關系給彼此提提建議,“揭揭短”,說說心里話。因此在新課程標準下課堂教學中,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要改變以往只是“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教師應該放下架子,走下講臺,和顏悅色地走進學生中間,心連心地交流,進行暢所欲言。此時教師角色應該轉變為學生中的一員,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參與者、促進者、合作者、引導者,平等地參與學生的討論,傾聽學生的發言,適時地引導學生發言,和學生零距離接觸,融入學生的心靈,讓學生的自主學習在和諧、寬松、活潑、生動的氛圍下進行。如“老師,你今天讀得真動情。”“老師,你的字真漂亮!”“老師,你這個地方講得不夠明白。”“老師,這個問題我也有自己的看法”。學生和老師的“無拘無束”,很好地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體現了新型的師生關系。所以,師生彼此心心相印,培養和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和興趣,能充分地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果。
平時,教師要放下架子,主動、熱情、親切地和學生打招呼,用一聲友好的問候,一句表揚的話,一個贊賞的目光,一個簡單而親切的動作:輕輕撫摸學生的頭,輕輕拍一拍學生的肩膀,熱情地和學生握握手等方法,給學生傳遞愛的力量和鼓勵的力量,傾力創建新型的現代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學習的信心、興趣,求知欲,使其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益。
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應為學生營造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讓他們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習,讓他們在快樂的游戲中學習,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途徑。
比如我在教學《蒲公英的夢》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把握、理解課文內容,我從課文題目“蒲公英的夢”中的“夢”字入手,來作為學生理解課文的突破口。啟發學生從課文題目所聯想到的一系列問題去引導學生自己主動去學習課文,自主地學習課文。這樣,學生形式多樣的學習思路打開了。有的學生選擇了“我是小小朗誦家”,通過入情入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來體會蒲公英的內心變化;有的學生選擇了“我是小小表演家”,通過生動形象的動作表演來進一步深入蒲公英和椰子樹伯伯的內心世界;有的學生選擇了“我是小小的辯論家”,通過與同學間熱烈的、滔滔不絕、各抒己見的討論、交流,達到理解課文內容目的;還有的學生選擇了“我是小小合作家”,通過學習小組的合作學習,通過學習小組與學習小組之間,每個學習小組組員與組員之間的合作學習,共同努力,達成學習共識,以此達到把握課文,理解課文的目的。正是由于重視了形勢自主學習的培養,他們的潛能和智慧被激活了。這些無不閃爍著小學生的創造和智慧的火花,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充分被調動起來了,此時的課堂真可謂百花齊放,精彩連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揮。
三、拓展、延伸學生的學習空間,激發學生的想象思維
新課程標準指出,應拓寬學生的學習面,使學生在不同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學習了《美麗的規則》這篇課文,在教師的指導下,引導學生思考:學習了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啟發?學生就會很自然地聯系到中國目前的交通狀況,個個暢所欲言,滔滔不絕,各抒己見,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被很好地調動起來了,學習的效果自然不錯。又比如學習了《大瀑布的葬禮》這篇課文,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同學們,學習了本文,你們從中受到了什么教育?受到什么啟發呢?”學生會很快地聯想到中國目前環境的現狀,替中國的環境現狀擔憂,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保護環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是當務之急。小學生要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使學生受到很好的環保教育,學生的自主學習也提高了,教學效果非常好。
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欲,讓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在新課程標準下,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樂觀的心態、快樂的心情,面帶笑容地走進課堂。使學生自主學習的活動真正活躍起來,收到成效。如學習古詩時可以給古詩配畫、配樂誦讀、令人回味無窮的動作表演等不同的學習方式。不同水平、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找到了表現自我的方法,體現自我的價值。學完《新型玻璃》后,學生一定會怦然心動,踴躍欲試。此時教師可以啟發學生能否結合生活實際,自己也設計并發明出一種實用新型玻璃來。比如教室的玻璃經常被風刮破,能不能制造一種刮不破的彈性玻璃呢?所以,教師應對學生的奇思妙想及時、充分給予鼓勵和肯定,并適時地引導學生從現在開始就要好好學習,努力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才能實現自己的愿望,將來才能成為社會上的有用之才,才能為社會、為國家做貢獻。以上所有這些不光讓學生用活了文本教材,還學活了文本教材,很好地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主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孫春成.給語文教師的101條建議[M].南京:南京師范出版社,2003.
[2]龔春燕,林允舒,楊勇.魏書生教育教學藝術第一卷《課堂教學》[M].重慶:渡江出版社,2000.
[3]魏書生.語文教學[M].沈陽:沈陽出版社,2000.
(編輯:龍賢東)